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以恩施行政服务中心为例论文_姚欣,高洁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430071)

【摘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旧有的建筑模式也不断在更新中,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的功能趋于多样化。然而,在新城建设的过程中不少地区都面临着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流失和消亡。如何保留本土文化,地域特色成为现今建筑设计的热议话题。本文通过介绍恩施州行政服务中心行政综合大楼建筑设计项目,阐述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保留当地风土人情,让当地地域文脉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探讨。即在建筑设计中将地域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等元素运用在建筑造型,基地规划、景观设计、线路规划等方面。最终达到开放性、文化性和亲民性的设计目标。

【关键字】恩施;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性;地域文脉

当今的政府模式开始由“经济建设领导型”向“公共社会服务型”转变。建成于上世纪的地方政府办公楼早不能满足新型政府的功能需求,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服务型行政中心就成为了建筑师新的研究领域。行政中心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以及所反映出来的行政服务特征都成为了人们评价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参照元素。

1、设计前的探索

行政服务中心一般由市民广场、市政及会议发布中心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局办公区构成,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的整体布局及形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政服务中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风尚,并反映了政府的公众形象。如今多数行政中心选址在城市中心地带,建筑形式大多采用对称布局。而恩施行政服务中心则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试图在地方发展与文化保护方面寻求最佳平衡点,力求让当地人们在新城镇环境中依然能感受独有的文化气息,让地方文化能延续发展。

2、项目概况

2.1、项目用地分析

本项目地处恩施市东北部青树林新区内,基地面临规划大道,南屏青龙山,北倚青树林山。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3.4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有州委、州政府办公楼;州人大及州政府办公楼;以及会议中心、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及部门综合办公等功能。

2.2、设计前的分析

在设计初期研究了古时的筑城之法”包含两种形式:

“千里伏脉”——“脉”作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参考元素,在这里被赋予新的含义,将“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在传统的、意向上的、玄妙的脉,解读成可视的、科学的分析系统,在技术层面上理性,准确地确定规划结构。

“觅史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汇交贯。同时,佛、道、儒、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我们力图将恩施丰厚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建筑风貌上体现和传承。打造城市文化工程,重塑城市灵魂。

3、总图定位、空间意向

3.1、规划理念

设计中不仅体现了“山水相依好筑城”的设计构思,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天圆地方”阴阳学说的体现。建筑中的“方圆”,只是对这个抽象性质的一个象征。这里的“圆”体现出变动,灵活,施与的意思,就是“乾”卦,而“方”是体现承载、稳定、不动的意思,就是“坤”卦。

3.2、规划布局

本方案借鉴古时风水筑城之法,并以古代“明堂辟雍”的建筑布局方式组织道路系统,水网体系以及建筑形态。“明堂辟雍”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室是古时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室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沿项目用地的南北向形成主轴线,州委大楼与州政府大楼拱卫中轴,结合标志性的入口广场。沿主轴线东西延展,各功能区建筑有序布局,错落有致。

方案设计中以“背山面水,步步登高”为原则组织建筑布局:州委大楼位于场地轴线北端,地势较高,背倚青树林山,面向中央水系,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州政府大楼位于场地轴线南端,背倚州委大楼,面朝南端入口广场水系,遥看道路一侧的城市公园,依山临水,融绿览胜;

场地竖向设计中,沿轴线由南至北“步步登高”,同时描绘出渐渐升起的建筑天际线,精细考究的建筑布局与富有诗意的建筑空间别具一格。

本方案力求在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的同时,使建筑布局与人的关系体现出韵律感,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秩序之美。设计融合自然山水的意境及现代简约的几何手法于一体。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绿化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连续、多样的空间体系,同时营造“山、水、绿”三大景观主题。正所谓“依山者——观山之厚重,临水者——赏水之灵动,融绿者——享绿之宁静。”

3.3流线分析

(1)车行流线

基地南面临50米宽规划道路,本案将机动车出入口设于用地南边临路的东、西两侧,围绕基地景观轴线,形成环形车行系统,方便抵达各职能办公区域。同时结合广场与人行流线区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本方案不仅利用地势高差,在主楼东西两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满足办公及社会停车需要。而且在地面结合主要出入口设置临时停车位,方便领导办公需要。

(2)人行流线

本方案结合地面景观广场及轴线系统,将基地主要南向人流引导至入口中心广场,再通过各个方向步道分流至各个职能办公部门。达到景观与人流疏散的统一及和谐。

(3)消防流线

本方案设计将用地内环形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相结合形成消防环道,满足防火及疏散要求。

