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恒荣讲锡柴基业长青的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业论文,故事论文,钱恒论文,荣讲锡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钱恒荣至今还十分清晰地记得刚从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调入一汽锡柴担任协管产品质量的副厂长时的一件事情。
当时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拿着一份采购曲轴的让步接受单让他签发,然后装配车间就可以组装了。
但是,他看完资料后,没有同意签收。他的理由是,100多项指标中有5项不达标,而“最大的问题”是曲轴的公差,比图纸要求的4.0丝多出了0.5丝,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6%。
该负责人顿时傻了眼。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根曲轴只有5项指标不达标、公差只比图纸要求的超出0.5丝,根本就不是问题,完全是可以让步接收的,只需要走个程序。不签就意味着装配车间必须停产。
第二天,曲轴供应商找到钱恒荣的办公室,说他们生产的曲轴比锡柴自己生产的达标率还要高,验收通过应该没有问题。同时,该负责人找到厂里分管产品质量的负责人,期望按照沿袭了多年的惯例予以让步接收。但是,钱恒荣的意见最终得到了尊重。
“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变通,但是工作上,特别是涉及质量问题是不可以变通的。”钱恒荣对质量问题表现得很固执。他随后提议,要么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执行,要么修改图纸,然后制订规划达到要求。
从当初否决0.5丝的曲轴公差,到现在带领一汽锡柴开始第四次创业,钱恒荣对产品质量的固执从来没有变过,而且已被全体锡柴人所认同。而正是此种对产品质量零容忍的企业文化,铸就了一汽锡柴2009年销量增幅行业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净资产利润率、人工成本比重等重要指标均居业中前列,2010年销售收入稳破百亿元的辉煌。
讲完上述故事,我们的对话切入了关于一汽锡柴基业长青的主题。
走出“保险箱”
记者:从一汽锡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锡柴已经完成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1943年锡柴创建的时候,第二次是1992年锡柴加入一汽集团之后。那么,第三次创业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呢?
钱恒荣:一汽锡柴的第三次创业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时提出第三次创业主要有两个大背景。
一是2000年中国迈入了“汽车元年”,轿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正在徐徐展开,预示着车用柴油机正在迎来广阔的市场。锡柴厂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谈判基本结束,中国市场向世界全面放开已成定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回避。一汽锡柴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睁大眼睛看明天;高瞻远瞩,始终睁大眼睛看世界;知己知彼,始终睁大眼睛看市场”。
记者:每一次创业就意味着从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重新出发。那么,第三次创业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行业领导者,你给企业的第三次创业赋予了什么内涵?
钱恒荣:经过第二次创业后,锡柴厂活下去已经不成问题了,第三次创业要解决的是一汽锡柴如何发展的问题。
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产品创新,接轨国际”。
但是,如何才能接轨国际?
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是如何站稳国际市场的。人们一提到沃尔沃,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安全性,因为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安全气囊的。人们一提到宝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操控性,因为宝马汽车是做发动机出身的。
沃尔沃和宝马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说明一个产品要想跻身国际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那么,又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必须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所以,一汽锡柴第三次创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丰富产品种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记者:一般来说,企业第二次创业均会面临一个如何解决企业历史遗留的问题。况且你们当时是三次创业呢。你们进行第三次创业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钱恒荣:与第二次创业一样,第三次创业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观念转变的问题。
第二次创业时,锡柴厂领导层提出要加入一汽,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卖厂求荣,丢锡柴人的脸”。第三次创业时,锡柴厂领导层又提出要从服务一汽转变为与国际接轨,很多人又不理解了:给一汽集团提供发动机配套服务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出“保险箱”与国际接轨?
记者:你们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钱恒荣:自第二次创业以来,一汽锡柴差不多每隔两年就会组织一次大讨论。1998年的“锡柴人如何跨入21世纪大讨论”,已为第三次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进入第三次创业后,一汽锡柴又组织了几次大讨论,逐渐让全体员工的思想转变到了“走向国际”的轨道上来。
记者:一汽锡柴的第三次创业就要结束了,你如何评价第三次创业以来一汽锡柴所取得的成就?
钱恒荣: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推动了产品销量和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
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品种、质量、性能、成本和功能。一个产品只要具备一个方面的优势,就可以站稳市场。如果具备两到三个方面的优势,那就很了不起了。一汽锡柴的车用发动机目前至少具备品种、质量、性能三个方面的优势。下一步,我们还要从产品性能上多下功夫。
第二次创业之初,锡柴厂做的是减法,把原来的7个系列近300个品种精简为“三机一车”,而且把“6110型车用柴油机”定为企业主导产品。
第三次创业之后,一汽锡柴又开始做起了加法,继成功开发CA6DL奥威8升柴油机后,先后向上开发出奥威9升、13升、11升重型柴油机和向下开发出康威、富威小功率轻卡牙口低速汽车发动机,从而形成了N、M、L、F、K、X、W七大系列柴油机平台,排量跨越2.16~13升,功率范围覆盖46~500马力。现在的一汽锡柴,可以说是国内排量跨度最大、功率覆盖最宽、技术含量最高、排放技术路线最全的柴油发动机企业。以前销售部门没完成任务,不外乎三条理由——市场上适销的产品我们厂不生产、产品质量不好、销售价格过高。现在销售部门就没有任何借口可找了——品种,我们是国内同行中最全的;质量,我们是国际领先的;价格,虽然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几千元,但我们产品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记者:说到产品质量,就不得不提一汽锡柴的一句口号:“质量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你们是如何践行此一理念的?
