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及正在研发中的抗痛风药物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痛风;药物;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05-02
Gout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 treatment Chen Xiaobo.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Qnzhou City, Guangxi, Qinzhou 535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nsul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gout drug resistance that is clinically common and is developing.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ooking for new drugs that side effects of small, gout and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uide clinical drug use.
【Key words】The gout; Drugs; Application; Research
近年来,全球痛风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发达地区,我国富裕城区的痛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为1.14%,95%为男性患者,其中台湾和青岛地区是痛风高发区[1]。然而,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有限,且毒副作用大,患者常常不能耐受。因此,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抗痛风的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发病机制
痛风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2]。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机制:(1)肾小管的数种尿酸转运蛋白的先天性异常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并与促进尿酸排除药物及抑制尿酸排泄物质的机制相关[3];(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均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相关,甚至高尿酸血症也被证实与慢性肾病变相关[4];(3)先天性免疫中的Toll样受体(TLR-2,TLR-4)和NALP3炎症小体接受到尿酸的危险讯号后,通过白介素(IL)-1的活化而引起痛风的炎症反应,另外,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可能与炎症反应的自动缓解有关[5]。
2.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终止痛风急性发作,但不能降低血尿酸水平。
2.1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曾作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由于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近年来正逐渐被其他抗痛风药物取代。
2.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解热、镇痛的功效[6]。新型的NSAIDs主要选择性抑制COX-2,目前临床上常用药主要是昔布类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该类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而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NSAIDs[7]。美洛昔康半衰期长,治疗剂量较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抗炎药物[8]。
2.3 糖皮质激素
严重急性痛风发作时,伴有较重全身症状,而秋水仙碱或NSAIDs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用这类药物全身给药效果良好,但容易引起肾脏疾病、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皮肤炎症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发生反跳,不易长期使用。陶锡东[9]研究显示小剂量地塞米松缓解痛风的疼痛效果比秋水仙碱好,而不良反应较少。
2.4 氨基葡萄糖片
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酯酶A2,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可以促进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可延缓骨关节疼痛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程,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10]。其消炎止痛作用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相似,但无胃出血等不良反应,且耐受性良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利洛纳塞
利洛纳塞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在2008年批准上市的IL-1β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白介素-1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治疗炎症。Terkeltaub[11]等以安慰剂为对照观察利洛纳塞对慢性活动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可显著缓解疼痛。
2.6卡那奴单抗
卡那奴单抗于2009年被批准上市,2010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IL-1β阻滞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卡那奴单抗与秋水仙碱相比减少了48%-75%的痛风发作。So[12]等进行了一项针对抗感染药物疗效不佳的顽固性痛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曲安奈德相比其可有效地缓解疼痛,痛风发作率下降94%,但此药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7 阿那白滞素
IL-1β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与IL-1β受体结合,阻断信号传递,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可用于别嘌醇治疗后痛风复发的患者[13]。
3.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
3.1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每日尿酸排出不多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服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
3.1.1苯溴马隆:作用机制主要定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14]。不能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服用,因为开始治疗阶段,随着组织中尿酸溶出,有可能加重病症。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成人每次口服50mg(1片),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
3.1.2氯沙坦:是一种既能降压又能改善和纠正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降低血尿酸的机制为阻断尿酸重吸收的阴离子交换途径,从而阻断尿酸在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比例达40%,使尿酸排泄增加。这类药作用靶点为肾近曲小管上尿酸盐转运体,是降尿酸药研发的重要靶标[15]。
3.1.3 尿酸氧化酶 因人体内缺乏此酶,不能将嘌呤代谢产生的尿酸氧化分解为极易溶于水的尿囊素随尿排出体外。通过补充尿酸氧化酶将体内尿酸分解为尿囊素排出体外而降尿酸,这是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又一策略[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拉布立酶于2002年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是一种重组的尿酸氧化酶转化为无活性可溶解的尿囊素分泌出肾脏,从而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水平,达到治疗痛风的作用[17]。(2)聚乙二醇-尿酸酶,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Ⅲ期阶段,该药通过对尿酸酶进行PEG修饰,延长尿酸酶半衰期,维持其稳定性从而降低血清中尿酸的含量,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显示,痛风患者持续注射聚乙二醇-尿酸酶7d后,测定血浆中尿酸水平,由原来的11mg•dL-1降低至3mg•dL-1,提示聚乙二醇-尿酸酶具有良好的治疗痛风作用,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18]。
