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刚烈——论元杂剧中的女鬼形象论文_孙艳平

凄美刚烈——论元杂剧中的女鬼形象论文_孙艳平

孙艳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雁山 541006)

[摘 要]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但对女鬼形象的刻画相对较少,由此解读女鬼形象成为必要。于此,笔者从文本出发,将女鬼形象的类型主要分为负冤而死但不屈的女鬼、因情而死但不从的女鬼等两大类进行解读。

[关键词] 元杂剧;女鬼形象

王国维认为“元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人未知之也” ①,并把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的最高成就来研究,可见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低估的。当时剧作家精心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鬼群像,前人对元杂剧的鬼魂形象进行过研究,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没有透彻,所以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文本对元杂剧中的女鬼形象进行解读。

纵观元杂剧,多因已佚或已残而不能得其全貌。据相关数据统计,元杂剧名目约有六七百种,今存本则仅162种。以女性为主打,关乎婢女、妓女、弃妇、寡妇、母亲等形象群体的剧本相对偏多,而关乎女鬼这一形象则相对偏少,从现存的剧本来看,仅有5部涉及到女鬼形象,附表如下:

元杂剧女鬼形象简况

作品作者女鬼形象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关汉卿窦娥

《迷青琐倩女离魂》(第二折、第四折)郑光祖张倩女

《包待制制勘后庭花》(第三折)郑廷玉王翠鸾

《冯玉兰夜月泣江州》无名氏冯玉兰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一折、第三折)无名氏徐碧桃

这五部杂剧中,无名氏的《冯玉兰夜月泣江州》中的女鬼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和变化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文中则不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本文就以其余四部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前三折主要塑造了一个善良隐忍、宁死不屈、誓死反抗的烈女形象。若在第三折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的仅仅是一个衔冤负屈没头鬼形象,就会产生意犹未尽之感,而在第四折中设置鬼魂形象的出现,使誓死不屈的反抗性格贯彻到底。《包待制制勘后庭花》中如果没有第三折王翠鸾鬼魂形象的出现,呈现在众人眼前的仅仅是一个年轻貌美、任人欺凌的小妾形象,而女鬼形象的出现,让其性格特点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从任人肆意欺负到敢于和恶势力斗争。《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中的女鬼形象出现在第一折和第三折,第一折徐碧桃不忍被父母谴责而气死,第三折碧桃以女鬼身份与未婚夫暗中幽会、成合一处,这正也打破了封建传统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制约。《迷青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主要在第二折、第四折中以鬼魂身份出现,因不忍王生孤单上京赶考,也怕他发迹变泰,所以化为鬼魂追随心上人。正是有这两折的存在,才让其形象有了巨大的转变。文章也正是从女鬼生前生后的形象的转变来对其形象进行探讨。

(一)负冤而死但不屈的女鬼

生长于草原而形成粗犷野蛮脾性的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其吏治腐败直接导致冤假错案地频发,而女性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备受社会、男性的盘剥压迫和凌辱,其作为社会中弱势力的代表,蒙冤而死也是意料之中。从女性所处的时代背景、吏治的腐败和冤案横生的惨状来看,主要有:

