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150025
摘要 《花卉生产技术》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花卉生产技术 课程改革
我国农林高校许多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农林高校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面向农业一线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解决重要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问题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卓越园林工程师”培养不同于精英化教育、职业化教育而应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卓越园林工程师”应该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能够对园林行业发展提供推动力,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创造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花卉生产技术》是园林类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以园林花卉工、种苗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花卉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从而达到花卉工、种苗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理念应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花卉生产技术》这门课程而言,构建出独具特色的适宜园林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的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内容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
《花卉生产技术》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多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重新组织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是按照花卉生产环境、生产设施、育苗技术、花卉生产各论和花卉应用这一顺序进行的。这种方式虽说系统性强,但由于各个章节之间较独立,不利于学生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因此,必须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具体的调整是:以职业岗位要求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对职业工作过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打破原来的《花卉生产》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打破了原有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转变,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以花卉生产实际过程为载体,选取6个教学项目,设立34个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同时融合花卉工、种苗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以任务驱动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注重将花卉生产新的科研成果、新技术及其在园林中新的应用方式等增加或渗透到相关的教学章节中,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二、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1、改变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遵循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的原则时,还要适当调整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大多是在课堂上讲授的,一般是与实践教学平行或分离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计划在内容协调上不充分,很难实现两个学习场所的一体化学习。学生也较难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必要对理论课的教授方式和地点进行改革。因此,本课程在改革时,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融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的实践技能,即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通过这种方法,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理论适度原则,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学工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进程安排以花卉生产季节为主线,时间为从年初到年终,有一个完整的植物生长周期,有利于田间生产工作的开展,也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
在具体组织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小组调研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反复训练提高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本课程是根据花卉生产过程中的6个教学项目来组织实施教学的。由于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部分典型工作任务是重复出现的,例如,一、二年生草花的生产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始终贯穿于花卉生长的整个过程。因此,通过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重复出现,相关的技能点的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并且能在花卉的不同生长阶段灵活应用。
3、以过程考核为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考核应采取理论考核、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客观的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避免学生轻视、应付实践的现象。在实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考核学生实践方案实施、实验数据分析等情况,督促学生实训进程,不断完善。通过该方式考核,学生的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着重考核学生掌握花卉生产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花卉生产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考核占30%;阶段考核10%;生产过程考核占50%,包括实习实训方案的制定,生产操作能力、出苗率、定植成活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情况与效果、养护管理等评价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考核10%,包括任务完成、作品质量等。
三、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条件
1、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的作用,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和质量保证。同时,项目教学法要求老师有较高的专业实操能力和组织能力。
2、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说明本项目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加以完善,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20271):适应“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劳耐尔等.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江.引入工作任务的职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25(2),186~187.
论文作者:孟庆敏,唐翠,董凤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花卉论文; 学生论文; 工作任务论文; 课程论文; 能力论文; 生产技术论文; 技能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