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趋严重的极端民族主义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主义论文,浪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世界上曾先后出现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民族主义浪潮与两次世界大战 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 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联,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性。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第 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则滥觞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这一特殊背景下,带有某种历史必 然性。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民族主义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武器,这种民族 主义不无积极意义;但总体上看,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以宣扬民族分立、反对民族统一、 抵制先进文明为基本特征,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排外主义为主要形态 ,思想极端,行为激进。同当今世界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大潮相悖 而行,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反动性。
当前极端民族主义浪潮的主要表现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虽然历经曲折,但总体上不断向前发展。在 这一新的历史平台上,新的民族主义浪潮在许多地区迅速滋长和蔓延。主要表现在:
1、民族分裂主义活动遍及世界各地。冷战行将结束时,苏东地区民族分立主义迅速膨 胀。一些长期生活在多民族国家的非主体民族、少数民族或弱小民族,以“民族自决” 为口号,掀起新一轮民族分裂运动。前苏东地区一些国家发生“裂变”,引发席卷全球 的民族分离浪潮,以统一的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受到严重冲击。亚非地区已实现 民族解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少数民族要求建立本民族国家的分裂活动频繁;法国、西 班牙、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加剧。我国境内外的“藏独”、 “疆独”、“蒙独”分裂势力也沉渣泛起。民族分裂运动引起的连锁反应困扰国际社会 ,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2、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反全球化社会运动的一面旗帜。全球化浪潮冲击世界每一个角落 ,使某些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弱势群体处于不利地位,这激发了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上升。 同时,全球化加速发展导致全球主义思想出现,对民族主义日益造成强烈冲击,民族主 义与全球化矛盾凸显。从1999年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以来,反全球化组织接连冲击 世界经济论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无论发展中国家抑或发达国家,都有一些反全球 化势力将民族主义作为呼啸街头的精神武器。民族排外主义已成为反全球化社会运动的 旗帜之一。
3、一些跨界民族的泛民族主义不断扩张。在民族排外意识影响下,某些跨界民族,特 别是人口较多的大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明显抬头。泛突厥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泛哈萨 克主义、泛蒙古主义等跨国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有些势力甚至将民族问题与宗教信 仰混淆起来,鼓吹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极力推崇“共同的民族渊源、共同的宗教 信仰、共同的语言文化”,力图使“泛伊斯兰”问题国际化。这股势力不仅在中亚地区 泛滥,深入中亚社会意识形态中,而且试图借“东突独”之势向我新疆地区渗透。
4、种族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相互合流。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巴尔干、中东地区的种 族主义冲突持续不断。目前中东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大 规模流血冲突持续不止,冷战后开启的中东和平进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高加索、南亚 、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与极端主义宗教观念交互作用,形成此生彼长 之势。有些势力谋求在世界各地建立纯粹的或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有些则不惜采用 极端野蛮的恐怖主义手段,疯狂挑战世俗政权和现代文明。
5、发达国家的民族优越情绪急剧膨胀,政治明显右倾发展。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夺得 冷战胜利,并在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地位。这进一步强化了发达国家某些社会阶层的种族 优越感,甚至使民族优越情绪上升为国家意识。美国国会内的极右势力同时也是极端民 族主义势力,他们坚持美国利益第一,将美国国内法置于国际规则之上,动辄单方面对 其他国家进行制裁,在对外政策中愈加顽固地推行单边主义,摆脱国际条约的束缚。欧 洲一些国家的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则把本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外来移民,大力鼓 吹种族排外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不断掀起排外恶潮。日本因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社 会心理失衡而触发的民族主义更是弥漫社会各阶层,导致右翼民族主义势力不断发展壮 大,甚至成为当今日本政治的主流。
极端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就会有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运动。 但目前这股民族主义浪潮,不仅仅起源于民族问题,而是与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特别 是东西矛盾、南北矛盾不断激化和聚积联在一起的。
