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怀多 宁波市第三中学 315000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的知识传播速度快、内容和形式丰富,相比之下,学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现代教育应当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随着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学生作为高中化学教育的课堂主体,其知识获取方式不能以教师的灌输为主,传统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教育的实际意义,是应学生所需以及社会所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型人才。本文探究了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85-01
情境教学是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场景。情境教学能够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保障知识的传输密度与传输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能够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情境教学具体的应用实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化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恶习是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倦心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每一堂化学课程顺利开展,也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学会本节课的相关内容。高中化学中涉及到很多现象,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很难被学生发现,这是由于高中化学本身现象较为复杂,隐匿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中,学生很难综合所学的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辨,作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较为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以“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和检验”为例,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及难点,下文根据该部分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加强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金属铁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以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北京市昌平区警察局接到举报,反映在昌平区花园路的利民小区有一个“江湖术士”利用骗术向居民销售“金疮药”。经过调查,其行骗的手段是:先用黄色的药水消毒皮肤再用经“酒精”消毒的刀“割伤”皮肤给“鲜血淋漓”的伤口敷上沾有“金疮药的纱布,几分钟后揭掉纱布,展示已经“愈合”的伤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体现的化学原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本质认识
在化学中,宏观主要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反应的现象等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微观主要指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离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等不能通过肉眼观察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行思考。例如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节中,教材中的实验过于繁琐和费时,而且由于离子是肉眼不可见的,单纯地依靠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是无法解释实验过程中离子的变化,学生无法建立物质微粒与宏观现象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1:碱溶液中存在什么微粒?如何用实验来证明?教师演示在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溶液中含有OH-。问题2:在上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会产生什么现象?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溶液中红色褪去,化学反应的本质是OH-与H+结合,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问题3: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如何验证?教师演示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后还有Ba2+。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可视性,教师以问题作为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微粒间反应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对微观、宏观的辨识能力。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化学中,变化和平衡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性质。不管是变化还是平衡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化是指分子的种类改变,反映在宏观上是物质类型发生改变,没有这些本质性变化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化学反应。例如蒸发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其物质类型没有改变,分子的类型也没有改变,所以蒸发是物理现象。教师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切入,揭示变化的本质。以“化学平衡状态”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设置问题:化学平衡有什么特征?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进行教材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动态平衡,教师演示可逆反应2SO2+O2 2SO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二氧化硫正反应的消耗速率与三氧化硫逆反应的消耗速率相等;二氧化硫的浓度与三氧化硫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后的混合物密度恒定、压强恒定、相对分子质量恒定。通过以上实验现象以及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五大特征。接下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分析平衡状态的表现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让学生对平衡有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情境教学的运用为高中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传输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9(06):36-37.
[2]何威.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探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05):37-38.
论文作者:童怀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现象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知识论文; 溶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