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欣欣 张敏
西安航天总医院 陕西西安 7107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夜间发病特点及发病率,更好的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预见性做好救护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06 1229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及护理。结果:夜间发病患者486例,332人次,占病情变化的77.57%;夜间死亡9例,占死亡人数75%。结论:夜间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应改善和加强夜间护理力度,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情观察
在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人口步入了老龄化的年代,随着老年患者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心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常见疾病之一,老年人常因心血管疾病反复住院「1」。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病死率更是数不胜数。又由于心血管疾病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容易反复等特点,夜间又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时段「2」,所以夜间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及时、准确救治起到关键性作用「3」,也是对心内科护士最严峻的考验。
1 一般资料
回顾心内科2018-01--2018-06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29例,男患者605例,女患者624例,年龄19-94岁,平均年龄67.92岁。其诊断为: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数有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2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特点
心血管疾病在急死病例中遥居榜首,其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它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小,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缺血性改变,尤其在心和脑。而心血管疾病又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4」,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尤其在夜间,由于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搏量减少;另外不合理的作息及饮食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肌的纤维样改变使心肌硬化和心内膜硬化,导致心脏泵效率下降,循环血量减少;斑块样形成易导致冠脉阻塞,心脏供血量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硬化的血管更是脆性增加,这就增加了血管意外的风险;而在夜间患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等,严重者会导致心脏停搏和各种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患者死亡「5」。因此心血管意外夜间为高危期。
3 科室人员配置
由于心内科患者多、病情重、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复杂致护士工作繁忙,而且夜班护士由于夜班时间长、工作忙碌、身体疲惫等因素极易导致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不周,是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因素,因此科室人员配置很重要,科室弹性及人性化排班,新老搭配,除日间外均实行双班,由高年资护士或上级护师带领低年资护士,夜间有早晚班科里备班,护士长、二级岗护士家里备班,以防不时之需,也为了确保工作能安全、及时、有效的进行。
4 病情观察及护理
护士夜间值班时,在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同时更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1 严格交接班:值班护士应遵守值班原则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交接清楚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心理、睡眠等,有病情变化及需要特殊观察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应特殊交代并记录在交班报告本上,以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遗漏治疗及护理。
4.2按时巡视病房:值班护士严格根据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危重患者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一次;二级护理每两小时巡视一次等。巡视病房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量不打扰患者休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4.3做好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疑有病情变化或精神状态异常患者,及时倾听患者主诉,对有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值班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对病情危重、意识模糊、呼吸微弱等重症患者应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对夜间输液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肿胀,液路是否通畅,因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因此对使用浓度大或者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并观察穿刺处否红肿、渗液,如有异常及时更换;对带有心电监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对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床旁备除颤仪,如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对使用微量泵注射药物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不适症状,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值班医生给予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因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较差,而睡眠质量又直接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预后,所以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睡眠;对于使用镇静药物的患者,由于镇静药物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所以观察药物效果的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也是重中之重「6」。
4.4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做好危重及病情变化患者的抢救工作,抢救物品及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品种数量、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值班护士必须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规范以及抢救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备抢救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结束据实记录,重点交接班,抢救仪器及药品及时整理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4.5 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态度和蔼,及时观察患者病情,主动了解患者需要,取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丧偶、独处或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主动关心和照顾,协助其自理及加强巡视外还应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动态,耐心的解释及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6 生活护理: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也是优质护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心血管疾病一般在饮食上要求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等治疗饮食,这样的食物味觉降低,不易接受,应尽量给予软、糯、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这样便于咀嚼,且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减少,粗纤维的食物可预防便秘。对于便秘的患者可适当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帮助排便,避免用力使腹内压、颅内压等增高,引起不良后果;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可协助饮食、洗漱、排便等;对于危重患者护士应定时观察患者床铺是否清洁干燥,无碎屑,大小便是否通畅,皮肤有无压疮,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必要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等。
5 结果
本组病例中病情变化的678例,428人次,占总人数34.82%;死亡12例,占9.76%;其中夜间病情变化486例,332人次,占病情变化的77.57%;夜间死亡9例,占死亡人数的75%,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病,且夜间为疾病的高发时段。
6 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容易反复且老年患者居多,重视老年人夜间病情观察级护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值班护士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具备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抢救意识,加强夜间病情观察及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且及时对症处理是防止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手段,为治疗和抢救赢得时间,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黄改萍,姚艳绒.反复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0,24(11A):2878
[2]胡可纯. 老年心血管病1960例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B].中国误诊学杂志,1009-6647(2011)27-6798-02
[3]李琦,孔令红. 老年病科病人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C].全科护理,1674-4748(2012)10B-2723-02
[4]陈淑华.老年心血管病87例性格分型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54-4155
[5]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6]杨杰孚.住院老年患者的非药物睡眠方法「J」.世界医学杂志,1999,3(5):41-45
论文作者:寇欣欣,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夜间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护士论文; 老年论文; 药物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