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设计的研究论文_张璐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设计的研究论文_张璐

张璐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现代化,高楼林立、建筑个性、马路宽敞,类似于纽约的城市建设在中国比比皆是,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都融入到了景观建设中。但是,也必须要看到,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缺乏自然、人文等传统理念的融入,容易造成风格雷同,千篇一律,可能你身在苏州的某一个金融集聚区,但有种仿佛身在南京、上海某个角落的错觉。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设计

景观是一个专有名词,景观设计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景观的追求,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是当下很多城市建设和开发中的重大项目。城市滨水区建设的兴起,为我国滨水景观的建设营造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冲突点和问题。在遇到的众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可能就是生态设计与游憩功能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和问题不仅会造成滨水景观生态系统的紊乱,空间连接度比较低,而且还可能使滨水景观的设计误入歧途。同时滨水景观的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地域特点。

1.地域特色分析

地域特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特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风尚、生活方式等要素,接来下主要分析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两个部分。

1.1区域自然特色

一是地形特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江南的太湖和青海的茶卡盐湖就是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水纹特色。比如在江南滨水景观中通常可以看见小桥流水,这也是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体现。地形地貌为景观提供了空间结构,地形的高低起伏能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从而冲击人们的感官,引起视觉的变化。在对地域性的滨水景观作品进行创作时,要对该滨水景观的地形进行实地勘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自然地融入其中。

二是气候特点。气候特征主要包括了日照、温度、湿度等,这些要素对滨水景观设计,诸如整体布局、植物选择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因素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区域性气候,一个是局部小气候。区域性气候相对比较稳定,而小气候去经常发生在植物群的内部,经常会产生变化,因此对小气候的把握是景观营造中的技巧之一。

三是植物特点。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特色植物,因此植物也是滨水景观营造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素材。本地区的植物因为是土生土长,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自然气候变化和土壤变化,可以减少肥料等的使用,降低运营成本,也更容易成活,同时也是地区特色的一种体现。

1.2区域文化特色

一是人文历史。区域文化是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正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需要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对于滨水景观的设计,这种人文特色是可以充分挖掘的。同样是历史古都的南京和西安,就有很多不同文化的挖掘,南京的民国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西安的唐代文化也是深入人心的。人文历史可以作为滨水景观的主题,历史的价值是无价的,也更能衬托滨水景观的价值。

二是风土民俗。风土民俗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所来,是积攒了很久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文物一样,根植于人民心中。比如陕北的腰鼓、四川的火锅等,都是根深于一个地区的名俗,虽然时代在变迁,文化在改变,但这种名俗却经久不衰,传承千年,因此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方式把它转化为一个景观符号,那么这种滨水景观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是城市产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的发展也是一种产业的变迁,从建国初期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到改革开放后的“二一三”、“二三一”产业格局,再到现在很多城市的“三二一”、“三二”产业布局,因此,可以挖掘淘汰产业的信息和记忆,对其进行改造,正如很多地方把一些淘汰厂房改成文化创意中心,让历史的记忆和现代的服务业、科技文化有机结合,既传承了历史,又符合当下潮流。

2.地域特色与滨水景观的融合

地域特色和滨水景观设计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地域特色是滨水景观设计的素材、源泉和基础,只有体现了当地地域特色的精华,并结合科技手段的滨水景观,才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时,滨水景观设计又需要通过地域特色来实现其异质性。正如太湖和茶卡盐湖,两个风格迥异的水景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魅力不减,就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不同地域特色,是自然、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历史的积淀。

2.1地域性滨水景观的理论依据

一是持续发展。滨水景观的营造既要体现生物多样性,又不能破坏生态系统,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又要满足科学发展理念。同时,区域滨水景观还要为当地民众营造归属感,这就需要滨水景观里体现自然、文化等特色。

二是绿色环保。生态文明保护是当下的时代热点,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了三大战役之一,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上,也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角度来营造,要充分反映本区域的景观特色和环境保护特色。

三是生态平衡。这里所说的生态不仅是自然生态,还有人文生态。自然生态的平衡,主要是指滨水景观中的各类生物可以和谐相处。人文生态平衡,主要是指人们生活的环境包括习俗、宗教等与自然生态保持一种平衡。

2.2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形象可以比作一个城市的发展缩影,是一个城市的特色体现,它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营造而成,同时也更加形象的突出了这些特点。滨水景观的设计者必须要意识到作品体现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一是要丰富设计内涵。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运用自然和文化符号,充分表达景观内涵,让景观成为联系地域特色的纽带,给社会大众美的追去,同时也要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在滨水景观设计时,不能进行简单的复制,而要深挖视觉要素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最求,让地域特色自然地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

二是要凸显地域特色。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凸显地域特色,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本地的集体记忆,不同地区的滨水景观要体现差异、富含特色。如果一个滨水景观不能把地域特色融入其中的话,那么这个滨水景观就算建造的再美,也缺乏生命力,最终的结果也会是被人们、被时间所淡忘。

三是要把握游憩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此滨水空间的游憩内容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迪士尼这样的主题乐园,又比如太湖这样的旅游景点,都必须突出游憩性,因此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要结合地方特色以及周边辐射地域等实际情况,设计游憩内容,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和多元。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众多外来文化在不断侵袭中国的传统文化,譬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圣诞节,而忘了牛郎织女的七夕节,又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哈韩哈日风,面对着外来文化的挑战,要想在这种挑战中得到长存,那么就必须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不再千篇一律。写此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地域特色进行分析,并对地域特色和滨水景观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最终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营造设计理念。要通过挖掘地区的自然、文化特色,来提炼、继承、弘扬历史,只有根植于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才能在当下焕发特色、激发活力、获得认可、得到长存。

参考文献

[1]冼宁,方虹博.简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人性化设计[J].设计,2017,(13):68-69.

[2]辜进海.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如意湖及周边水系景观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2018,(6):52-53.

[3]秦一博.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景观设计研究——以沈阳浑河滨水空间为例[J].美术大观,2018,(2):100-101.

[4]严国泰,朱夕冰.历史街区“文脉”保护规划研究--解读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文化遗产[J].中国园林,2014,(11):82-84.

[5]吴承照.旅游发展红线与旅游规划标准[J].旅游学刊,2014,(5):5-7.

论文作者:张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游憩景观设计的研究论文_张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