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邦健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529000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对合理用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与方法展开分析。笔者先描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之后再对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要秉承的原则包括科学的用药建议等进行归纳。分析可知,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数都是因药物杂质因素、药理因素、用药剂量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给药方法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所致。所以,想要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提高用药效果,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就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把握,按照科学的用药要求、疗程要求、剂量要求等进行用药治疗。
【关键词】合理用药;抗生素;用药原则
引言
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用药问题,在发生不良反应后,患者除了承受病痛之外,还可能会耽误治疗,严重者还可能面临生命威胁,所以,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之所以产生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需要对不良反应展开具体分析,从而归纳相关的形成因素,之后才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规避,尽量保证用药安全。抗生素药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对于很多病症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事实上,抗生素的使用也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何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表示药物副作用之外,还表示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以及继发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抗生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但它对人身体也有很多负面影响。抗生素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短到用药后的数秒钟、长到用药之后的数十年,都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固定性麻疹、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问题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肠胃道反应等问题都可能是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所以,对临床用药进行规范和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这对于抑制临床不良反应问题来说将有很好的效果。
2、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1过敏反应
在药物过敏反应中,抗菌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最为普遍。过敏反应又有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和药物热等多种。分析过敏原因可知,出现过敏反应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药品被氧化、分解、聚合或药品存在杂质,这种情况下,药物在患者体内就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也有一种情况是患者自身个体特质问题。一般来说,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数都有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是易高敏体质。
2.2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产生毒性反应可能会对人体各器官组织带来直接损害,引发患者生理、机能的病理变化,一般来说,这类反应都和药物的持续时间及给药剂量有关。毒性反应又包括肾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肝脏毒性以及胃肠道毒性和免疫系统毒性这几种。
2.3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免疫应答期间所形成的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以及相应抗质特异性结合而引发的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异常的病理反应以及免疫耐受并且体现出特异、记忆和放大的几大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更好地理解,可将特异性反应看作是部分患者在用药之后产生了和药物疗效截然不同的反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和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不稳定存在关联。如果患者患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则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患者体内之后,可能会诱发变形血红蛋白症。
2.4双重感染
一般来说,人体表面与腔道黏膜表面都会寄生很多细菌、真菌。因为这些细菌和真菌的存在,人体的微生态系统才能够相互牵制,达成一种协调、平衡。而如果过度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将会使得正常的敏感菌遭到破坏,而耐药菌、不敏感菌可能快速繁殖并发展为优势菌,外来菌也有伺机侵入的可能性,如果侵入的是致病菌,则会引发双重感染,比如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
3、药物不良反应的形成原因
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多种形成原因,而常见的有患者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和用药方法等几种。具体来说,患者机体因素又包括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年龄差异等几项,对于同一类药物,不同人种的敏感度也有区别,以甲基多巴来说,该药可能使患者产生溶血性贫血,但是对于不同人种来说,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对于性别差异,我们以药物性皮炎为例来展开说明,对比女性来说,男生发生该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多1.5倍;在用药方法上,用药剂量不当或者患者不按指导擅自用药等,都可能会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不合理,也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项原则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要求药店应首先明确抗生素的适用病症,如果不是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应建议患者避免使用抗生素[1]。具体来说可先向购买者询问药物的使用对象,使用人群不同,抗生素的用法、用量也有差异,对比成年人来说,抗生素对老人、小孩的损伤更大;其次可询问患者具体病症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另外,药师可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为其提供就医意见,以帮助其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最后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如果有,应向其推荐其他理性的抗生素,如果患者自身不明确,应建议其先到医院做皮试测验,之后再到药店购买相应药物[2]。对于不同患者,药店应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尽量保证抗生素的使用适量、合理,并对用药疗程提出合理指导,从而防止细菌耐药性问题。另外,医师应交待患者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并将相应的不良反应告知于患者。总的来说,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针对适应症情况,提出有效的用药指导,保证用量的适宜,由此提高提高治疗效果并尽量保证用药安全。
5、结语
目前很多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都缺乏正确认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要求予以明确并严格遵守,归纳正确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方法,为患者提供可靠指导。本研究以现实情况基础,并结合相关的参考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的形成因素展开全面归纳,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提高用药效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并相应控制药物的不良反映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立娟,长江职业学院生物医药学院.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 食品安全导刊,2017(25):66-67.
[2]李保华. 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管方式的研讨[J]. 健康之路,2016(7):274-275.
论文作者:冯润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药物论文; 抗生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毒性论文; 也有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