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趋势_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趋势_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经济运行论文,国民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积极推进改革,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财政增收较多,金融形势平稳,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仍然不足。

一、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1.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今年以来,在去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回暖趋向,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比去年第四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

2.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改善。去冬今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的精神,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较大幅度地调减了粮、棉、糖种植面积,相应增加了油料、麻类、烟叶、蔬菜等种植面积,努力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明,今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23.5亿亩,比去年增加600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趋向,对于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

3.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国家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一季度工业生产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01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1)重工业生产加快,信息通讯产品继续快速增长。(2)工业品市场销售有所好转, 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3)工业品库存增幅降低。(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明显提高。国有工业企业效益的大幅度回升,为全年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4.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随着国家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政策效应在今年的进一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个人投资)2235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去年第四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中的积极变化是:(1)第二产业投资由降转升, 扭转了去年下降的局面。(2)新开工项目有所增加。(3)资金到位情况较好。一季度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2.6%,快于同期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5.市场销售趋向活跃。受去年提高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延长年节假日等政策的影响,市场销售在去年下半年稳中趋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好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4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6.出口大幅度回升。由于国家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之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今年以来,外贸出口呈大幅度增长之势。一季度,出口总额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2.5个百分点。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对美国出口增长32.8%,欧盟增长39.3%,日本增长30.4%,东南亚国家增长41.5%。

7.市场物价略有回升。受季节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的双重作用,加上国际石油涨价的推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1 %,结束了自1998年二季度以来的持续下降状况。同时,连续下降31个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在2月份由降转升,2月份上涨1%,3月份上涨1.2%,一季度平均上涨0.7%。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 作为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继续扩大,一季度上涨2.7%, 比去年四季度高出2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虽然仍下降1.9%,但降幅比去年四季度缩小了1个百分点。

8.金融形势平稳。货币政策作用力度有所加大,贷款增加,各层次货币供应保持适度增长。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265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多增847亿元, 中长期贷款多增422亿元。企业存款有所增加。一季度企业存款增加29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减少58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加3137亿元,同比少增1309亿元。

上述积极变化表明,一季度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比预料的要好,初步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势头,形成了稳中趋升的新走势。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所采取的综合性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正确的,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说来,一季度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效应。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扩大投资、增加消费、促进出口的综合政策,除对去年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外,一部分效应延迟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如增发的600 亿元国债投资大体有一半在今年发挥效应;对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增加的收入和延长年节假日的消费措施,由于在今年前三季度存在翘尾因素,其效应更加突出;提高出口退税政策在今年持续发挥作用。由于这些政策的持续刺激作用,今年一季度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都保持了回升的趋势。

2.世界经济好转,国外需求的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势依然强劲,西欧经济出现好转,亚洲经济恢复较快,整个世界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达到4.2%,将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拓宽了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空间,进而带动了国内生产的增长。据测算,由于一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拉动整个工业生产增长2.8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工业增长的四分之一来自于外需的拉动,这是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

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已成为促进工业生产增长的新动力。国家鼓励技术改造,增加技术含量的政策措施,在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中初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得到较快增长,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中, 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通讯类产品大幅度增长,拉动整个工业生产增长1.6个百分点。

4.社会预期改善,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增强。随着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口的明显回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家,大都对经济增长的前景看好,投资、生产和消费的预期改善,信心有所上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调查,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达95.7,比去年末上升了0.4点;全国企业家信心景气度达111.3,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

