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论文_徐英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微信组48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和宣教,微信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送乳腺癌相关知识和护理宣教,6个月后收集两组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信组在治疗依从性上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规范化疗、良性心理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也从80%提高到9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乳腺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83-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今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罹患人群日益年轻化[1]。乳房的切除及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干扰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及总体生活质量[2]。我们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来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促使患有乳腺相关疾病的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起到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作用,我们在治疗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更重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目前,临床的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尝试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其对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2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信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微信组:女48例,年龄34~68岁,平均(47.23±5.09)岁对照组:女48例,年龄37~66岁平均(49.17±5.1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会使用微信。

1.2.2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②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

2.实施准备

2.1 建立微信服务平台团队

由科主任、分管外科片区的护理部副主任、护士长、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组成,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负责制定微信健康教育的计划、内容、方式。

2.2 申请微信公众号,建立名为“铜仁市医甲乳科”的微信群聊。

2.3 制定科学、规范、通俗、易懂的医学、护理知识,以文字、图片、动漫的方式进行发送,内容包括乳腺知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案例分享、乳腺癌患者沙龙咨询等,并且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发送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知识。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指导。在微信的互动中、重视沟通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并做好记录。

3.实施方法

3.1 对照组

根据护理程序,作术前术后的宣教,包括用药、饮食、卫生、休息等,出院前给予出院宣教,发放出院手册。

3.2 微信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印有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平台简介、功能、使用说明发放给患者,告知目的并帮助患者完成添加,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手术后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规律化疗、规避危险因素、诱因等知识与视屏及时发给患者,并由负责人回答病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提出的疑问。

4.评价方法

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前后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治疗依从性调查有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规范化疗、良性心理5个方面,每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完全做到5分,基本做到4分,部分做到3分,不能做到2分,完全不能做到1分。并发症主要观察两组在出血、积液、感染方面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出院时,小组成员发放问卷,讲解并协助填写,询问收回,共发放问卷96份,有效回收96份,有效率100%。

5.统计分析方法

所得资料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

实施微信公众平台6个月后两组在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组均高于对照组。

6.1 对照组与微信组在依从性的比较、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规范化疗、良性心理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组在治疗依从性上均高于对照组。

7.讨论

微信公众平台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

7.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形体改变

随之进行放疗、化疗所引起的副作用以及家庭角色和关系的改变等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中,严重影响生存质量[3]。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的深入,在治疗、护理患者时不应只重视患者的生存时限,更应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4]。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使患者获得更多相关健康信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用药、运动、饮食、治疗上更科学、专业、规范。

7.2 微信公众平台降低了乳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有计划的健康宣教,个体化的健康知识提醒、指导、解答,规避危险因素及诱因,降低并发症,如出血、积液、感染等的发生。

7.3 微信公众平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满意度

微信公众平台在发送相关治疗、护理知识的同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指导,建立正面的心态,让患者得到支持、鼓励体会到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有家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健康知识,使乳腺癌患者普及治病、防病知识,纠正患者不正确的护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赵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情绪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15):1416-1415.

[2]王秀梅,李春红,王子珍.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2856-2857.

[3]谷利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12-114.

[4]蔡善荣.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概论[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9,16(1):406.

论文作者:徐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论文_徐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