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颅前窝底脑膜瘤;眶上锁孔入路;额下入路;手术
前颅窝底脑膜瘤指起源于鸡冠、嗅沟、鞍结节或鞍隔、蝶骨平板、蝶骨嵴、海绵窦壁等部位的脑膜瘤[1],该类肿瘤早期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就诊时肿瘤已较大,可侵及眶上裂、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结构,因此手术切除困难。眶上锁孔入路是一种常见的锁孔手术,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病变。本文为探讨比较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包括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38~63岁,平均(52.3±6.7)岁;病程范围为0.5~5年,平均(3.2±0.6)年;肿瘤直径大小为3~8cm,平均(4.8±0.9)cm;嗅觉障碍者4例,嗅觉丧失者1例,视力下降者1例,头痛者16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包括患者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39~62岁,平均(51.8±6.6)岁;病程范围为0.5~5.5年,平均(3.4±0.7)年;肿瘤直径大小为3~8cm,平均(4.7±1.0)cm;嗅觉障碍者4例,嗅觉丧失者1例,视力下降者1例,头痛者12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次研究纳入研究对象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
1.2 手术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的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患者采用仰卧位,于眉弓外作切口,在额骨颧突后方钻孔1个,铣刀铣开约2cm*3cm骨窗,骨窗位置尽量靠近颅窝底,翻开骨窗后,先释放脑脊液,在内镜的辅助下找寻肿瘤,并于显微镜下切除,双极电凝止血;若肿瘤较大,将肿瘤囊内切除后,分离肿瘤与蛛网膜界面,然后逐步将肿瘤切除。
1.2.2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患者采用仰卧位,行头架固定,取跨冠状皮瓣切口,长约 30 cm,逐步切开头部头皮、筋膜,暴露颅骨骨面,在颅骨额部钻孔4个,铣刀铣开直径 5cm 左右骨窗,在显微镜下沿前额部剪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用脑压板轻抬额叶底部,充分暴露肿瘤,分离肿瘤与蛛网膜界面,分块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
手术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视野,缝合硬脑膜,关颅,逐层缝合皮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经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和组间比较,其中定量变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t检验分析;定性变量资料用样本量和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分析。P<0.05认为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颅内感染,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两周出院;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颅内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分别于术后2周、16d出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
3 讨论
目前治疗颅底脑膜瘤主要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该部位肿瘤一般部位较深,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治疗的主要问题在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经额下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均为手术切除颅前窝第脑膜瘤的常用入路。而有研究显示[3],虽然经额下入路的手术操作肿瘤的切除率较高,但由于皮肤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传统额下入路的手术操作相比,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脑组织的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也减少,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3]。
综上所述,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振,刘云会.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2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266-267.
[2]马磊,张海红,张威,等.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11):680-682.
[3]刘承基,凌锋.脑脊髓血管外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4-149.
论文作者:王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手术论文; 锁孔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膜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