1.善良不屈,感天动地的年轻寡妇——窦娥

关汉卿的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被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称为“此剧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②,而剧中的窦娥是元杂剧中女鬼形象的一个标杆。她七岁就因还父债而被卖至蔡婆家为童养媳,尽心尽力侍奉婆婆,从她身上可以体味出善良隐忍的气息。不料遭遇丈夫早世,只得独自赡养婆婆。在担任童养媳以及年轻寡妇两个角色时,她身上善良朴实的情怀熠熠生辉。一直安守本分、平静生活,直至张驴儿父子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张驴儿父子想分别娶其为妻,通过威逼利诱蔡婆,让蔡婆答应他们入住其家中。由此剧情乘势展开,人物形象也渐渐复杂起来。张驴儿本想药死蔡婆来得到窦娥,而无意害死自己的父亲,以此来威逼窦娥,窦娥誓死不从而被嫁祸,又因不辩青红皂白、是非不分的贪官梼杌存在,让可怜善良的窦娥蒙冤而锒铛入狱。剧本写至此处窦娥一直是善良朴实的形象,但是也无不透露出一种逆来顺受的意味。窦娥不想婆婆遭受残酷地鞭笞,愿意代其受过,被贪官污吏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肉都飞,血淋漓”③,她承认了所有的罪过,不能说她已经屈服于恶势力,是孝心在驱使她。在要被推送至刑场时,她还求官吏能绕道走,为的是不要让婆婆瞧见而伤心。见婆婆为自己伤心,却安慰婆婆,种种迹象都体现出窦娥的善良孝顺。剧本就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情节地推动之下,使窦娥形象不再单一,从初期的善良隐忍到现在的誓死反抗,从相信清官存在的单纯到哭天骂地认清现实的愤懑。尤其是第三折中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霜、楚州三年不见甘霖,窦娥死后三桩誓愿确实一一应验,剧作家就是以夸张的说法来表露窦娥的冤屈非浅,这一折中窦娥的反抗不屈的性格达到高潮,而她的不卑不亢没有局限于此。剧本的第四折【双调•新水令】里窦娥诉说道:“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腾腾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风中来。被这雾锁云埋,撺掇的鬼魂快。”④窦娥没有因为肉体的死亡就放弃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自己沉冤昭雪的追求,虽然灵与肉已经分离,但是被社会种种逼迫而表现出无限反抗力量的窦娥以鬼魂的形式来实现这种追求。以鬼魂身份出现引起父亲窦天章的注意,托梦与父亲,讲述自己所遭受的及冤情难诉的苦楚,她的冤魂出现于公堂之上,与张驴儿、梼杌当堂对质,对他们的暴行狠狠地揭露和批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情节充分凸显出窦娥性格中反抗不屈的一面,而最后嘱托父亲要代她照顾年迈的婆婆,尽“养生送死之礼” ⑤,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是对窦娥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善良孝顺性格特点的一个补充。窦娥善良朴实,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反抗本质,撼人心魄。

2.因吓而死,聪慧机智的贞烈小妾—— 王翠鸾

王翠鸾是《包待制制勘后庭花》(郑廷玉)中的人物,一开篇就被皇帝赐给赵廉访做小妾,没有一点自主权。赵夫人又是悍妒之妇容不得王翠鸾,王翠鸾由此招致杀身之祸。赵夫人指使管家王庆除掉王翠鸾,王庆无奈下不去手,只得指使李顺用绳将其勒死。同时王庆想和李顺之妻结百世之好,合计让李顺放走王翠鸾,趁机害死李顺。在第一折中的王翠鸾的形象并不突出,表现出来的仅仅是一个封建压迫下而无力左右自己命运的弱女子形象。在第三折中其形象渐显,因与母亲被巡城卒冲散,自己至汴梁城中的狮子店住宿,怎奈小二哥是个好色之徒:“(做看科,背云)好个女子也。天又晚了,人又静了,他又独自一个,我要他做个浑家,岂不是好?(回云)小大姐,这里也无人,我和你做一对夫妻如何?”,但是王翠鸾誓死不从,而被小二哥用斧子惊吓而死,这一细节体现出王翠鸾生前洁身自爱与宁死不屈、反抗贞烈的性格特点,由此达到塑造其女鬼形象的高潮。她在黑暗之中以鬼魂的身份现身两次,与书生刘天义饮酒畅谈、传情送物,并凭借自身的聪慧有才,在深夜吟咏弹唱一首《后庭花》“无心度岁华,梦魂常到家。不见天边雁,相侵井底蛙。碧桃花,鬓边斜插,伴人憔悴杀。”⑥之后又署名 “翠鸾作”,留下鬓边的一朵娇滴滴的碧桃花,即一根带有“长命富贵”的桃符,这为断案提供了关键性的线索,才让无头无尾的官司各个击破,将那难捉难拿的贼人绳之于法,其冤情得以昭示。王翠鸾这一冤魂形象虽然没有那么鲜明,但是她的确是有主动找书生饮酒唱和,留下词作,才让迷雾般的冤案昭雪,并打破了一开篇所塑造的任人随意赠送、没有任何主见的“礼物”形象。

