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选择_企业创新论文

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途径论文,自主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 言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耦合状态及由此决定的系统整体功能(许庆瑞,王伟强,1995)。因此,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协调提高的基础上。企业为了实现这两者的有效组合,不能只强调产品创新,或只强调工艺创新。根据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见文献2),凡是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 或重视工艺创新而忽视产品创新的企业,最终不能获得全面的经济效益,以致在竞争中失利。而我国企业中,更多出现的是前一种情况。以杭州某厂为例,当其新产品水平从第三代技术水平提高到世界的第五代技术水平时,由于工艺基础弱和工艺创新差,其技术经济指标远不如竞争对手(见表1), 因而无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有力的竞争。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单位组成的生产率促进委员会的大量调查表明:美国忽视工艺创新是致使美国在80年代失去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美国科技经济学权威Mansfield 教授于1990年指出:重视工艺创新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表1 杭州某厂某种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

技术经济指标

该厂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周期 12个月 8个月

生产周期 16个月12个月

维修周期 12个月 6个月

(数据引自文献[2]第4(1)页)

基于上述事实和思想,本文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协调提高的角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和实力的特点,选择其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合理途径。

2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选择途径

基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途径,可根据企业的技术能力四要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具体途径可由图1所示。

图1 基于创新组合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途径选择

在图1中, 可供选择的基于有效协调发展的技术能力提高途径有三:一是协同发展型(途径Ⅰ),即同时着眼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工艺创新能力先导型(途径Ⅱ),即先着力于提高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当工艺创新水平上一新的台阶后,再着力于提高产品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两者的协调;三是产品创新能力先导型(途径Ⅲ),即先着力于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当产品创新水平上一新台阶后,再着力于提高工艺创新能力。

在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途径中,不同的途径有其相应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条件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拥有的资源水平。途径Ⅰ要求企业有最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资源,因为企业在开发较高技术水平产品的同时还开发或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必须有较高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资金投入力度,有从事产品创新的科技人员和工艺创新的科技人员,有较为完善的技术信息网络,这对于创新资源缺乏或不足的企业来讲是不可能的。途径Ⅱ要求较强的设备能力,这就要求投入较大的资金引进或开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因为工艺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采用设备和手段的先进程度。如杭州制氧机厂为了提高工艺创新能力,在“八五”期间投入1.13亿用于技术改造,而该厂同时期用于R&D的经费只有1000万左右;途径Ⅲ要求有较强的R&D能力,有一支高水平技术开发队伍和信息收集、处理队伍,尤其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桥梁人物。科技人才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因为产品创新主要是软件的创新,单纯依靠先进的设备是实现不了的。只有科技人员充分吸收同行最新的研究成果、国外的科技信息、以及相关产品技术的发展动向,才能开发出先进的产品,较快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企业一旦选定了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就必须加强对相应的技术能力各要素的投入。如前分析,企业要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关键要提高人员能力,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引进最新的科技信息;而企业要提高工艺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提高设备能力,于是,企业必须加大技改投入,通过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采用,提高整个企业的工艺水平。

3 提高企业技术能力途径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们对杭氧、杭机、杭通等30家企业的调查和统计,表明通过途径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最少,较为典型的是杭州通信设备厂、南京熊猫集团。对于技术引进型企业,一般采用途径Ⅱ,较为典型的如杭州凯地丝绸公司(见案例分析),杭州制氧机厂,由于这类厂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产品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而这时候工艺水平往往比较落后,于是,企业必须加大设备采用和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工艺创新能力,缩短工艺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差距;而对于自主技术创新型和合作技术开发型企业,则一般采用途径Ⅲ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案例分析中的杭州纺织机械厂。表2 为采用不同途径的企业比例。

表2 采用不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途径的企业比例

途径协同发展型 工艺创新能力先导型 产品创新能力先导型

企业数

2 196

企业比例 6.7%

63.3% 30%

典型企业 杭州通信设备厂 杭州凯地公司、杭氧

杭州纺织机械厂案例一:杭州凯地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过程——途径Ⅱ

杭州凯地丝绸公司是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企业的真丝印花技术已达到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该厂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而实现的,现该厂的印花技术已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水平,并与德国、意大利的水平相接近,其中九项印染新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凯地公司的技术能力提高过程体现了“工艺创新能力先导型”的能力提高途径。

