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真语文论文_钟小良

我谈真语文论文_钟小良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 517300

摘 要:当钱理群教授提出“告别教育”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却让我振奋:真语文。我们确实需要回归到真语文的路上来,因为我们已经离开得太远。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真语文进行阐述。

关键词:告别教育 真语文 教学

其实世上本无真语文,因为假语文多了,也就有了真语文。真语文,就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2012年底起,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就发起在全国开展真语文教研的活动,让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了解了真语文的真谛,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语文的实践者,摒弃假语文,做一个真的语文老师。下面我就个人对真语文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真语文就是要真教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执教者,我们就要真教,真传道,真授业,真解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要真教语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核心。简单地讲,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真教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老师要做一个会倾听的人,尊重学生,俯下身子、到孩子们身边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教会学生倾听时,要尊重说话者不插嘴,要听清楚老师、同学、录音等说的内容,能听出对与错,好与不好,要带有目的性去听,听后要有所收获,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教会学生说话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一句话、一段话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说正确,说通顺,说完整,说具体。如果一个学生说得不正确、不通顺、不完整、不具体,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解惑,引导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不断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会说话为止。这才是真教,而不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还要引导并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说假话、大话,用自己平时说话的语气说话,不装腔作势,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真教就是要教会学生真读真写。当下,很多老师都在误导学生,连一个单独的字或词都要学生读出感情来,这就是假语文。字词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实际的句子中才赋予感情色彩,所以引导学生真读很重要。教会学生不唱读、不漏读、不跳读,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把人物对话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注意各种文章体裁的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真教,就是要教语文,教语文知识,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习能力,面向全体。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其他课,荒了自家田,肥了他人田,是得不偿失的,也违背了学科教育。真教,就不是作秀,不是在课上制作的课件越多就越好,不是与学生之间配合得多默契就是教得好,更不是把课堂的知识或自认为的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也不是公开课上事先与学生排练好然后完美地表演出来……

二、真语文就是要真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老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传道、授业、解惑,仅此而已。真正的参与者是学生。学生要学会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真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真听、真说、真读、真写。能听出好与不好,用心听,善于听,听后有收获。要说真话、做真人、写真人真事、诉真情,不能凭空捏造事实,不画蛇添足,不说假话、大话,这才是真学。现在很多学生喜欢说大话、假话,所以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人真事是非常重要。

真学,就是要留足时间给学生学习。一堂课上,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台下学生呆若木鸡,无所事事,那不是真学。小组讨论交流学习,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失去意义,要么讨论时间过短草草了事,流于形式,要么分工不明确,组内成员搭配不合理,那不是真学。学生只学教材里的课文,不读课外书籍,不懂得学以致用,那不是真学。

三、真语文就是要真评

首先,老师要做到真评学生。每节语文课上,学生都要参与学习,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那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出公正的、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有鼓励性的有效评价。有些老师总是把“不错、很好、真棒……”挂在嘴边,用于激励学生。可究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怎么聪明了,没有具体地说出来。那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具体的有效的评价,这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与听课、评课的老师也要对教者、学者进行真评、真测。评价一节课的好与不好,不是以教师有多积极、多投入,学生有多感兴趣为主要标准,也不是看这节课老师用了多少课件及其他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或者教具等,不是用声、光、影像为主要评判依据,而是要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重难点是否突破了,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如何,老师是否真的从学生出发,真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解决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如果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就能把课上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评价一节课好与不好最好的办法是每一节课介绍后,老师现场对学生进行测评,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才是衡量一节课好与不好的重要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真语文的真谛。

参考文献

程娇娇 略谈真语文教学目标诉求[J].亚太教育,2015,(9),58。

论文作者:钟小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我谈真语文论文_钟小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