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阎良区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 探讨将心电图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6~2017.6期间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对照组,均为42例。研究组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查,对照组进行心动图检查,并将两组临床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1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35、P=0.009);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漏诊率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X2=2.499、P=0.114)。结论 运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提升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疾病的定性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主要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及短暂休息后临床症状无法完全缓解,可同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表现。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处理不及时极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选取本院2015.6~2017.6期间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运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6~2017.6期间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对照组,均为42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3.67±4.92)岁,梗死部位:心脏前间壁12例、心脏下壁7例、心脏广泛前壁9例、心脏前壁8例、右心室梗死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3.42±4.89)岁,梗死部位:心脏前间壁13例、心脏下壁6例、心脏广泛前壁9例、心脏前壁7例、右心室梗死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将探头频率设为2~4MHz,于患者发病14d内或冠状动脉造影前3d进行心电图检查,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影像学医师共同协助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对心尖左室长轴、剑突下四腔心等切面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观察室壁厚度变化、心脏节段室壁运动、心肌回声强度及血流变化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运用价值,根据诊断结果将两组临床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 ±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参考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通常分为两大类,包括典型及非典型症状[2]。其中典型表现包括心绞痛、胸部剧烈疼痛等,比较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患者往往能够及时就医治疗。非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下腹部疼痛、放射性左肩痛等,且距离心脏较远,往往很难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易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息息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表现为室壁运动能力降低,病情严重者甚至完全消失,特异性表现为收缩期室壁变薄,上述特征均为临床该病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漏诊率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临床诊断价值更高,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4]。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均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检查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效果可靠,但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创伤性较大。心动图可更好地对心脏室壁运动情况进行观察,但如果患者出现心肌细胞坏死、水肿等症状,则表现为心内膜回声不稳定、心肌回声减弱[5]。此外,心电图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运用超声波回声原理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地显示血流方向、速度及性质,帮助医师了解心脏内部结构及功能状态,同时观察大血管结构及变化情况,对疾病的定性、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心电图是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具备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威,尹瑞兴,陈泉芳等.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931-933.、
[2]郭英,都向阳,聂鑫等.低风险心电图联合初次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早期排除胸痛患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5):2573-2576.
[3]刘晓宇,秦历杰,贺文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复不良的预测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535-538.
[4]肖毅.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8):30-32.
[5]甄臻,王涛,刘强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包炎一例[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2):1126-1127.
论文作者:韩晓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心电图论文; 患者论文; 多普勒论文; 超声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