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及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格里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迪庆中甸藏族的土语“心中的日月”,它象征着一种人神共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在迪庆藏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是这样一幅景象:四周雪山环绕,雪峰高耸入云,雪峰下是苍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人间最为珍贵的动植物,雪山环抱的草原被玉带般的江河分为八块,象征着八瓣莲花铺地;在这宁静和谐的富庶之地,有辉煌的寺庙,纯朴的人们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人与人、人与自然十分和谐,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它寄托着世界无数向往“香格里拉”的人们的希望,它是云南迪庆的财富、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因为保护“香格里拉”的行动就是保护中国的财富,保护世界的财富。
近年来,向往“香格里拉”的国内外人士纷纷涌向迪庆藏区,宁静了数千年的高原有了许多喧嚣。随着大量旅游、观光、探险、研究人士的到来,迪庆藏区,这个现实中的“香格里拉”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迪庆藏区提出了一个世纪的难题——如何在保持“香格里拉”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同时,获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哲学家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因此,面对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发展机遇,迪庆藏区人必须对经济发展与“香格里拉”的保护深思熟虑,如果由于开发和管理不当,使“香格里拉”受到破坏,这一宝贵的人类资源就会丧失,迪庆藏区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是得不偿失的;反之,如果因为保护“香格里拉”而不去发展经济,这样的决策也将是错误的。
可持续发展:
“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自觉选择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人类对经济的发展一直进行着反思,首先是经济学家们发现了经济增长并未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生活质量和福利的提高,发现了增长和发展的本质区别,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内涵。在60年代,自然科学家先于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传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并发出了警告,但是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和应有的注意。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资源枯竭,珍稀动植物种消失,耕地沙化,水土流失,全球性气候反常,空气和水的污染,有毒化学品和有害废弃物扩散,疾病增多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些信号促使人类以新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反思”发展的真实含义,西方率先从资源、环境、人口、资本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概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逐步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目前,世界上对“可持续发展”定义的阐述有上百种,各种不同的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领域、角度和文化背景而提出的。较有权威和得到广泛认可的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来的,她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所有“可持续发展”定义,都把资源的永续利用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资源的永续利用,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人类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自然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遵循一系列先决条件。社会科学家则分为若干派,有的认为经济增长意味着数量的增加,因而在一个星球上可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事,而“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并非必然导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有的则认为“可持续发展”并不否认经济增长,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审视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环境退化原因存在于经济过程之中,其解决办法应该也只能从经济过程中去寻找,这就必须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从上述对“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可持续发展”的要达到的发展目的、采取的方式,均与迪庆藏区在经济发展中保护“香格里拉”利益的宗旨相吻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后所取得的经验,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将会使后发展地区避免许多失误。如果“香格里拉”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独特的生物和优美的环境,那将失去它的价值。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香格里拉人民的自觉行为。
“香格里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实生活中的迪庆藏区“香格里拉”的所在地,目前还是国家的贫困地区之一,虽然近十年来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基础建设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选择持续发展道路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是:
(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的
迪庆现在的经济形态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其主要产业是传统农业、牧业、林业和采集业,这些产业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的基础上,而且每年对大自然的支取大于对大自然的反哺。从“六五”至今,老百姓的收入和县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木材和松茸,有人戏称为“木头财政”、“松茸经济”,在“八五”前,木材收入占全县收入的55%,从“八五”开始,虽然在森林和生物资源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直接耗竭基础上的经济结构一时难以改变,这种经济结构对香格里拉的破坏是很大的,转变这一经济结构对迪庆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赖以支撑的力量和主要资源是知识
像迪庆这样一个从农奴社会脱胎而来的社会,除了自然资源外,最缺乏的生产要素恰恰是科学技术和现代知识。解放以来,虽然国家对迪庆藏区教育投入的力度较大,但由于起点较低,现在全省16个地州市中,迪庆州文盲率位于第二。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受过教育的人口群,将生产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将过去的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变为非资源型的经济结构就只能是一个空想,而且如果不进行转变,香格里拉在对外贸易的格局中仍将处于不利地位,其产品的附加值太低,这样,通过交换势必使利益流向发达地区,形成向发达地区输血的逆向发展。