3.2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3.2.1别嘌醇:其基本药理作用是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阻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发挥降低血尿酸浓度的作用,有肝脏、骨髓毒性和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奥昔嘌呤:为别嘌醇的活性代谢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适用于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患者。
3.2.2非布索坦:非布索坦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该药2008年在欧盟注册,2009年3月在美国上市,通过抑制XOD的活性来减少尿酸生成,其抑制XOD的IC50值为14 nmol/L,活性明显高于别嘌呤醇(IC50为59 µmol/L);非布索坦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更具有特异性,故疗效明显优于别嘌醇[19]。本品不良反应轻微,常见的有腹泻、疼痛、头痛、关节及肌肉骨骼系统症状。
3.3 雌激素
一般男性发生痛风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0倍,发病明显高于女性,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尿酸有清除作用,如:雌二醇和乙烯雌酚,具有促进肾脏排出尿酸的作用,患高尿酸血症的绝经后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亦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3.4 促尿酸肠道排泄药
痛风患者的肠道对尿酸的分解排出会代偿性增加,当血尿酸急剧升高或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时,进入肠道的尿酸量显著增加,超出肠道排出的能力,此时服用活性炭类吸附剂,可吸附尿酸等有害物质,促进肠道尿酸的排泄。李军清等试验证实了蒙脱石是一种有效吸附肠腔中尿酸的药物,但久用可引起便秘。
4.中药的研究
当前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中医药天然药物治疗痛风不断深入研究,其治疗方法多而毒副反应少,显示出较大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从中草药及天然药物中寻找新型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成为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5.展望
虽然临床已有一些防治痛风的西药,使痛风的症状得到控制,但更多的临床资料表明,由于现有药物的限制,不良反应以及该病治疗药物品种少,导致药物选择受限,使痛风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而且运动少,以及爱吃动物内脏、海鲜和啤酒等富含嘌呤食物的人最易引发痛风。远离痛风,减少发作,首先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多饮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提高,痛风的发病机制逐渐阐明,对于痛风治疗靶点的研究日益深入,寻求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小的新药成为痛风治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孟伯臻. 痛风的降尿酸治疗进展[J]. 首都医药,2010,6(12);11.
[2] Iyseng-Williamson KA.Canakinumab. a guide to its use in acute gouty arthritis flares[J]. BioDrugs,2013,27(4);401-406.
[3] Chakraborty A,Tannenbaum S,Rordorf C,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macodynamic properties of canakinumab,a human anti-interdeukin-1βmonoclonal antibody[J].Clin Pharmacokinet,2012,51(6);1-18.
[4] Beedkar SD,Khobragade CN,Chobe SS,et al.Novel thiazolo-pyrazolyl derivatives as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ers[J].Int J Biol Macromol,2012,50(4);947-956.
[5] Mills KH,Dunqan LS,Jones SA,et al.The rols of inflammasome-derived IL-1 in driving IL-17 responses[J].J Leukoc Biol,2013,93(4);3140-3144.
[6] 邓小虎,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4);1637-1642.
[7] 王淼,康文静.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9(6);181-182.
[8] 苏淑芝.选择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237-238.
[9] 陶锡东.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小剂量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785-1786.
[10] 王洪.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15(34);57.
[11] Terkeltauh R.Update on gou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tions[J].Nat Rev Rheumatol,2010,6(1);30-38.
[12] So A,De Meulemeester M, Pikhlak A,et al.Canakin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flares in diffcult-to-treat gouty arthritis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hase Ⅱ dose-ranging study[J].Arthritis Rheum,2010,62(10);3064-3076.
[13] Iounis Mitroulis,Konstantinos Kambas,Akrivi Chrysanthopoulou,et al.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L-1β and Autophagy-Related Signaling in Gout[J].Plos One,2011,6(12)1-10.
[14] 宋艳玲.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58-859.
[15] Hepburn AL,Kaye SA,Feher MD,Fenofibrate.a new treatment for hypenuricaemia and gout? [J].Ann Rheum Dis,2001,60(10);984.
[16] Willians LD,Hershfield MS,kelly SJ,et al.PEG-urateoxidase conjugates and use thereof[P].United States;Patent 7723089,2010-05-25.
[17] Ohno K,Tawara K.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rasburicase[J]. Folia Pharmacological Japonica,2010,135(6);255.
[18] Ganson NJ,Kelly SJ,Scarlett E,et al.Control of hyperuricemia in subjects with refractory goul,and induction of antibody against poly(ethylene glycol)(PEG),in a phase I trial of subcutaneous Pegylated urate oxidase[J]. Arthritis Res Ther,2006,8(1);1212.
[19] Burns CM,Wortmann RL. Gout therapeutics new drugs for an old disease[J]. New Drug Class,2011,377;165.
论文作者:陈晓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尿酸论文; 痛风论文; 药物论文; 嘌呤论文; 血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抑制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