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彻底的民本论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民本论文,论者论文,人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民本思想,即认为民众为国家之根本的思想。“民本”问题,牵涉到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进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因而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治政之本。所以,它也是任何一个执政的政党或集团都无法规避的问题,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其重要性,已经被古今中外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所证明并还在继续证明着。
中国的民本思想有古今之别。研究古代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它与当代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端正党风,以更好地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作用,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亦是维护剥削
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源于商周之际的敬天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则是它形成的重要时期。
商周之际为何会在迷信天命的同时产生了“怀保小民”的思想?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商、周是我国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由于奴隶主统治阶级大规模地驱赶奴隶进行超强度的劳动,一方面,是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另一方面,则是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其结果,先是商亡周兴,后又在西周后期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国人暴动”。
有鉴于商亡的教训,在周武王死后担起辅政重任的周公旦便提出了一套政治主张,其要点有三:一曰“天命棐忱,民情大可见”(《康诰》),即认为天命是要通过民情来体现的,殷纣王就是因为丧失了民心而受到天帝惩罚,从而初步意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二曰“敬天保民”,即认为“保民”乃“敬天”的基础,“敬天”就必须“保民”。这可说是第一个主张的直接延伸。三曰“明德慎罚”,即是把“保民”的思想具体化。
春秋时期,兵连祸结,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在矛盾斗争的漩涡中,众多诸侯国此消彼长,兴亡迭现,更促使人们认识到民众是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于是,《春秋·左传》不得不作出了“国之将兴,听于民”(《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的论断,使“怀保小民”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重民”的思想。
战国时期,作为儒家传统学说继承者的孟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终于理智地把天下得失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民心的问背,指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民为邦本的思想。
自民本思想形成后,它作为儒家传统思想的一部分,随着阶级斗争的起伏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农民战争的大风暴后,统治阶级的民本思想总是显得比较突出,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统治政策的调整,换得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其中,两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及由此出现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前期的开明政策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堪称典型。尤其是被历代史家所极力推崇的“贞观之治”,可说是唐太宗实行了一整套“存民”政策的结果,然而再进一步深究其“存民”的原因,也不外乎是以“殷鉴”为训(在《贞观政要》中关于隋亡教训的记载多达四十多处),牢记“君舟民水”的格言(在《政要》中也提到五次),得出“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唐太宗集·民可畏论》)的结论,终于悟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集·备北寇诏》)的深刻道理。所以,唐太宗之“存民”,最终还是为了“邦宁”,即以民本思想作为唐政权长治久安的手段。
其实,被包括唐太宗在内的许多统治者、思想家所乐此不疲地引用的关于“君舟民水”的比喻,反而更彻底地暴露了剥削阶级利用民本思想顺水行船、避免“覆舟”命运的真实目的。再则,从逻辑上说,这一比喻也正好说明了他们根本就从未真正地把民众视为国家的主体,他们心目中的主体是君主政治,民众不过是载体,是为主体服务的工具。
溯源而知本。上述史实确凿地证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为顺应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所以,它的本质就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
明清以后,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一部分进步思想家曾以民本思想作为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如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日知录》卷九),黄宗羲提出要废除“一家之法”而恢复“天下之法”,龚自珍提出“平均论”等,这些思想和主张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之后,无疑带有资本主义的民主色彩。但究其实质,仍脱不了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目的。如黄宗羲,在极力攻击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仍主张“立君”;龚自珍则主张人们按不同的等级身分占有不同的社会财富,其结果仍然是天子“富有四海”。所以,在我国古代,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在我国历史上才出现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作一切活动和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真正、彻底的民本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彻底的民本论者
与所有剥削阶级不同,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结论,并将自己置于终身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位置上,确立了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他们更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自己是真正的、完全彻底的民本论者。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终身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性质,主要是指党的阶级属性,是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性质,这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自七大以来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十二大则在总结了六十多年来建党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作了全面准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是说,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所以党必须反映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然而,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却是一致的。因为无论在何时何地,工人阶级永远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永远是劳动者,永远是最有远见的、最革命的阶级,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使全人类获得彻底的解放,而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所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不息的理想。所以,归根结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正是各族人民的利益,并将率领各族人民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彻底的民本论者。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最充分地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而,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把人民群众置于主人翁的地位,自觉地做一个完全彻底的民本论者。
(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毛选》三卷第1095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工作、活动的出发点。这,就是对无产阶级民本思想的最精辟的论断和最深刻的说明。
(四)我党规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而“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选》三卷第899页),因此,群众路线便成为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对于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曾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另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党关于群众路线的规定,使共产党员能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从而成为制定正确决策的保证。
(五)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政策,是围绕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制定的。共产主义事业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时期的努力奋斗。为此,我们党必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订不同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以指导当时的具体行动,完成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逐步向最终目标迈进。而受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所规范,党在无论那个时期的纲领、路线、政策,都必须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在那个阶段的利益。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旧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适应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求翻身解放的需要,早在“二大”时便已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解放头七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带领广大人民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党的“八大”,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纲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此后,因“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干扰,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党便集中全力纠正错误,使全党迅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在“十二大”和“十三大”上分别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纲领和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在短短的十数年内,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力显著增强,使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
(六)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无产阶级民本思想彻底实践的历史。