(二)因情而死但不从的女鬼

1.因情而死,因爱而生的大家闺秀——张倩女

张倩女是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中的旦角,是元杂剧中大家闺秀的典型。打小生活富足、长于深闺之中,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以及封建大家长制的压迫,对于爱情婚姻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层面。直到碰到书生王文举,被他的才情吸引而神魂弛荡不可自拔,渐渐流露出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但处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多重束缚和压迫之下,使得张倩女的爱情之路异常崎岖,张母的阻扰,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理由,借口让王生进京求取功名。而倩女早已对王生情难自拔,但是也生怕他一去不复返,另娶他人而成负心汉。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与王生共结连理,以致张倩女试图通过灵与肉的分离幻化成鬼魂,为了自己的婚姻一路追随心上人。在追赶路途中,鬼魂唱道:“人去阳台,云归楚峡。不争他江渚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⑦一位长于深闺的女子,竟然能够鼓足勇气,化成鬼魂跋山涉水,历经波折而追寻心上人,其鬼魂形象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隔阂以及生死的界限。等到心上人金榜题名之时,回到肉身,得到封建家长的同意,与心上人喜结连理。以上这些情节的展开,活脱脱地塑造了一个因情而死、为爱而生的女鬼形象。

2.突破礼教,借尸还魂的痴情女子——徐碧桃

徐碧桃是《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中的旦角,同张倩女一样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官宦人家之后。自小就家教深严,即使与张道南是指腹为婚的,但也未曾谋面。一日,碧桃偶因闷倦,同丫环一起在自家后花园中散心,与前来花园找寻白鹦鹉的未婚夫张道南不期而遇,方才知晓两人是被双方父母指腹为婚的,自此情由心生互相爱慕。没曾想双亲就在身后,知晓了碧桃与陌生男子相见,有违封建礼教,遭到了父母亲的严厉谴责:“(徐端做喝科云)(口退)!你这小贱人,做的好勾当也。(正旦、梅香跪科)(徐端云)兀那辱门败户的小贱人,你是好人家女孩儿,怎生做这等禽兽的勾当?我待打你来,恐伤了父子情肠,兀的不气杀我也。(夫人云)碧桃,我抬举的你成人长大,不去习女工针指,刬的做这等勾当来。我看你怎生见人?呸!兀的不羞杀老身也。(正旦唱)”⑧。碧桃也由此受辱而死,化为鬼魂,寄身于一碧桃花树,与张道南幽会,并海誓山盟。此后张道南疾病缠身,借其暴死的妹妹玉兰的肉身还魂,与张道南永结秦晋之好。从徐碧桃生前受辱被气死到死后敢和心上人私定终身的种种行为来看,她生前仅仅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官宦小姐形象,没有任何自主权,更别提有选择爱情婚姻的自由了,与自己的未婚夫见个面,却被封建大家长认为是有辱门风的事情。正因为见了一男子就被谴责为不洁身自爱、违背礼教以致被羞辱而死,死后成为鬼魂却能大胆自由地追求自己所爱之人。在这一过程中,她成为鬼魂的这一刻达到了其反抗性格的高潮,她由足不出户、对封建礼教唯唯诺诺的可怜儿到敢和心上人朝云暮雨,做出封建礼教极其不能容忍之事的性情女子,这也正是其形象成熟的表现。

由上所述,元杂剧中主要塑造了以上两大类女鬼形象,虽然距今时代久远,但是其生动的个人形象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现读之仍有余味。

注释:

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16

②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55

③④⑤⑥⑦⑧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96; 203;210;48;589;656

参考文献:

[1]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许金榜.元杂剧概论[M].济南: 齐鲁书社,1986.

[3]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4]王季思.全元戏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孙艳平,女,1993年3月生,广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2016级在读研究生

论文作者:孙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凄美刚烈——论元杂剧中的女鬼形象论文_孙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