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10319840811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高对电力产品的需求,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研究电力系统在调试的过程中在分销网络运营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本文分析了10kV配电网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0kV配电网的相关技术,旨在提高10kV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10kV配网;供电调试过程中;电力系统;电网设计;电力产品
10kV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电网供电的基础。它是电力传输和调试的重要保证。为电力企业和用户建立安全高效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中国相对较弱的分销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尽管近年来进步通过网络工作,10 kv配电网混沌电路的改进,但要进一步提高电源的调试过程和安全,还必须进一步研究10 kv配电网供电的影响在调试的过程中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的科学、合理,为了提高的现状10 kv配电网供电,电力企业安全可靠操作来实现目标。因此,为了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探索在调试过程中影响10kv配电网络电源的因素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研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10kV配网供电调试过程中的因素
配网系统的调试过程中是配网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调试过程中指的是电网系统在分配网能以及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可靠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各种电力故障进行处理。对供电系统的调试过程中进行衡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户的有效供电时间与统计时间的比值,该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则可以认定电网系统的运行是可靠的,但在配网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对10kV配网的供电性能产生影响。
1.1 线路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10kV配网供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用电需求,而且早期的10kV配网设备也已经出现老化,不满足安全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对10kV配网的调试过程中和安全性会产生严重影响。在电网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全面管理,对最初的10kV配网网络主要是依靠架空线来维持结构的,其电源点结构倾向于支持多户用电,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导线的截面相对减少,一旦出现停电,影响范围较大。
1.2人为或自然原因对配网网的破坏
在10kV配网网事故中,自然或人为破坏也是引起配网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为原因的破坏,如偷盗者对线路的损坏;伐木等造成线路故障;私自接线违章用电、交通事故等。自然损害包括:1)自然灾害。尤其是自然灾害中的雷害、风害、雪灾等都能造成故障停电,甚至损坏线路。在雷雨天气,管理人员应该作出适当的停电处理,避免10kV配网网发生闪络爬弧现象的跳闸事故;2)鸟兽等意外破坏,如筑窝、栖息等。加重电线的上覆压力,有可能造成电线短路或被压断,引起线路故障。因此,要增强10kV配网网供电调试过程中,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都是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能做的只是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1.3 10kV配网自动化水平较低
自动化与自动化控制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不断应用,配网自动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前关于10kV配网自动化控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10kV配网电路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限制,导致电力企业在引进新技术的过程中也受到限制,忽略了10kV配网中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在10kV配网运行过程中,有很多操作行为还是依靠人工操作,一旦出现故障,维修的效率较低,对供电的恢复时间产生影响,会导致人们生活不便,而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供电系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2.1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
我国变电站应用自动化技术,对整个工作流程实施全程监控和处理,对生产作业采用自动化技术,从而提高了整个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其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基本原理是及时将工作的内容和相关信息显示在计算机荧屏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及时发现,并巧妙利用自动化技术有效解决变电站运转中的难题,实现变电站工作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系统的顺利发展,达到全程自动控制。由于变电站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操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
电网的自动化调度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电气工程中应用的大趋势,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电网调度中心的显示器、打印器和工作站等功能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搜集处理供电系统电气工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我国电网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处理,判断其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科学评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否平稳正常,衡量电力负担是否已超负荷;分析电网运行过程中突发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消除电网运行异常的安全隐患。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电网调度进行自动化处理,其功能范围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了核心关键力量。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应加强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处理,通过监控分析暴露出的问题,找寻解决对策,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将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2.3实现了发电厂的分散测控
就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来看,分散测控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首先从组成结构上分析,分散测控的构造呈现的是分层分布式,并由以太网、过程控制单元、高速数据通讯网以及运行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多种元件组成。在这些元件里,过程控制单元里的输入、输出以及主控模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的应用,同时还可以直接接收电气、脉冲量、热电等信号。在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完成运算以后会以数据的形式实时的展现出来,并将运行的参数以及状态利用打印设备进行输出,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和依据,从而实现检测、控制以及连锁保护电力生产的过程。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输出、输入、主控以及总线模块的应用,实现了人机接口通讯,并利用过程控制单元将指令从运行工作站里发出,另外还能够把信息及时的发送到工作中,进而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机组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更好的,更为高效的实现控制与监控,主要目的是对供电系统电气工程进行修改,对电气系统的组态进行诊断与维护,并进行设置。
3.自动配网网的保护控制系统
3.1自动配网网的保护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自动配网网结构的特点以及其所要实现的运行目标,自动配网网的保护控制应具有突出的自愈能力。所谓自愈,是指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体现在以下2方面:1)预防控制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2)具有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的能力,不造成系统的运行损失,并且通过自治修复功能从故障中尽可能恢复供电自愈是自动配网网最突出的特点,一般自动配网网也往往被称为自愈电网。
3.2自动配网网保护控制研究
对于本文设计的自动配网网保护控制单元,能够看出,所有的保护控制单元都具备自动判断能力以及通信能力,这完全满足人工自动领域多代理系统结构。在保护控制单元中采取多代理自动体结构,比如慎思型理性自动体结构,可以实现各个保护代理之间实现协调配合以及信息交换和;如果采取知识提取及操控语言结构,可以使得含微网配网系统保护控制具有分布计算和分布式控制的功能。就当前的形式来看,国内外对于微电网控制模式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层控制模式、主从控制模式以及对等控制模式。前者更能够满足未来微电网发展的大趋势,但是该种模式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难度很大,是目前微电网控制方案研究热点。此外,使用多代理自动体结构技术的保护控制系统和自动电网分层控制体系两者之间较为吻合,有可能能够灵活适应保护控制对配网网拓扑结构上的变化。
3.3强化全过程管理体制
在配网保护专业管理工作中,承德配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预防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把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放在配网保护专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配网保护专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目标和安全责任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努力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切实提高配网保护专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电网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0kV配网电路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试过程中对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10kV配网电路的供电调试过程中的分析,加强对10kV配网电路施工技术的控制,并且要注重日常管理,提高10kV配网自动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10kV配网电路的调试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吴以纲.浅谈如何提高10kV配网供电调试过程中的技术措施[J].广东科技,2008,(6).
[2]许锋.探讨提高10kV配网的供电调试过程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3] 任艳君.提高10kV配网供电调试过程中的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1,(32).
论文作者:周炯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过程中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结构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