(1)中国共产党七十余年的历史,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在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而血洒疆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和平时期,又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其中,有象徐虎、李素丽那样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有象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优秀领导干部,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心底无私天地宽,三起三落不改衷情,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时刻把握着时代的脉博,终于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谱写了一页壮丽辉煌的新诗篇。这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事迹,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求私利、只为人民的坚强党性和高尚情操。
(2)中国共产党七十余年的历史,也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七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下党到执政党,从夺得战争的胜利到赢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真贯彻执行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中期,党发动了千百万工农群众,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大革命的风暴,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北伐战争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胜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红色政权得以建立、巩固,工农红军得以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正是由于我党坚持了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才赢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后,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在土地改革和肃清反革命的斗争中,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在发展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斗争中,我们党所得到的巨大胜利,哪一项不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邓选》一卷第219页)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七十余年的历史,证实了她是一个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许多强大的敌人、战胜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走到今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邓选》二卷第327页)。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今天。但若无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也没有今天的共产党和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正是因为共产党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而才赢得了千百万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夺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总之,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完全彻底的民本论者。她的无产阶级的民本论与剥削阶级的民本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剥削阶级最终是把民本论作为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一种工具,而“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选》一卷第218页)。剥削阶级从来就是视人民为奴隶,驱使人民为自己服务,而共产党则自始至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三、新时期坚持无产阶级民本思想的若干问题
(一)新时期坚持无产阶级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1)新时期坚持无产阶级民本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条件。新时期,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能否完成新时期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在于能否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而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就必须把坚持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置于首位。因为第一,民心的向背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规律,新时期当然也不能例外。第二,党的领导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基础上。所以,党在新时期仍然要坚持并发扬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取信于民,团结、教育、组织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四个现代化的胜利实现。如果丢掉了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支持,党的领导就成为一句空话。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新的事业,要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尽量避免弯路,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所以,广大党员更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关心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呼声,做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樑,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之,在新时期坚持无产阶级民本思想,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的前提条件,从而也是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
(2)要实现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发动亿万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我们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是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前无仅有的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没有经验可搬,全靠自己去探索、实践,显然要比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斗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再加上我们建设的起点低、基础差,所以已经出现了并还将会继续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曲折,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可谓困难重重、十分棘手。要克服这些困难,当然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努力,但人的因素却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只要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选》三卷第1096页)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依靠和发动亿万群众的伟大力量,才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二)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有新的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的说来就是要“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选》三卷第1095页)。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需求,人民的利益就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方式。所以,各个时期的为人民服务就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最大需求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所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而努力奋斗,就是那个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当然是集中全力搞经济建设,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直至实现四个现代化。但一系列“左”倾错误却造成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因此,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尽快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的价值取向。而在目前阶段,则是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政治体制的改革,因为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广大党员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虚心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充当发展市场经济的带头人和骨干;另一方面,更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以个人利益服从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现阶段的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方式。
(三)新时期坚持无产阶级民本思想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
我们的党,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这一方面给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最好条件和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邓选》一卷第220页)。而执政党的地位有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皆源于一个“权”字。有了权,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也容易产生腐败的现象。即是说,权力不等于腐败,但腐败却是权力的衍生物,而且会在适当的时机发展泛滥。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期间,新体制未完全建立健全,旧体制又未完全破除,加上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客观上权易使“权”与“利”挂勾,而产生以权谋私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和现象。近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但大案、要案以及犯案人的级别依然呈上升趋势。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有腐败行为的党员及领导干部毕竟是极少数,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党的光荣伟大与正确。其次,因为腐败是权力的衍生物,所以,在国家、政权消亡之前,腐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第三,我们不能因此而产生对腐败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持麻痹心理,正相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因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将使我们最终丧失人民的信任,从而“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邓选》二卷第328页)。
因此,当前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最重大的课题,是要抓根本问题,亦即要狠抓党风的建设,因为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改革开放的兴衰成败的问题”(199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中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而在党风问题上,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新时期更要大力弘扬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实行“以德养廉”,才能“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即权、利的考验”(中共中央十三大报告)。
总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