二、下阶段经济走势分析

可以断定,推动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在下阶段将继续发挥积极的效应,使国民经济进一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需求增长的内生力量仍然较弱,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阻碍经济良性循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从投资情况看,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实现全年10%的目标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社会投资增长乏力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尽管国家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加之银行配套贷款和自筹资金,总共可有30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但其仅占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0%左右,如何促进另外90%投资的增长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分化情况比较明显。在整体效益有所改善的同时仍有1/3左右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盈利企业盈利额的70%—80%集中在少数行业。少数资金比较充裕的上市公司苦于缺少新的投资热点而等待观望,多数企业因效益不好,缺乏资金,无法进行投资。二是受资金、市场、技术等的制约,城乡集体、个体投资短期内难以有大的增长。三是利用外资外商投资协议额将会较大增加,但实际利用外资今年内还难以明显回升。四是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能会有所降温。一方面是一些地方优惠购房的政策已陆续到期,相应地将减少下阶段机构购房;另一方面目前商品房的空置现象十分严重,到去年底已高达9000多万平方米,这将制约着房地产投资的加快增长。

2.从消费领域看,一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效应会逐步减弱,而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矛盾并未缓解,保持一季度较高增长的态势比较困难。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去年增加收入,延长年节假日的翘尾因素将在第四季度不复存在,拉动全年消费增长的作用将会减弱。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近几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持续低缓,1990—1999年年均仅增长4.8%,其中去年仅增长2.2%,今年受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降等的影响,也难以有大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中,除鲜菜价格上涨外,粮食价格下降12.8%,鸡蛋价格下降23.2%,水产品价格下降0.8%,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5%。乡镇企业的不景气和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减少, 也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低缓状况,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和整个消费市场。三是住房、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的改革对居民支出预期的影响依然较强,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据国内贸易局商品信息中心对今年上半年600 多种重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上半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达7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2个百分点。

3.从进出口情况看,虽然一季度我国出口在政策刺激和国际环境趋好等作用下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尽管后几个季度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慢。一是统计对比基数的影响,去年出口增长走势为“前低后高”,且上半年下降4.6%。 今年一季度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带有一定的恢复性,下半年随着对比基数的提高,出口增速将有所减缓;二是受西方各主要国家提高利息率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等的影响,国际经济走势也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尽管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运行在季度之间还可能有一些小幅波动,经济能否出现趋势性回升目前还难以确定。当然,从总体上判断,今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不少,如果各方面工作落实的好,全年经济增长有可能略高于去年。

三、几点调控建议

从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7%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 下阶段宏观调控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导思想和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巩固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积极变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理顺机制,增强微观主体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努力促进投资的较快增长。初步分析,全年市场销售实际增长将大体保持去年水平,净出口将比去年有所减少,要保持全年经济的较快增长,关键在于保持必要的投资需求拉动。今年将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并将国债利息支出列入中央经常预算支出,有利于各地提前安排落实投资项目,但也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尽管去年下半年投资增长基数较低,但它是在连续两年集中投放国债高峰期基础上的增长,投资绝对量比较大。因此,要在抓紧落实好国债投资资金的同时,努力促进社会投资的增长。针对一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我国一些基础领域又亟待发展的情况,应适应“入世”的需要,大力推进参股、合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以增强其内在活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放开除关系国家安全以外的领域,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取消一切限制和歧视民间投资的规定,简化民间投资的项目审批手续。

2.继续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放松农业的倾向。据调查分析,今年由于北方持续干旱、南方阴雨连绵,可能对夏粮收成造成不利影响。有些地方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于引导不力,出现了抛荒现象。针对这些情况,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从一季度情况看,煤炭、冶金等重点行业的限产压库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原煤生产量下降7.5%,离16.6 %的计划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全年钢产量要求比去年缩减10%,而一季度仍增长3.2%。 水泥、玻璃等“五小企业”的关闭工作,由于涉及地方利益,也面临很大难度。在经济有所升温的新形势下,尤其要防止出现以小挤大、以劣挤优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和事后监督力度,更多地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巩固限产压库的成果。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应当看到,目前国有企业效益好转,主要是受外部价格上涨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真正转变机制,加强管理的效益还不明显。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打好国企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攻坚战,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认真做好“入世”准备,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入世”在即,各方面应充分做好应战准备。当前要抓住世界经济趋升的有利时机,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实行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贯彻落实各项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目前应大力进行调查研究,搞好发展规划,把开发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标签:;  ;  ;  ;  ;  ;  

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趋势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