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技工院校已是国家重点发展对象。数学是技工教育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由于学生普遍不喜欢数学,数学教学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一直要探索的问题。因此,通过增加动手实践活动、融入数学史、数学与专业相融和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学;趣味性
引言
技工院校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薄弱,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对数学具有潜意识的排斥和恐惧,没有自信。数学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空洞的抽象性,这就使得数学课堂相比较其他课而言更加容易上得刻板、无聊。在如今的教育形势下,技工院校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偏低,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如何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了技工院校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让“动手”激活“动脑”
技工院校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函数中的抽象性难以理解,因此简化函数的抽象性便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比起枯燥地听老师灌输知识,多动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因此,数学课堂上应当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识,让“动手”牵引“动脑”,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案例:《椭圆的标准方程》课堂引入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如下:
1、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明确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区分焦点位置不同对椭圆标准方程的影响;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本节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难点为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椭圆的定义模糊,焦点位置混淆,这就给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基本性质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以及焦点位置问题使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很多版本的课本上都有“画椭圆”活动,但想要真正让这个动手活动发挥其最大价值,教师对教材应当做些改编。例如可以这样设计:
任务:在给定的长方形内纸上画一个最大的椭圆,使得椭圆关于长方形的对称轴对称
可用工具:两枚图钉、一根没有弹性的线、笔、纸
完成方式:分组合作完成
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吸收新的知识,也就是说,要确定“什么是椭圆”。因此,学生需要自学椭圆的定义。从椭圆“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轨迹”的定义出发,组员之间相互交换想法,,一起探索椭圆的画法。这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的工具任意画一个椭圆,此举意图是先让学生动起来,降低任务难度,让学生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接着,给出“a表示长半轴长,b表示短半轴长,c表示焦距的一半”的定义,引导学生根据已画出来的椭圆探求椭圆中“a,b,c”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移动笔尖到达特殊点B’,如图1所示,由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得知 。
找出“a,b,c”的关系后,再回到任务里的画做大椭圆的问题,继续深入探究:(1)焦点可以设在哪些位置?(2)如何确定所用线的长度?(3)如何确定焦距大小?学生经历了这个画图过程后,更能加深,教师加之引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焦点位置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二、让数学史融入教学
在数学课中加入数学史亦或是人文知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增强趣味性。
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一是作为引入或者知识延伸插入。此类内容可以选择数学家们的传记、图片亦或是传说等等。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穿插数学家们的故事,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退为进,提高课堂效率。
二是采用文言文形式的数学题,避免数学问题的呆板。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这一课时,便可用上明朝著名数学家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首古诗“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同样,关于《样本的抽样分析》,就能用《九章算术》中的“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4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4粒内夹谷28粒,问米内夹谷约为多少粒。
三是讲述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探求数学的本质。数学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教学也可以追本溯源,让概念产生的背景、过程或是动机重新回归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展规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数学的故事往往只能起到暂时提高学生兴趣性的作用,要想让学生产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就要让学生在数学课的活动中体验原始的数学思维过程。例如在引入“弧度制”的概念时,便可以设置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用原来角度制解决问题出现困难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引入弧度制概念的的必要性。与其盲目地将知识内容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如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发展规律,拾回学习数学的本质意义。
三、数学与专业相融合
根据技工院校设有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可以与专业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纯数学教育的课堂模式,提升自身素质,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加入专业课元素。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如果说学习数学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个作用效果具有滞后性,难以以此为理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专业课的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动力因素。
四、提高课堂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提高语言魅力,可以使课堂变得有趣,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除了增加自身幽默感以外,教师还要做到了解学生们的喜好。他们喜欢用网络词语,我们便要让自己与时俱进,努力学习网络词汇,只有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学习他们的交流方式,投其所好,才能做到用语言吸引他们。
五、总结
数学课堂可以改变一成不变的引入概念、例题讲解、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摈弃“只动脑,不动手”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加入数学史与专业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增加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主观能动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培养数学与人文情怀,时刻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轻松心态。做到这三点,数学课将会变的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杨贺娟.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方法[J].科技展望,2014,(14):57.
[2]贾利,李文铭.从“弧度制”一课看数学史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7):136-137.
论文作者:潘文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数学论文; 椭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技工论文; 趣味性论文; 方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