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
王艳秋,曹园园,严志文,夏 芫,孙德鹏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 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难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人体解剖学的专业能力,教师应结合信息化教育特点以及需求,将混合式教学法应用其中,将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有机整合,形成新时期背景之下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机制,提升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需求。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以及智能化通信方面的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为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必要支持,有利于提升教育工作水平,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然而,人体解剖学结构众多,名词相似,容易混淆,学习鼓噪乏味,而且该门课程在大一新生开设,由于没有医学基础,学习难度大,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重要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应重点关注信息化教学法的实际发展状况,创建混合式的教学机制,实现创新改革的教学目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随后通过图1帮助学生分析出自变量是“温度、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不同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这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变量为实验研究对象,因变量是自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实验课题中包含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而无关变量则是除自变量外其他将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如试管的洁净程度、过氧化氢的用量、反应时间等。
1 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对于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而言,通常需要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混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转变传统教育工作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并积极参与到团队协作中,提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本次研究中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将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有机整合,将线上以及线下的教学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教育机制,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形成新时期背景之下的高水平教育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2 混合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效率以及水平,利用合理的方式完成目前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人体解剖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等,并将其划分成为几个小组,选择组长,制定完善的日常教育计划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2.1 课堂教学之前的导入措施
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周左右,结合人体解剖学的专业特点,选择导入材料,将材料的导入时间设定为十分钟,为学生介绍相关主题,留下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此时,教师属于引导者,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课程知识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导入微视频“心绞痛的发生过程”,通过事实性性材料的导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全面思考“心绞痛的病症情况?”。
在此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其提供慕课以及微课的相关学习资料,并设置带有引导性的问题,使得小组之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况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实际学习以及思考之后,创建针对性的学习模型,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展示以及汇报处理,并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而言,可以为“心外按摩方面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冠心病的概念?全身动脉分布与走行情况有什么特点?全身静脉分布以及走行情况具有什么特点?”在提出相关问题之后,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需求等,更好的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提升学习效果[1]。
2.2 课堂教学措施
古董市场里不光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各家店铺的老板更是些狠角色,王祥还没来得及开口问自己的东西怎么卖,就差点被人忽悠着买下一个“光绪帝用过的犀角杯”,幸好他没这个闲钱。打这之后,王祥就不敢再找这些老板们做生意了,不过这趟也没白来,王祥最终在古玩市场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摆地摊。
在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中,应正确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法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总结丰富的教育经验,利用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式完成目前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整体教育工作质量以及水平,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法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重视课堂中的练习情况,针对学生知识学习以及练习的时间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正确开展练习引导活动,以便于组织完成教育任务。在此期间,可以创建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题目,将其推送给每位学生,然后结合答题的实际情况,将小组学生作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其次,对于知识的应用情况而言,在考察环节中,需要根据课堂的时间情况,创建小组活动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思广益能力,使得学生可以采用基础性的理论知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解答,并且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由于解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较为特殊,所以,在知识应用方面还需正确进行引导[2]。
2.3 课后的复习巩固措施
在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采用慕课成绩以及翻转课堂成绩的搜集方式进行处理,正确进行课后的巩固,提升学生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水平[3]。
多年来,三江平原以“地下水资源丰富”著称[1-4]。随着三江平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大面积旱田改水田,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年增加,导致局部地带出现了地下水开采漏斗[1]。全省83个评价单元中,三江平原的平原区均属于严重超载区[5];区内地下水开采率达113%,其中,挠力河流域达162%,七星河流域超过200%[6]。因此,进一步研究确定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3 结 语
在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合理采用混合式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课前导入、课堂中练习以及课后巩固等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秦 迎,孙志军,许 可,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 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5):51-53.
[2]任亚丽,王晓静.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192.
[3]叶 榕.高职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解剖学杂志,2018,41(2):235-236.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2095-8242.2019.66.178.01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