4、生态化与亲民性的景观设计

4.1中心景观带

中心景观带引用古语“夔门雄天下、巨轮斩波涛”来实现建筑体块与景观间的控制:结合恩施当地文化地域特点将建筑高层两栋,城市之门寓意夔门。整个中轴水景象征滔滔江水,而行政职能部门则像巨轮一样从夔门奋进驶出。在最南面开口处形成一个抽象的船型雕塑,寓意“政府是城市发展的掌舵人“。

中心景观带又象征一条人文地理的历史长河,在水系两侧通过景墙、小品、绿化、雕塑来展示巴渝地区几千年历史文明和独特的风情、地貌。如:瞿塘峡、龙桥河、夔州古城等,都通过抽象的设计手法展示给市民。

4.2、水景设计

明堂辟雍为圆形水池中的方形建筑,是一种高规格礼制建筑,其方和圆的结合,以及水池的运用,使人身心舒缓愉悦,在水面的倒映下,舒展宏伟的建筑显得更加秀美。

水景深度控制在30~40公分,依照地形缓缓跌落形成流动的水。最后通过蓄水池水泵将水抽到地势高的区域,形成循环水。在雨季可以关闭水泵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等形成储水便于旱季使用。水池壁和池底克运用深色材料铺贴来表现水体内涵的效果。

5、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

5.1、行政综合大楼

(1)州委及州政府大楼

大楼位于基地南侧正中央区域,主要功能为办公区、接待区、档案室、入口大堂,兼有会议室等功能。建筑主体9层,东西两端侧翼为七层,总高度不超过50米,一层功能为以对外服务、会议。入口大堂等大空间为主。二层为部分档案室及配备用房,三至九层为办公用房及局部小型会议室,其中七层为领导办公用房,同时在建筑屋面设置多功能球场,可进行篮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活动。州委及州政府两个部门位于东西两侧,围绕中心中庭展开,功能及流线相对独立。

(2)部门综合办公楼

部门综合办公楼位于主楼东西两翼,与行政综合楼轴线呼应,主要功能为办公兼有会议功能。

5.2、会议中心及后勤中心

会议中心及后勤中心位于州委及州政府大楼北侧,处于基地正中地段,兼顾各职能部门的会议需求,会议中心及后勤中心分设于建筑东西两侧平面,通过共享中庭衔接,会议中心主要功能为1个500人会议室、2个200人会议室及小型会议室若干,后勤中心主要为食堂餐饮空间及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办公空间。

5.3、州人大及州政协办公大楼

州人大及州政协办公大楼分别位于基地中部东西两侧建筑体量,围绕基地的中心轴线及景观展开,呈凹型布局平面,将室外景观进入建筑体量中,内外交融,改善室内办公环境,大楼主要功能为办公及会议等相关功能。建筑局部五层,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

6、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力求简洁明快、现代新颖,同时通过一系列手法和细部使建筑形象具有恩施文化特质,打破以往政府建筑千篇一律的固有模式。

6.1城市之门 ,人民之脊

州委、政府综合大楼拱卫中轴,彰显出恩施大峡谷绝壁峰丛、“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雄伟气势,同时主楼富有张力的造型又宛如巍峨群山的山脊,寓意州委、政府是人民的脊梁,肩负使命、勇往无前。

6.2国风古韵 ,交汇古今

入口构架灵感来源于吊脚楼的独特形制。简洁的构架形式、现代的建筑材料、鲜明的色彩是对古老建筑形式的表达,表现出吊脚楼建筑尊重自然依势而建的特点。建筑内庭院取意于民居建筑中的天井,表达一种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建筑内涵。建筑以现代的功能要求、构造与材质重新建构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空间意向。建筑细部如柱头处理、窗户分格、雨棚等则提炼和重构传统形式。

6.3山水洞楼,神话恩施

舒展的建筑意向契合该地段城市空间开放、文脉汇集的特质,在空间上具有引导和连接功能,迎八方来客,连新老城区。建筑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文化,显时代特质,寓恩施特色,并以溶洞、吊脚楼、白虎图腾、喀斯特地貌作为设计参考的文化意向,在主入口形式、入口构架、内部庭院、建筑表皮以及建筑细部的处理上提炼和重构这些特色元素。

7、结语

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以上的探讨,恩施州行政服务中心行政综合大楼建筑设计体现了现有的政府大楼的基本设计模式,但充分体现场地精神,突出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本土的优秀风情,总体规划明确。

论文作者:姚欣,高洁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以恩施行政服务中心为例论文_姚欣,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