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急救护理论文_孙玉姝,赵珠兰

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急救护理论文_孙玉姝,赵珠兰

孙玉姝 赵珠兰

保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对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急救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收治的123例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护理措施,如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等。结果:治愈102例,好转7例,病情恶化后自动出院6例,死亡8例,留有后遗症4例。治愈好转率88.6%,病死率11.4%,后遗症发生率3%。结论: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的抢救护理及基础护理,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急救;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其病程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1]。易引发偏瘫、智力障碍等并发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我科共收治疾病147例,其中重型及极重型123例,现将其极期的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3例,成人9例,占7.31%;10-18岁10例,占8.1%,10岁以下的儿童104例,占84.6%。年龄最大61岁,最小2月,疫苗接种情况:123例患者中接受乙脑病毒活疫苗接种96例,占78.1%,均为儿童,未接种27例占21.9%。临床主要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温在40℃–41℃以上,反复或持续抽搐,意识障碍或深度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反射阳性,呼吸表浅或不规则等呼吸衰竭的危重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清乙脑IgM抗体阳性。均符合极重症乙脑判断标准[3]。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每2-4小时测量一次,必要时30分钟测量一次;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呼吸,注意其深浅、强弱、节律及声响的变化,如颅内压增高呼吸可变得深而慢或有节律不整,当出现潮式呼吸,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提示有呼吸衰竭发生;观察瞳孔,注意是否等大等圆及对光反射的灵敏度;观察意识状态机昏迷的深浅度;观察抽搐情况,查明抽搐原因;同时注意观察面色、口唇、肢端有无缺氧发泄情况,受压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及膀胱的充盈情况等。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各种抢救治疗护理措施。

1.2.2高热的急救护理

持续高热可促进抽搐,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由于乙脑高热具有持续性,不易下降。因此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进行,并设法降低室温。首先行温水或酒精擦浴后在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药物降温选用安热静肌注既能降温,又具有镇静作用,降低室温采用室内洒冷水,有条件时床下置冰块。采取上述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从而减少机体代谢消耗,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细胞的损害,减少抽搐的发生。

1.2.3抽搐的急救护理

1.2.3.1加强观察,发现早期征兆及时处理

抽搐前病人常有烦躁、眼球上翻、震颤、口角抽搐、肢体紧张等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缩短抽搐时间。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防止声音、强光刺激病人,有计划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避免操作刺激诱发惊厥或抽搐。

1.2.3.2针对抽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因高热引起者在降温的同时给予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等。若因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者,在降颅内压的同时给镇静剂。若因呼吸道痰阻影响气体交换、脑细胞缺氧引起抽搐者,则先吸痰、并将吸氧流量加大至4-5升/分,以迅速改善脑缺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3保证病员安全、防止坠床及舌咬伤

抽搐时用纱布垫于上下臼齿间,防止舌头咬伤,加强防护,防止坠床。同时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减少抽搐发生。

1.2.4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1.2.4.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供氧

患者因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易造成气道阻塞,呼吸不畅,加重缺氧,脑水肿及脑疝,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当分泌物较少时,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的方法协助排谈,即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给予拍背,拍背是自下而上,反复数次,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受震动而易排出。当分泌物多而黏稠、不易排出时,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型超声雾化吸入、稀化痰液后及时用电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供氧。必要是给呼吸机辅助呼吸。

1.2.4.2及时给脱水剂治疗,防止脑疝发生

用20%甘露醇加压静滴,4-6小时一次,进行脱水治疗。此药对血管损伤较重,反复使用后常使血管变硬,造成再次穿刺困难,使用时,我们在防止药液外漏的同时,注意保护静脉,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输注,或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留置。留置时注入0.05%肝素液0.5ml,用肝系冒封管,避免了重复穿刺,有效的保护了静脉血管,保证脱水剂及时供给,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1.2.4.3根据医嘱及时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1.2.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做好口腔、皮肤、眼睛、会阴部的护理,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如鼻导管、鼻饲管,留置尿管、呼吸机管道的护理等。防止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6饮食护理

简述、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者给鼻饲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以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2.7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神志刚转清、躯体活动受限或有语言障碍的恢复期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员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提高他们战胜各种功能障碍的自信心,鼓励、指导他们在恢复期进行各种康复功能锻炼如针灸、按摩、语言训练等,采用呼唤式护理[4]方法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刺激,促使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使残疾减到最低程度。

2结果 经急救护理及治疗后,治愈102例,好转7例,死亡14例,留有后遗症4例。治愈好转率为88.6%,病死率为11.4%,后遗症发生率为3%。

3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至今尚无特效病原治疗方法,极期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5]。在整个病程中,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特别是在病情重,变化快的极期,处理好高热、惊厥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乙脑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高达20-50%,本组病例通过上述急救护理措施,死亡率为11.4%,后遗症发生率为3%。有效的降低了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做好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的抢救护理,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及恢复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05 506.

[2] 王文欢.3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1 (5):104.

[3] 徐国江. 16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护理 [ J]. 江苏医学杂志, 2004, 12( 30) : 959.

[4] 徐朝华.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实施呼唤式护理体会 [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28.

[5] 胡艳萍,任建红,柯 辉. 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见性护理[ 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 05: 519.

[作者简介]孙玉姝,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和(或)职务:副主任护师,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15187566618。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护理、医院感染管理

[通讯作者]赵珠兰,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和(或)职务:副主任护师,联系电话:13987529099。E-mail:sys0218@sina.com

论文作者:孙玉姝,赵珠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  ;  ;  ;  ;  ;  ;  ;  

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急救护理论文_孙玉姝,赵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