(三)现在发达地区已奠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对于像迪庆藏区这样的不发达地区来说,历史积累起来的是贫困
这种贫困使得地方政府只能立足于解决眼前人们的温饱问题和营养状况,而对将来的发展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客观上削弱了政府的责任。贫困必须靠经济的持续增长来解决,但在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经济持续增长最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增加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与“可持续发展”整个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面对上述与“可持续发展”相冲突的问题,“香格里拉”的保护与发展处在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摒弃以往的发展道路,“香格里拉”就会消失,发展的最终结果将是资源环境的破坏,得不偿失;如果采取“可持续发展”道路,又面临着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资源型经济结构以及贫困、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重重困难。为此,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着对“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行动。
“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行动
面对“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处于“香格里拉”腹心地的中甸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在下列方面展开:
(一)实施“香格里拉”环境保护工程
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森工企业是中甸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中甸县群众受益较大,获取收入和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经过40多年的森工生产,采伐原木为中甸县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采伐原木为经济支撑的格局,木材生产成为中甸县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木材的大量采伐,中甸县水土流失严重,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再继续维持现行的发展方式,经济和生态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民族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大业就难以持久。基于上述认识,近几年来,中甸县为彻底解决历史上形成的“木头财政”的格局,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自1994年,先后控制了伐区,并采取封山育林、划定保护区等硬性措施,对尚未遭到人为破坏的原始林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特别是1998年9月起,根据云南省政府有关指示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全面停止金沙江流域和西双版纳州天然林采伐的紧急通知》,中甸县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地实行一步到位的调减方法,1998年9月1日起开始封存采伐工具,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切实加强了对天然林保护的领导,做到依法护林、依法治林。
2.加大保护动物、植物的力度。颁发了《关于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通知》,在全县全面组织实施。
3.采取措施实施异地移民搬迁。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已对因生产和生活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部分农牧民进行异地搬迁。目前,已完成永壳新村100户移民的搬迁工作,现正在实施麦旺坪4000人的异地搬迁工程。同时,在美国、新西兰、苏兰三国政府协助下,迪庆还启动了“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以及“社会林业发展规划”等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4.建设“香格里拉”城市。为把中甸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力求做到不污染:(1)空气不污染,搬迁了两个对环境有害的工厂。(2)垃圾不污染,采取切实措施,处理了一切原有垃圾,控制了白色污染。(3)水源不污染,力争保持中甸的河流、湖泊永远纯净。(4)声音不污染,控制城市的噪音分贝。(5)文化不污染,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吸收现代文明,确保文化的纯度。
(二)实施“香格里拉”发展工程
为了加快开发,中甸县提出了"35918"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以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为基础,加快培植旅游、生物、林业、畜牧、矿产五大脱贫优势产业,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九大基地和与之相配套的十八项工程。在整个"35918"战略中,中甸县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重点来抓。加快开发以下八大旅游商品:(1)名贵药材及藏药。(2)野生食用菌及系列产品。(3)高原花卉系列产品。(4)耗牛饲养及相关产品开发。(5)宗教文化用品复制品。(6)藏式菜肴及民间风味食品。(7)藏式民间手工艺品。(8)旅游纪念品。与此同时,中甸县加快了生物资源的开发,开发了传统的野生菌类、松茸和以郁金香为主的球根类花卉基地建设。
(三)实施“香格里拉”行为工程
迪庆藏族有着爱护生灵、不杀生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中甸县结合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思想观念和现代法律,加强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保护生态、做文明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提出要树立“人人都是香格里拉形象,处处都是八瓣莲花环境”的意识,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村寨活动。以一流的景区、一流的服务树立迪庆“香格里拉”在全中国、全世界的美好形象,把中甸“香格里拉”建成世界级的旅游景区。
经过“香格里拉”三大工程的实施,“可持续发展”在中甸县已现端倪,新兴产业出现了勃勃生机。如旅游业,截至2000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花卉产业系列产品已销往昆明、上海、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成为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松茸交易量已上升到800~1000吨(含过境产量),目前,仅此项产业每年可为产区群众带来人均2000~3000元的经济收入;新建了6个加工厂,提高了野生菌类的附加值。总之,近年来,“香格里拉”战略的实施使中甸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680万元,比1994年的14475万元增加22205万元,年均增长20.43%;财政收入达到3393万元,比1994年的1896万元增加1497万元,年均增长12.34%;粮食总产量达57342吨,比1994年的51467吨增加5875吨,年均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6元,比1994年的538元增加338元,年均增长11.47%。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了中甸县各项事业的进步,确保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甸带入21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好的“香格里拉”在地球上永不消亡开创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