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策略论文_高明月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策略论文_高明月

西昌市川兴中学 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之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本文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管理的校园氛围以及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实现的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我管理;民主;效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是高水平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换言之,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成为了现今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班主任而言,学生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对于改善一个班的班纪班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展开探讨。

一、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的体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已成方圆”,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建立一个完善的自我管理体制,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刚从小学阶段步入初中的新生而言,教师有目的的为他们拟定一份约束自己行为习惯的行为准则,对于培养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可以起到最重要的规范作用。为此,在学生刚入校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平台,为本班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体制。比如说通过定班规的办法,把这些制度通过具体的实施办法,明文规定出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又比如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我意识中的多因素进行激发和引导,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比如说利用团队活动,或者是班会活动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主旨,让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主要扮演安全的督导者,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的对学生做出肯定和鼓励。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的自我意识,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

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强化集体成员的共同意识。所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班级方面都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虽然,有一些教育理念主张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不可否认这时体现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仍容易导致一系列不良问题的出现。所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并不是说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而是要在学校、班级、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不断调整和修正学生思想和行为。具体来说,首先要克服传统观教育中存在求稳恩、怕变的陈旧观念,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而应该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得以发挥和发展。让学生在有管理的氛围下去自我修改、自我调整,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在当今社会道德迷茫、价值多元的情景下,学校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与社会和学生家庭的积极配合,建构更宏大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中也不易受到影响,仍旧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自我管理观念。

三、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充分、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还需要不断唤起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并结合学校、班级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对照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在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寻求一个既符合校规、班纪,又能被自己接受并促进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和平衡点。毕竟,作为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自我管理对于管理主体的自我意识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主体的自我意识又有利于促使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规划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以此评价和反省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同时,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是新课改推行以来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现的重要目标。他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满足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树立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充分、正确的认识自我,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还适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的义务、职责以及班级和学校要求,甚至于对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等的态度。通常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力争多为集体尽责任,也同样会将自我监督、自我组织、自我评价等有关自我管理的部分置于重要地位,从而使自己的产出实现最大化。善于自我管理且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通常会是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他们才会将班集体、学校、甚至于社会的荣辱看的很重要,从而从内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适应班级、学校、社会。虽然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也难免会受到的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但这也意味着教育者身上肩负的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的任务也就更重了。所以,培养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这是能否推进学生自我管理、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比如说新生入校时必经的军训,除了培养学生的作风和习惯外,还要注意凸显学生在军训活动中的责任感教育和团队精神训练。又比如说利用学习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事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等作为材料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而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班集体如果完全依靠教师个人进行管理是不现实且不明智的方法。但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并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每一个初中生既做管理的对象,又做管理的主体,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无论是对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而言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促使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自我管理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贾宁.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高明月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策略论文_高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