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_合作学习论文

论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_合作学习论文

论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作用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作学习是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育理论。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各国的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和掌握学习一样,是众多的教育理论中,最引人注目且能及时转换成教学策略,成功地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许多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个人自尊、互助行为、人际吸引、相互关心、合作、对学校的态度等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仅就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中的具体表现。

1.合作学习强化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

人们的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是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基础。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要正常运转,就要求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担任各种社会角色并按社会结构中为它规定的规范行事。如果人们交往愿望微弱,角色意识淡薄,各行其是,就会造成社会松散,混乱。一般地说,人们交往意识和角色意识愈强,遵守角色规范愈自觉,社会就愈和谐,发展就越迅速。因此,培养儿童的交往意识、角色意识,教导角色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及班级活动提供给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而扮演角色是儿童成为集体成员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在集体活动中,各个个体由于心理特点的差异表现为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一般出现四种角色:领袖人物、追随者、反对派和中立分子〔1〕。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变化活动和改变角色,儿童即可学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其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儿童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而且通过角色模拟,不断地强化了儿童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在有些合作学习方法中比较强调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领导责任。例如,在小组学习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角色可以互换。这样既强化了儿童的角色意识、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儿童的互助协作精神。

互助协作是人的行为的社会本质特征,是人摆脱自然并藉以征服自然的标志和力量。诚然,动物也有协作行为,然而,人的协作与动作的协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协作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而人的协作是人征服自然的能动活动。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业已证明,人的自觉协作程度愈高,他离开动物界就愈远,从而征服自然的力量就愈大。因此,培养协作精神,养成协作的习惯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合作学习培养了儿童互助协作精神。

在合作活动中,儿童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深信所有组员都会从别人那里受益,学生们会认识到所有组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之间是积极互赖的。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换句话说,“积极互赖存在于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小组组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成功(反之亦然),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讨完成任务后,在对学生进行个人测验时,不允许学生在测验的过程中再互相帮助了。因此,每个学生必须独立作业。再则,一旦发现小组成员在集体讨论后独立作业时有“搭便车”现象,则该小组就会被视为违背规则而被减分或不得分。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里,儿童的自控能力逐渐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自尊。

自尊是儿童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人都假定,自尊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教育几乎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但是,近些年来,一些从事于合作学习研究的学者发现,小组活动确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合作学习研究者发现,合作学习班级中的学生较传统教学班上的学生对自己有着更加积极的情感。

最能直接提高学生自尊的合作学习形式是切块拼接法。用这个方法,学生各自拿到特定的材料后便都是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有两项对切块拼接法的研究都显示了提高自尊心的效果。

研究发现,小组——游戏——竞赛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和切块拼接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都能提高学生的自尊。研究还发现,小组辅助个人法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研究指出:“合作能产生比竞争和个体化努力更高的自尊水平”。“在合作的情境中,个人倾向于相互作用,促进各自的成功,对彼此的能力有一个多维的和现实的认识,还能彼此精确反馈。这种相互作用会提高自己作为一个成功者的基本接受水平。”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步,而这就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肯定小组在进步中每个人的价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有助于差生尊重需要的满足。

4.合作学习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儿童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使儿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心道德品质。

发展儿童的社会态度,使其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与不同的人进行各种活动。这是儿童社会化应包括的任务之一。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如何,对于他们能否形成正常的对社会的态度和能否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那些被社会冷落的男孩,对于同伴的行为是敌视多于友好,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与不安,比那些在正常的同伴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缺乏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女孩来说,缺乏同伴交往往往表现出软弱性、较低的活动性、谨慎及被动。这说明了同伴交往在儿童形成对社会的态度的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Hartup指出,“接近同伴,得到同伴的接受并进行积极的相互影响对于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另有研究表明,早期在同伴团体中的地位、等级以及受同伴欢迎的程度对于儿童成人后的社交、领导才能都有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了儿童与同伴团体交往的性质与儿童成熟后的心理顺应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把学生间的“积极互赖”作为合作学习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他们认为有效组织的合作学习,其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坚信他们“荣辱与共”,他们之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积极互赖存在于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小组组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

另外,美国的约翰逊兄弟经过多年研究,建立的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显示,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合作的目标结构会导致更多的人际吸引,能促进相互作用,能提高心理接纳感,形成动态的、多元化的,现实的合作观等。

在关于合作学习的大多数评价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发现,实施合作学习的学生比那些不实行合作学习的学生更加热爱学校、愿意上学,也更加喜爱他们的同学。他们比起其他学生更具有利他主义的气质,同时对合作的观念深信不疑。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起初,学生们不能友好地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异质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第一次小组分数后,他们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组,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

二、合作学习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原因

1.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把“社交技能”作为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在合作学习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合作技能被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仅把一些对社交技能一无所知的学生安置在一个小组中,并告诉他们进行合作,不能确保其有效性。对于如何与他人有效交流的技能,我们并非生而知之,也自然不会在我们需要时随即产生。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小组要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激发他们运用这些社交技能的动机。小组动力的整个领域都是建立在“社交技能是一个小组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这样一个假定上。认为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活动的有效方式,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必须以良好的社交技能作为中介。因此,强调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必要技能,让每个学生懂得合作的好处。合作学习的研究者约翰逊兄弟提出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的五个步骤:①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技能的重要性;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每种技能;③给学生创造运用社交技能的情境;④给学生的社交技能提供反馈信息;⑤坚持运用社交技能。这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

2.合作学习从强化学生互助学习的动机出发,强调了合作性小组奖励和个人责任的作用。

合作学习策略最关注的是采用合作性小组奖励,以此带动课堂结构其他方面的变革。大量的实验研究业已证明:合作性小组奖励是合作学习发挥其独特功能的最关键之处。

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引起传统课堂教学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学习任务由个体化向合作化转变,以及教师权威的淡化等,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奖励结构由竞争性向合作性的转变。在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中,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他或她所在小组的总成绩。这种奖励结构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集体目标和集体规范,强化学生互相合作的行为。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份地强调竞争,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社交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的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已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急待改变。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时代对他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现代社会里的健全个体应具备对他人基本的仁爱、同情,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较完备的防御机制,人道主义的价值系统以及对于工作和社会秩序的热情关心和努力。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在研究取向上十分重视合作学习对社会性的、动机性的和态度性的等非认知教育结果产生的积极影响,注意社会心理气氛的作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标签:;  ;  

论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_合作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