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当前我国论文,文献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民族文献研究伴随民族文献事业的不断发展,正逐步繁荣起来。尤其近十几年一批致力于民族文献研究的专家、学者,运用文献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民族文献产生、发展、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民族古籍研究、民族文献数字化研究、民族文献目录学研究等重点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客观评价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笔者对我国民族文献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探讨。
1 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底子薄、起步晚,现仍明显滞后于文献学和民族研究的其他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民族文献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1.1 民族文献研究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基本理论
从总体上看,民族文献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研究的内容上倾向于政策研究、经验总结和现状调查,侧重于对民族文献资源的阐释。对研究论文的分析表明,在所有研究中总论类文章较多,民族文献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突破性和建树性。具体来讲,对民族文献概念的界定与划分标准有待于深入地探讨。关于“民族文献”这一概念的使用与界定目前较为混乱,出现了“少数民族文献”、“中国民族文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等多种称谓。实际上除个别概念的内涵是指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文献外,其余的含义则均指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这就造成了“民族文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从而给民族文献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民族文献学的界定带来了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对民族文献的内涵、外延及其划分当做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使之内涵与外延相一致、称谓相统一,有一个较固定的科学的公认的界定,以利于今后民族文献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1.2 研究方法有待突破
方法(Methodology)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程序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的通论。研究(Research)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和概括事实,以便揭露事物本质,发现支配事物规律的一个认识和改造过程。在通常意义上,研究即指科学研究,规范意义上的研究必然与运用科学方法有关。通过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的定性的描述性方法,定量研究占比例很小。而且,定性研究的概括性、抽象性较差。另外定量研究主要采取描述统计法,没有真正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民族文献研究由于其显著的跨文化性、语言、地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迅速产生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成果的确不容易。因此,今后我国的民族文献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从方法论的角度很好地控制和把握民族文献研究的内容,因为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失去了独特性,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族文献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彻底改变以往偏重于现象描述、套用别的学科理论来阐述民族文献理论的状况。
现在对民族文献的研究虽然多了起来,但多数学院式的研究不适合中国民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纵观国内外,凡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研究者都有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研究的经历。民族文献的研究更应如此。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对民族文献资源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民族文献研究掷地有声。
1.3 亟须一支民族文献研究的专业队伍
笔者在《我国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论文中,对民族文献研究著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994年至2005年12年间共有207人发表了民族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整个研究队伍看起来不小,但仔细研究发现,仅有1篇论文发表的著者人数达186人之多,平均每年都有论文发表的著者仅有1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稳定的著者群体,并且长期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著者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如果一个从事民族文献研究的学者在十年中只有1篇相关文章发表,我们很难断定他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就在民族文献方面。整个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队伍是极其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加强整个学科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稳定的、成熟的著者群体,以利于民族文献研究的开展。
1.4 研究方法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欠佳
表现在文献的引用方面(相关数据见《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在引文数量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均低于国内外科学论文的平均引文率,零次引用率偏高,有引率远远低于其他研究领域的引文比率。在引文类型上,引用期刊和图书较多,对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网络资源等引用较少。在引文语种方面,外文文献基本没有涉及。这种情况说明,民族文献研究起步较晚,是该领域文献引用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上述状况反映了民族文献研究人员习惯于引证定型的成熟理论,注重权威的观点和专家定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吸收能力较差,不善于对新观点、新见解进行争鸣,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1.5 对国外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缺乏深入探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收藏有不少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民族研究的蓬勃开展,国外对中国民族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深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果,其独特的视角、理论、方法、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田野调查实践很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利用。其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编制目录。在信息社会,目录被认为是人们控制文献、传递文献信息的最好办法。然而目前查到的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专题研究的论文非常有限,有崔莲的《日本出版的中国民族文献目录概述》、《外文民族文献目录研究》;包和平的《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把外国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外文目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当务之急是要编制高水平的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其中包括汉文、民族文字和外文多文种混合目录。编制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比编制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或民族文字文献目录难度要大得多。首先要过文字关;其次要疏通收集资料渠道;第三要有一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有民族学科、目录学专业知识,且热心于目录工作的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第四要获得社会对目录工作价值的认同;第五要解决经费问题等等。
2 民族文献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民族文献的理论研究
如前文所述,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对经验的总结上,蜻蜓点水似的研究、重复的低水平研究占据了论文数量的大部分。在检索到的文章中探讨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建设的文章非常有限,民族文献研究者的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要完善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就要求研究者不断加强民族学和文献学的理论修养,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消化和吸收,同时结合我国民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
2.2 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民族文献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所以,研究者必须注重调查法。研究者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直接考察了解当地民族文献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所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问答、问卷、观察、体验、统计、抽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民族文献研究之所以较一般文献学研究更复杂,就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民族特有的文献往往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研究民族文献不能仅着眼于现实,而且还要研究其历史。历史研究法是民族文献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比较法也是民族文献研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各民族均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各民族文献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采用比较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各民族文献的特点,鉴别优劣,以便更好地加以继承和创新。最后我们还应运用系统研究法。民族文献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涉及众多学科,诸如文献学、民族学、信息科学等。应用系统研究方法,采用以民族文献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横向联合攻关,是研究民族文献行之有效的一种现代研究方法。
2.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民族文献研究队伍
要使民族文献研究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现代水平,关键在于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文献专家队伍。由于民族文献的多语种性,决定了研究队伍的多民族性。就专职民族文献研究队伍而言,首先要熟练掌握一门民族语言,能够从事某一民族文字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对民族文献各个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应当了解;还要在民族文献学的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某个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只有由这些专家组成的民族文献研究队伍,才能创造出深层次的民族文献研究成果。
除了专职民族文献研究队伍外,我们还要吸收一批头脑灵、能力强、素质好、精通外语和网络技术的青年充实到研究队伍中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文献研究的扶持力度,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由专家带出一批又一批民族文献研究的新兴科研力量,来壮大研究队伍,促进民族文献研究深入开展。
可以说,民族文献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民族文献研究理论水平较为成熟,研究队伍初步形成,受国内外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从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广阔。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注意扬长避短,吸收前人成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增强民族文献研究的开放性,唯有如此,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收稿日期:20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