钱恒荣: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综合体系能力的体现,而一个企业的综合体系能力又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二者中,产品研发能力又是第一位的。
一汽锡柴的产品研发走过了测绘模仿、联合研发和自主研发三个阶段。
一汽锡柴选择的联合研发伙伴,几乎全是像奥地利AVL研究所那样的世界顶级机构。通过与世界顶级研发机构的合作,我们掌握了国际领先的开发模式、开发流程、开发手段,培养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研发队伍。正是依靠与AVL研究所联合开发奥威6DL培养起来的研发队伍,一汽锡柴自主开发出了奥威9升、13升电控共轨柴油机、CA6DM柴油机。
而保证锡柴机高质量高品质,主要靠装备、生产、采购三方面的严格要求和均衡发展。
一汽锡柴的主要生产线和设备90%以上是从德国、美国、日本、瑞典、法国和意大利引进的,均达到了当前国际一流水平。
生产环节,一汽锡柴建立了从开发、试验、生产、推广到售后跟踪调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流程。
零部件采购环节,一汽锡柴的国内供应商只选一流的,国际供应商只选排名一二位的。
飞跃前进路
记者:一汽锡柴现在提出了第四次创业的目标,而明年又恰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间,来自汽车行业,特别是发动机行业的代表提出,发动机行业必须顺应“节能减排”和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两个大势,实现几个关键技术的突破。作为中国柴油发动机的领跑者,一汽锡柴第四次创业的目标是什么?
钱恒荣:不管是节能减排,还是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关键还是技术创新,特别是作为汽车核心部件的发动机的技术创新。掌握不了最核心的发动机技术,没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要完成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只是一句空话。
配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一汽解放集团的发展战略,一汽锡柴第四次创业提出的基本思路是“突破发展瓶颈,再创锡柴辉煌”。
记者:你所说的发展瓶颈主要是指什么?
钱恒荣:主要是空间和产品线方面的瓶颈。
一汽锡柴现在既要满足一汽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还要满足外部市场对锡柴产品的需求,依靠现有50多万平方米的厂区(位于无锡市南长区前进路的一汽锡柴厂和位于创业路、羊腰湾交会处的一汽锡柴分厂——编者注)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今年下半年以后,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加快惠山基地的建设。惠山基地占地400多亩,投资20亿元,生产奥威系列8、9、11升机,预计2012年3月完成一期建设,先投入奥威9升3.5万台、奥威11升的5万台生产线,最终实现CA6DM、CA6DN共10万台的产能。
记者:产品线方面的瓶颈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钱恒荣:一汽锡柴现在的优势主要集中于车用中重型发动机上。下一步除了继续保持我们的传统优势外,还必须进一步向轿车发动机和轻型车用发动机方面扩展,而且还要捡回第二次创业时砍掉的车用发动机之外的产品,比如工程机械、船舶、电站等,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当然,此次做加法绝不是对以前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
记者:一汽锡柴每次创业,总是把人才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对于新一轮创业,你们对人才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
钱恒荣:一汽锡柴已经建立了一套以人才为中心的激励机制。但是,一汽锡柴的员工主要是工科出身,管理不是他们的强项。为此,我们每年会选派优秀的员工到名牌大学攻读EMBA。虽然花费不菲,但是值得,可以保证大家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对话。以前我们开会讨论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常出现大家各说各话,开到深夜仍然难以形成共识的现象。现在类似的现象就比较少了。经过正规的管理方面的培训,大家能用同一种方式思考问题了。
记者:与一汽锡柴提出第四次创业的同时,国内另外几家柴油机生产企业均已提出了各自的新的发展目标。你认为中国的几大柴油机企业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钱恒荣:首先我不相信一些学者所谓的“蓝海战略”。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来那么多蓝海?即便暂时出现了蓝海,亦会很快变红。特别是对发动机行业来说,市场是非常透明的,不仅客户派出的采购人员是发动机方面的专家,一款发动机哪里好哪里不好,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而且国家相关部门会定期公布各家企业发动机的数据,你具备哪些优势,竞争对手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今后的发动机行业还会是同行全面竞争,几大发动机制造企业的竞争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一汽锡柴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传统优势、补上产品线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