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_孙秀香

孙秀香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 25310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应具有目的性,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应做到心中有数。

2.情境适度生活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4.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情境创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能用好这个平台,将对创设情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是把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大屏幕上,也不是把问题的所有细节都完整地演示给学生,给学生不留任何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众数》的教学引入环节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引入情境:某购物广场张贴了一条巨型广告:“为答谢顾客厚爱,本购物广场特举行抽奖活动。本次活动共设奖金20万元,最高奖1万元,平均每份奖金达到200元。每位顾客消费满500元就有机会获得奖券一张,中奖率100%。”小明在此购物得到奖券一张,撕开后发现奖金为10元,小明感到很失望。于是他又询问周围其他顾客的开奖情况,发现一个也没有超过50元的。小明感到自己被广告误导了,于是气愤地去找购物广场经理讨个说法。经理安慰他说购物广场不存在欺骗行为,并向他出示了下面这张奖金分配表: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四等奖 五等奖

奖励金额 100005000   1000 50 10

中奖人数3  10 87 350 550

小明通过计算,发现平均每份奖金确实是200元。你能帮小明分析分析,是谁误导了顾客吗?

分析:小明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购物广场设立的奖金平均每份确实是200元,从这点上讲,购物广场没有欺骗顾客。但从表格的数据我们看到:只有10%的奖券金额超过200元,90%的奖券金额不超过50元,所以平均数受到了极端数值的影响而不能代表中奖金额的一般水平,购物广场通过在广告里使用次要的统计数据,误导了顾客。广告中所宣传的数据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全部特征,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引入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动手量,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之后,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采取了折、拼、剪等多种方法再次探究。最后,学生自主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核心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复习课中,引入以下问题:如图所示,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已知∠CAB=∠DAB,又AB=AB,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添加AC=AD,△ABC≌△ABD(SAS);添加∠ABC=∠ABD,△ABC≌△ABD(ASA);添加∠C=∠D,△ABC≌△ABD(AAS);当∠CBE=∠DBE时,由∠CAB=∠DAB可得∠ABC=∠ABD,△ABC≌△ABD。故填:AC=AD或∠C=∠D或∠ABC=∠ABD或∠CBE=∠DBE。

注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三角形的形状。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孙秀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_孙秀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