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成人教育既受农村经济社会的制约,又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作用。如何把握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而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对于把握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
内涵、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所谓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就是在分析和认识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及其与其他有关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之上,对其发展趋势作出推断的过程。所谓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就是在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作出预测之后,根据预测的结果和有关的实际情况,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的比较长远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是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划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划,是以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为谋求农村成人教育按照人们的愿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不在于所作的推断和设计是否完全准确和完善,而在于选择、引导、创设和把握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未来,使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作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对于把握好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当体现的几个原则
(1)整合性原则。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要与农村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连贯性、进取性合拍,与农村教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拍。农村成人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更是农村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农村成人教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过程自有其内在的连贯性,也需要持续发展。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又与农村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存在、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为培养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服务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所需的人力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但劳动者素质间的差异却很难互相代替。农村劳动者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适应,已成为调整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就必须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劳动者数量、质量、规格和配置的需求,就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体现其与自身发展的连贯、进取的内在趋向,体现其与农村教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协调一致。
(2)求实性原则。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必须从实际出发。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是指实际情况,二是指实际需要。当然,实际需要是要建立在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尽管预测和规划都是面对未来的,具有非现实性,但也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才作出的。预测为规划提供依据,这就要求预测的结果是比较科学和准确可信的;规划是要付诸实施的,这就要求规划要切实可行。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甄别和筛选,坚持从实际出发,作出预测和规划。这就是所要求的务实性。
(3)宏观性原则。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是在较长时期内宏观层次上的预测和规划。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是在综合分析农村各种发展因素,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要求,结合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而作出的关于农村成人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总体发展规划。这种预测和规划只具参考和指导作用,不带固定和强制性。农村成人教育受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发展趋势是多元的不稳定的,因而对其发展的预测和规划,一般只能宏观地总体把握,在总体预测和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再拟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使之更好地实施,更易收到实效。
(4)动态调整原则。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要具有不断完善和自我调节机制。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指导性;但预测和规划由于受到某些可见因素的固定作用和某些不可见因素的不固定影响,因而其稳定性和指导性是仅就总体而言的。至于某些单项和局部的预测和规划则难免有失当之处。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就要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便随时根据新的发现或某些情况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使预测和规划更好地体现和适应未来。
基本方法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的基本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定性方法,是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以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依据,对事物发展进行推理预测,进而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所谓定量方法,是通过剖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以有关资料、数量为依据,对事物发展进行量化预测,从而拟定奋斗目标,拟订实施规划。这两种方法都是被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各有优劣。定性法凭借的是经验和判断,这就难免不带主观随意性。定量法看重客观和数据,但容易过于迷信量化的东西而不思变通。作用和影响于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和变化着的,因此,在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单纯使用定性法或定量法,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这几乎成了一种惯例。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是一方面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与农村成人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所需的外部条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推断;一方面对农村成人教育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在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数据、变化情况、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建立一定的数量模型,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趋势中需要用量化显示的部分,通过合理推算提出参考性数据,以谋求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更好把握和导向。
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时以非数量化因素为主导,这时以经验和判断为依据对其发展进行推理研究,这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用的定性法。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时却以数量化因素为主导,这时以一定的数量模型对其发展进行量化分析,也是非常需要的,而且这种做法具有客观性和定量性,可信度更明显,这就是用的定量法。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只有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正确把握,使预测和规划趋于完善。
内容与程序
(1)掌握必要的材料。 一要掌握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发展经过、成绩、经验、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受教育人数、教育层次、教育内容和类别、教育资源占有量和使用情况、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等等;二要掌握与农村成人教育有关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提出的要求,如人的发展、文明建设、社会进步的需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取向和规划,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状态及其发展格局,农村人口的构成尤其是劳动力的数量、受教育程度、现有素质、从业分布及适应从业要求的情况、根据需要而发生的变化走向等等;三要掌握当前农村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动态,农村劳动者对文化科技的吸收和运用的程度,文化科技发展对农村劳动者素质以至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要求;四要掌握农村成人教育及与其有关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各地可供借鉴的有关经验等等。掌握了必要的材料,就为作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2)作好科学的预测。在充分掌握有关材料的基础上, 找出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内部主导因素,如农村成人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资源配置、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等等,同时也找出影响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外部主要因素,如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农村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人口规模与构成及受教育的程度;劳动力素质结构、就业分布及适应程度;有关法规、方针、政策的作用及贯彻执行情况,等等。分析这些因素的发展走向,作出合理判断,进行综合研究,从中总结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然后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可能,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作出合理的预测。
(3)选择发展取向。农村成人教育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而且这些因素及其作用和影响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呈现出多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作出各种各样的预测之后,在认清和把握农村成人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开拓,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振兴,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布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构建,农村文化环境的建设,农村社会富裕、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创立等等,对农村专门人才、对农村劳动者以至对农村所有社会成员全面素质提高的要求,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结合农村成人教育所需的条件,融入决策者的意志和抱负以及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选择最佳取向。
(4)制订实施规划。在完成了上述几步之后, 就进入了制订规划阶段。实际上,上述几步也都是为制订规划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要包括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目标体系、办学条件、资源配置、层次规格、内容结构、办学形式、设点布局、规模速度、措施保证、实施步骤、管理体制等等,要涵盖农村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应变灵活性;既要切实可行,又可行之有效;既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又要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实施规划的热情和行动,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