由于丝绸印花行业的特点,先进设备的采用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如果开发了先进的印花技术而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技术创新是难以成功的。于是,该厂从工艺创新能力提高入手,以提高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提高工艺创新能力,该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自1987年起,该公司从意大利、西德、瑞士、荷兰四国十一家企业引进23台套阔幅真丝印染设备,经过近5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现已装备了练、染、印、整配套的生产流水线,使企业的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从瑞士布塞尔公司引进平版布动连续印花机(5V型), 并从德国引进了制版设备,从而使设备印出了0.2mm精细线条和0.1mm对花准确度的高档精细花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先进设备的采用,该厂到1987年底,工艺创新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1987年底开始,该公司就着手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其核心是提高科技人员的能力,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一方面搞智力引进,另一方面搞人员培训,经过3年时间, 企业人员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在:(1)通过每年花100万元资金,聘请四名德国专家来厂工作, 使凯地公司的技术人员学到了许多技术诀窍,其中包括利用各种先进设备和特殊技巧制作云纹、泥点、以及高难度花样的描稿制版技术;学会了国内第一套管道调浆配色技术;学会了利用国际流行色搭配色彩的技术,使该厂的产品创新能力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2)组织了60多人次到德国KBC公司进修和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国外印染中的一些最新技术,并结合中国丝绸印染的特点和国情,对丝绸印染技术进行九项创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公司的产品技术水平;(3)在1991—1993年, 该公司对两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彩色回头样及前处理系统”和高精度描稿制版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计算机分色描稿和彩色回头样难题,提高了描稿自动化水平和制版精度。案例二:杭州纺织机械厂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过程——途径Ⅲ

杭州纺织机械厂是国家大型骨干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导产品D301系列自动缫丝机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GD753 型剑杆织机也以其良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成为我国有梭丝织机技术改造最理想的机型。其中剑杆丝织机的研究开发过程充分反映了该厂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途径的特点。

剑杆丝织机的研究开发过程可以根据其技术特征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57—1959),当时主要依靠自主开发,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铁丝织机,填补了我国纺织机械的一个空白,该产品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第二阶段(1959—1965),通过自立更生,开发出LMID自动换梭丝织机,产品的性能有了长足进步,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第三阶段(1965—1982),在该阶段,企业处于低滞期,由于既没有依靠自身力量开发产品, 也没有引进新技术, 企业的产品性能仍保留在50年代末水平,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拉大,生产效益很差。第四阶段(1982—1987),组织了航天部材料所、浙江大学机械系、上海冶金所、北京汽车软轴厂、天津机床厂及杭州纺织机械厂集中攻关解决了五大技术难题(共轭凸轮、剑杆、纯钛管、滚珠减磨软轴、制动马达式电磁离合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开发成功GD721 钢性剑杆织机,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第五阶段(1987—1990),在该阶段,该厂联合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西纺机咸阳纺织厂、渭南纺织厂、航空部等单位,研制开发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GD921挠性剑杆织机, 达到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第六阶段(1990—)在该阶段,为改变企业产品结构,克服单一经营的脆弱性,开发了GD753单剑杆织机, 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以下以GD721为例来说明“产品创新能力先导型”的途径。 该产品开发过程前期,从1982年2月开始, 该厂组织了六家研究单位和企业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到年底就解决了五大技术难题,开发出了GD721 钢性剑杆织机样机,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达不到技术要求,主要是由于关键工艺没有解决、先进生产设备能力不足,制约着技术创新的成功,为此,该厂从关键工艺创新和先进设备引进两个方面来解决工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工艺创新来看, 在1983 年该厂重点解决了87 个工艺问题(如GA6152—680工艺、ZK272—411D工艺),占全部解决工艺问题的80%左右,并添置了一些专用刀具和夹具。也就是说,在产品创新样机出来的第二年,该厂重点解决关键工艺问题。从先进设备的采用来看,1982年和1983年两年的技改投入才93.56万元,到1984年技改投入达到360.89万元,引进了美国CINCINATIT30型加工中心、西德SCAIESS 加工中心等;在1985—86年该厂又投入1169.07万元用于技术改造, 进一步引进先进设备,采用先进加工工艺。通过关键工艺的创新和先进生产设备的采用,产品性能迅速提高,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标签:;  

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选择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