处于转型过渡期的世界格局为各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首先,苏 东剧变和两极格局终结使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意识形态真空,一些民族“精英”纷纷从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支柱,“民族主义开始成为许多国家的新意识形态”。其 次,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国家间竞争重点转向科技、经济领域,并以获取利 益为最大目的,国家利己性加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第三,在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 化的过程中,国际制约力和控制力下降,一些国家利用民族主义为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利 益服务,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全球化的负效应诱发并助长了各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首先,全球化加剧国家发展的 不平衡与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同时,也引起各国内部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竞争加剧使一些国家受冲击,企业倒闭,失业扩大,民众社会不满情绪上升,刺激落后 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某些社会群体把复兴本民族的价值传统作为排斥全球化的武 器。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民族主义势力可利用网络宣传加强自 身力量,扩大社会影响,使跨国的民族主义、社会思潮得以迅速传播,削弱乃至破坏国 家的控制力和凝聚力。第三,信息的穿透力和市场的整合力使民族国家的疆域被打破, 全球化浪潮挤压着传统民族国家的框架,带来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的争端,刺激民族 主义的反弹,各国都力图扩大其政治、经济利益并增强本国民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 影响力。全球化进程给民族保守主义势力带来恐慌,他们害怕被外族“吞没”,对外来 文化和一体化产生抗拒情绪,各种形式的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应运而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霸权、强权政治和强势文化激化民族主义情绪和极端行为,促 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不断升温。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以美国 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优势,通过种种手段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 富,并从意识形态到经济模式的各个方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西化”,致使发展 中国家受到强大冲击,使那里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日益强烈,或使宗教极端情绪与民族 主义合二为一,某些势力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对付经济落后的压力和发达国家的 压迫。不久前发生的“9·11”事件,就是这两种极端思潮合流后对美国霸权主义作出 的一种扭曲、变态的反应。
极端民族主义浪潮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对地区乃至国际局势产生强大的冲击。首先,世界多极化和经济 全球化加速发展,各种矛盾浮出水面,历史遗留的以及冷战后国际关系新变动引发的民 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彼此激化,致使地区冲突和国家内乱持续不断。民族分裂活动 使一些多民族国家固有的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明显加剧,形成新的世界热点,诸如欧洲 的巴尔干、原苏联境内的高加索,目前已与中东、中亚、东南亚的热点地区连成一片, 形成一个半月型的民族冲突带。其次,各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都试图走暴力化和国际 化之路,以扩大事态,谋求国际支持和干预。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总是借机干预各国内部 的民族矛盾,旨在从中渔利,致使有关国家政局动荡,许多地区冲突不断。第三,经济 全球化导致的南北国家利益冲突,促使一些不发达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采用恐怖活 动对抗发达国家。他们有可能利用全球化提供的便利条件,采取“不对称战争”的手段 对世界大国发动袭击。譬如,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攻击,利用人体炸弹进行恐怖袭击 ,甚至利用细菌武器进行生化袭击等等。近年来,极端民族主义势力针对美国等西方国 家的恐怖暴力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对整个国际形势的稳定构成严重挑战。
一些大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更大。大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关系到大国关系的稳定和国际形势的走向。近年来,以 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内部极端民族主义膨胀,右翼民族主义政治势力上升,国家政局右 转和内向化,利己主义和排外主义膨胀,国内不满情绪被右翼势力利用,对外政策趋强 。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潮持续发展,将使大国利益冲突凸现。特别是美国,以霸权主 义为政治取向的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导致美国不断干预别国内政或武力介入地区争 端的力度不断增大,单边主义外交大行其道。在日本,不断膨胀的民族主义,不仅导致 右翼政客公开否定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同时导致日本国内整个政治进程日趋右转,加快 推进军事国际化,对外政策明显偏离与邻国友好合作的轨道。美、日等国极端民族主义 的发展将诱发国家关系紧张,还可能触发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新军备竞赛。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还将对经济全球化和地区合作带来消极影响。首先,民族分裂主义 和宗教极端主义沆瀣一气,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活动领域 。他们实施的恐怖暴力活动,对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冲击越来越大,阻碍国 际交流合作。各国为防止恐怖活动不断加大对人流、物流的保护力度,大大增加了各国 间经贸往来与合作的成本,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严重的牵制。其次,国际竞争加剧导 致各国乃至各区域集团之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民族主义的作用日益彰显。竞争与 反竞争,控制与反控制,保护与反保护的斗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美、欧、日的贸易保护 主义和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势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