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变革的着眼点和变革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着眼点论文,中小学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要发展,要形成特色,必须走学校管理创新变革之路。只有通过学校管理的变革和创新,才会随之带来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更新,教育结构、师资结构的更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更主要的是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变革,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富有现代价值取向的学校管理模式。
一、中小学管理变革和学校发展
变革是对原有的、稳固的特征、结构、功能等的创新性改造,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管理变革是指中小学校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校的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管理进行创新改革,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中小学管理变革的思想上,中小学校校长首先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时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其次,校长和教职工应具有忧患意识。我国中小学大多经历了一段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校长到全校教职员工都容易沉湎于自己过去的成功和今天的辉煌,这些成绩都将成为中小学管理变革的障碍,从而阻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守业”、“观望”、“追随”的心态也容易产生。实际上,中小学管理变革跟任何变革一样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对任何现实来说,只会赋予反应敏捷者以厚爱,而给予行动迟缓者以严惩。为了学校管理变革的观念深入学校全体教职工心中,校长应努力让教师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让教职工感到只有通过变革,学校的教育质量、社会信誉、教职工的福利等才不至于降低;只有通过大胆的变革,才能使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
中小学管理变革要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这种方式是让教职工广泛、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变革的讨论,通过所有教职工的相互交流、沟通,领悟到进行学校管理变革的真正含义,并为学校领导提供学校管理变革的一些思路、方法。整个学校管理变革的过程也应该自下而上地进行,否则会很容易忽视教职工这一管理主体,学校管理变革就会显得缓慢、迟纯。自下而上的学校管理变革可以激发每个教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变革的目的。而对管理进行怎样的变革决策时,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这是一种由管理者的职权和权力作为学校的未来和变革方法的管理方式,这需要校长等领导必须有战略的眼光。当然校长在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变革的决策前,应组织那些能勇于创新、勇于自我挑战的,而非纸上谈兵的教职工,建立一个学校管理变革的核心小组,以便科学地进行决策。
中小学管理变革和学校发展是一对相关的概念,学校的发展就是通过学校管理变革改变一个或多个变量而引起学校其它一些变量相应改变的过程(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校管理变革需要通过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以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不断发展的学校才有生命力,社会的信任度才会高,才会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社会、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又会促使学校进行变革。
二、中小学管理变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新时期中小学应通过哪些管理变革,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管理变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管理目标的变革。新形势下,中小学要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审视学校原有的管理目标,并提出挑战。因为学校管理目标是由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所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它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控制和评估功能。因此,不同的管理目标,就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变革学校的管理目标应成为学校管理变革的着重点。
2.管理结构的变革。学校管理结构的变革包括学校课程结构、学校组织结构和学校人员结构的变革。学校管理结构变革是学校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管理结构不同,学校运作的模式就不同,产生的管理效能也不相同。学校要通过管理结构的变革,形成一种上下互动的、自主的、松散型的管理结构,努力构建开放性的学校管理体系。
3.管理内容的变革。内容变革是学校管理变革的核心,因为管理目标相同,但变革的内容却可以不同。如有的学校通过增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扩大办学规模,来实现提高办学效益的管理目标;而有的学校则通过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的变革来发挥学校自身的潜能,以达到提高办学效益的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的变革包括硬性变革和软性变革。硬性变革通常涉及教学设施、学校的管理制度等变革,软性变革包括学校组织文化、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变革。一所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必须以相应的文化环境作为前提,必须与所特有的价值观体系和风格相吻合。”(注:阎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79页。)塑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组织文化也是学校管理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4.管理机制的变革。学校管理机制是学校管理效能的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对学校管理机制的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学校管理机制涉及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其中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核心。中小学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剧变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对这些管理机制进行灵活的变革和构建,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色。尤其是那些办学条件好,师资也充足,而工作积极性、竞争性不足,办学效益、管理效果不佳的学校,可以从管理机制的变革入手,建立和调控好学校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从而使学校迅速发展。
三、中小学管理变革的策略
任何变革都有一定的风险,中小学进行的学校管理变革也不例外。但只要我们在变革时做好充分准备,及时抓住变革的机遇,中小学管理变革必定会带来学校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小学要取得成功的管理变革,有以下几种策略。
1.及时捕捉信息,及时创新变革。随着学校建校时间的延长,对管理变革的抵制会慢慢滋生,对过去的成就也会慢慢产生自满情绪。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甘愿抛弃过去和今天的一切辉煌和成就,捕捉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根据捕捉的信息分析学校的变革需求。尤其是校长,要及时捕捉教育发展动态,及时创新变革,以免错过重大变革的“关键期”。
2.以人为本,善于沟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发展人。为此,中小学在管理变革时,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学校管理变革不能有损教职工的自尊,而应有助于教职工的发展。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曾说“如果没有信息沟通,集体就无法影响个人行为了。”(注:[美]赫伯特·A·西蒙,杨砾等译:《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149页。)因此,学校领导要善于沟通,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沟通工作,能让教职工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相信变革是可能的,而且会有益于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利益的。通过沟通,不仅能赢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而且能使教职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变革。
3.充分授权。校长在学校管理变革时,要充分授权。授予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相应的决策权力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就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而教职员工也能在学校目标下,自主地进行一系列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变革。
4.系统计划。教育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活动,系统行为。中小学管理变革就是对学校整个系统,包括各层次子系统的变革,管理者应预见性地对学校管理变革进行系统计划,以便根据系统变革的情况,控制整个系统,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当变革取得短期成功或局部成功后,切勿认为大功告成,而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继续变革。
5.文化延伸。变革是一种创新,变革能给人们带来新方法、新措施和新结构,能有助于学校发展,有助于人们提高效率。如何使这些成为一种持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就需要通过文化使其延伸、发展。因此,校长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开拓进取、创造革新的精神成为一种具有延伸功能的文化,使“变革求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种发展观,成为影响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取向。
6.小规模变革。中小学管理变革的规模取决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变革资源。大规模、大范围的管理变革,不仅风险太大,而且变革的资源对变革的限制更大。因此,对中小学来说,比较适宜小规模、小范围的变革,而实际上小规模变革往往可以冒较少的风险带来大量的变革机会。
7.快慢结合,先后有序。中小学进行管理变革的速度,要依据学校领导和一般管理者、教职工驾驭变革的能力、学校内外起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变革的类型。对于时机还欠成熟的变革,不能急于求成,应放慢变革的节奏;对一些有充分依据证明会取得预期成就,具备变革条件的,就应加快变革的步伐。当然,学校管理变革的顺序也应取决于学校的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变革的类型,可从管理结构、系统等硬性的内容变革开始,再到管理方式等软性内容变革的硬软顺序;也可从变革管理方式等软性内容开始,再到变革管理结构、系统等硬性内容的软硬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