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333)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心、脑、肾、下肢等脏器的病变,造成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及坏疽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起病常不易发现。使用常规降糖药控制血糖并辅以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就可以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9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心、脑、肾、下肢等脏器的病变,造成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及下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1]。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或者在60岁以前就患上糖尿病延续至60岁后。根据最新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老年人从60岁开始,每增寿10年空腹血糖将增加0.11mmol/L[2]。老年人不常运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身体机能的衰退等,对于糖尿病的各种反应不明显。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生活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1.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饮食护理的目的是控制血糖,维持健康,保持正常体重,使胰岛素负担减轻。让糖尿病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管理好饮食,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指导患者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做到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因为粗纤维食物可在肠道内延缓血糖的吸收,防止餐后血糖过高。多饮水,戒烟酒。
2.运动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运动方式,不宜过劳,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4] 。低血糖是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糖类代谢加快而发生的。为防止低血糖发生,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需要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值。建议尽可能在餐后的0.5~1小时进行运动,此时血糖值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运动后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概率;避免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动形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糖尿病类型进行选择,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40分钟,如散步、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操、球类运动等[5]。
3.皮肤和足部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需勤翻身并进行局部按摩,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勤换衣服,勤洗澡,洗澡的水温适宜,平时应穿平整、柔软、舒适、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透气性好,不穿塑料、硬底、高跟、尖底皮鞋、不光脚走路,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自行刮鸡眼,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6]。不要长时间泡脚,洗脚水的温度不可过烫,洗后要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如足部皮肤干燥脱屑,可使用润肤霜,如出现水疱、开裂、破损或者局部皮肤紫暗、皮温寒凉、疼痛等时应立即就医。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4.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当低血糖发生时,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或缺乏, 不易早期发现[7],容易误诊。由于多年高血糖的影响,心、脑、肾、眼底、四肢末梢等微小血管发生病变,再加上由于年龄引起的器官退行性改变,产生升血糖激素能力差,容易引起低血糖[8]。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而容易导致降糖药物释放、分解、代谢等减弱,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药物半衰期相对延长,降糖作用时间增加,引起低血糖[9]。一旦出现低血糖,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日常生活中要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饼干等方便随时食用升高血糖食物;外出时,在外衣口袋准备卡片,注明姓名、联系电话、联系人、家庭住址、急救中心电话、所患疾病等,以便得到及时的救助[10]。注意口服药物的使用方法,是否需要随餐服用。对于初次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要告知药物的服用时间、注意事项、药物形状等,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发生低血糖。
5.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病和治疗过程漫长会给患者带来紧张、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改变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使患者知道糖尿病虽然不可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日常与患者接触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老年人心情,用真诚的态度去感化他们,详细、细致、耐心的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其次要尊重、关心、爱护老年患者,对患者有时粗暴、无礼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患者争吵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针对患者的心理紧张状态给予疏导,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不利因素[11]。有些老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过度猜想,或看到别人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担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这类患者,护理重点应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从而使老年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糖尿病护理已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充分掌握其发病及治疗规律,使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并辅以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就可以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16.
[2]杨斗昕.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临床治疗分析[J].求医问药,20119(5):34.
[3]赵英.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7,6(9):579-581.
[4]李翠峰.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17.
[5]罗红,朱红艳等.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1-12.
[6]许清丽.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9):31-32.
[7]盛妍,张春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10.
[8]王娟花.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原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81.
[9]李宏梅.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46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3766.
[10]赵雪梅,贾淑荣,路静.老年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215.
[11]张雯雯,吴灵修.老年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84.
论文作者:陶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低血糖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