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东 四川省江油市诗城小学 621700
【摘要】新课程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优化新的教学方法,倡导新的评介系统,造就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起点之上获得最优发展,真正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师生关系 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082-0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教师将重建自己新的教学方式。怎样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课堂进行重构,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结合新课堂教学理念,本文就信息课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优化新的教学方法和倡导新的评价体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在新课程环境下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
1、课堂设计者:为提高教学效益,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2、课堂导学者: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及为达到学习目标而选择的最佳学习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甄别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开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学习合作者:师生针对某些问题进交流和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学习评价者:教师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帮助学确定努力方向,实现学习目标,树立自信心。
5、学习环境“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师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氛围,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让师生的作品和成果在平等的环境中“竞争”,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新课程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的整合。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尊重学生,面对全体,时刻关爱他们;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时要始终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首先结合学生精心创设情境;其次引导学生发言,分析任务;最后实践操作,完成任务。“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游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有些小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以后,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没有心理舒缓的空间。而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地调节和缓冲儿童的心理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新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让教学中把学习任务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激励儿童去学习、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能够比较容易的使他们克服对一些学习任务的冷淡甚至是敌意,并且把这些不好的态度转化为对学习的终身的热爱,也能使枯燥的知识变成一种快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2、创设情境,积极学习
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理想的情境创设,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情境成为寻找新知识的催化剂,将数学知识融于愉快的探究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双方在互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共同发展,为学生将来甚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把学习任务精心设计在情境中,通过捕捉生活情境铺设学习新知桥梁,从构建新知、优化认知结构、拓展思维空间等维度,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生成情境”的创建和捕捉,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通过情境的动态开拓,释放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3、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过盛实践操作,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
4、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环境下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是上好信息技术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正视和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应体现灵活开放,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过程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以最大的帮助,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注意激励性评价,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的揭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指引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释放自身的发展潜能,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来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起点之上获得最优发展,真正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李艺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范学会.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的改革.河南: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吴祖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新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平等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