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发展——谈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论文_胡海鹂

探索·实践·发展——谈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论文_胡海鹂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小学,325000)

摘要:作业设计日益被教师所重视,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本文我将从这三点来谈谈我在进入课堂做研究时,是怎样设计有效性作业的:一、设计生活化的趣味型作业,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二、设计探索型的作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型作业,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

关键词:探索;实践;发展

作业是知识的补充和延续,作业的设计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对于巩固和深化新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教师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通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里明确地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见数学教师的责任之重大。那么如何设计出有效、高效的数学作业,是横亘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有意思的梁,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对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粗浅思考:

一、设计生活化的趣味型作业,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我会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一系列有趣的生活化练习,注重突出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来达到巩固新知,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目的。下面呈现的是我对三下《认识小数》一课的作业设计,这节课是孩子们系统性学习小数知识的第一课,我设计成接近生活的趣味型作业,把生活原型提炼成数学习题,使孩子们慢慢体会到原来严谨的数学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从而喜欢上数学,并达到巩固新知提升知识技能的目的。

二、设计探索型的作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011年的12月15日,我在浙江省教学评价研讨会上执教《数字编码》一课,面对省教研室的方张松主任、杭州的几位特级教师、省内研究教育教学评价的不少专家同行,压力自然不小。这一课巩固新知处的“我也来编码”的那道作业,我几经修改,最终成型。

第一次设计:“(1)今年国庆节,我们一家人去了上海旅游。晚上住在好客来宾馆,好客来宾馆有两幢客房大楼,分别是15层楼和18层楼,每层都有40个房间。请把我们所住的房间15层那栋楼的第6层第9各房间改用数字编码来表示。(2)任和的几位好朋友吴所谓(A0608)、佳佳(B0603)、努努(B0630)也都一同来上海了,你发现了什么?”试教后,老师们对此争议比较大。首先是题目表述太罗嗦,不简洁,干扰的因素太多,其次第二问的结论多、繁、杂,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不明。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们提得句句在理。

第二次的设计就这样产生了:“好客来宾馆有两幢客房大楼,分别是15层楼和18层楼,每层都有40个房间。任和住在15层那栋楼的第6层第9各房间,请把他住的房间改用数字编码来表示。”

这次试教的过程异常顺利,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编码形式,也达到了我设计的初衷,让学生初步学会了编码。课后,老师们说教学过程过于平淡,学生的思维没有激起波澜,这样的设计价值不大。是呀,教学顺利的背后不是学生的错。接着又开始了让我绞尽脑汁的修改过程,我的内心也开始挣扎起来,换题?还是不换?换吧,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就算我今天回避了这个问题,明天照例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按照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须得有一道让学生初步学会编码的练习。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换,我不能回避问题,得想办法破解,得给此题动手术。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校长的一句话突然使前景变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起来:“那就设计有3栋楼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呀!我们一拍即合!

于是第三次的设计便运用而生:“新建的好客来宾馆有三栋客房大楼,分别由一栋15层的和二栋18层的楼组成,每层都有40个房间,请以15层那栋楼的第6层第9个房间为例进行编码。”

精彩,无可复制!师生、生生如此深入地讨论一道作业,学生敢于大胆地质疑和辨析,大胆地提出自己有别于同学的不同想法,在多向地、深层次地思考和交流中,在层层对比中使学生的思维慢慢地走向清晰和深刻,这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数感,提升了思维的品质,发展了数学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铺路石。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把“学生表现出色,上课发言积极,掌握好学习要求,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完成”来作为我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顺利热闹的课堂表面背后,学生其实并无实质性的深层次的收获。

同样也是《数字编码》一课,我还设计了“请你来破解”的拓展题:(1)有这样四个编码0140211,1691514,0660607,0450307,每一个编码各代表一个字。(2)这4个字在第九册语文书中,标点符号不算,请边找边圈。编码的方法我特意不告诉学生,学生自行探究。最后孩子们终于探索出了编码的方法,并找到了它们所代表的字——“数、学、好、玩”,孩子们个个小脸通红,笑脸盈盈,非常的兴奋,快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教室,欢快的笑声传出了教室……课到了这还没完,我接着说:“同学们,‘数学好玩’这4个字不是我首创的,而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生老爷爷送给你们的,而带领全班同学‘玩好数学’,则是我个人的美好愿望。”学生课毕意未尽……。

设计说明:只有在我们不断深入地挖掘作业素材,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型作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可能就会在某一刻被我们开启,学生的学习慢慢地 走向深刻,走向知识丰收的春天,而不是如蜻蜓点水般,匆匆留影,悄无声息。而我自己更是沉浸在这修修改改的过程中,收获了教学上的快乐,收获了学生的精彩。这难道不是职业的幸福感吗?

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型作业,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

孩子不应只是学习的工具,他们更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而完成这个重大任务,教师责无旁贷。所以我会经常性地将社会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让德育不知不觉地走入孩子们的心田,以上这几道课外作业可以说是数学、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三课”的有效整合,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练习题,更不可能是题海战术,更多的是经过教师精选精编的少而精的作业,更多的是教师侧重培养孩子们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孩子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做到了“减负”又“提质”。

作业设计,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业,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我们要把2011版新课标提倡的10个核心概念融入其中,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十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在悄悄地告诉我:

设计生活化的趣味型作业,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热情者,知识技能的发展者!

设计探索型的作业,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探索者,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者!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型作业,学生才会成为社会的实践者,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良好发展者!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论文作者:胡海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探索·实践·发展——谈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论文_胡海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