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脏骤停患者,对其进行复苏治疗及护理,根据复苏开始时间及骤停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开始时间及骤停类型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 复苏开始时间为0min的患儿,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高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心脏骤停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越高,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更高。
关键词:小儿;心脏骤停;复苏护理
前言:
心脏骤停状态下,机体的心脏功能会受到限制,收缩及排血效果降低,对机体正常血液循环造成干扰,对于人体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对于儿童心脏骤停患者而言,重要脏器所受到的损害更严重,生命威胁程度更高,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尽大限度的保障治疗即时性,则很有可能造成患儿全身缺氧,进而造成患儿的死亡。此次研究针对120例心脏骤停患儿采用复苏治疗及护理,起到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11月期间,共有120例心脏骤停患儿到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经过临床诊断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症状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有关心脏骤停患者的诊断标准,表现出意识突然丧失、脉搏及血压等生命指标难以测量、呼吸停止等临床症状。全部120例患儿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2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2)岁。根据患儿复苏开始时间对其进行分组,0min组54例,0~3min组30例,3~6min组24例,6min以上组12例;根据患儿发病原因的不同,将其分为心源性心脏骤停组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组,其中心源性心脏骤停组66例,疾病类型全部为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组54例,其中脑血管以外50例,肺栓塞2例,颅脑外伤2例。
1.2方法
对全部120例心脏骤停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及护理,以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的指导建议,开展如下治疗及护理流程:首先对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向患儿家属询问患儿的病史,对患儿病情加以分析与评估,与此同时,由护理人员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随后,由护理人员为患儿搭建静脉通道,为其注射地塞米松、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后,利用呼吸机对患儿提供氧气,确保患儿呼吸系统功能尽快恢复,对于患儿呼吸道内的异物要处理干净。将患儿置于硬板床上,使患儿保持平卧体位,在患儿心前区连续叩击,由急救人员使用右手,以握拳状对患儿胸骨进行锤击,使用2~3个手指对患儿胸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2~3cm,心脏按压处理可协助患儿窦性心律恢复;此外,还要对患儿使用常规电除颤,持续对其进行心电监护。急救方案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用药种类及数量加以记录,并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指标,尽大限度的保障患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稳定。
1.3观察指标
由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心肺指标进行持续观察并记录,分别对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组患儿的复苏效果;对比不同患病类型患儿的复苏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处理,利用n,%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X2对其加以检验。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表现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复苏开始时间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表1 不同开始时间组的复苏效果对比(n,%)
如下表所示,全部120例心脏骤停患儿在接受心肺复苏急救及护理后,共计复苏成功76例,成功率达到63.3%,存活66例,存活率达到55%。具体来看,0min组的患儿复苏成功率最高,达到了93%,而且存活率达到89%,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差异表现出明显统计学意义;随着复苏开始时间的逐渐增加,复苏成功率逐渐降低,患儿存活率也逐渐降低。
2.2心脏骤停原因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6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儿,在接受心肺复苏急救及护理后,复苏成功50例,成功率达到75%,存活44例,存活率达到67%,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组的50%和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疾病原因组的复苏效果对比(n,%)
3.讨论
心脏骤停属于一种心内科疾病,多是由心室纤维颤动所引发的,在心脏骤停的致病因素中,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呼吸衰竭是其主要诱因[1]。近年的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心脏骤停发病率逐渐增加。心脏骤停的发病特点较为显著,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而且致死率偏高。目前医学临床中,将心脏骤停划分为前驱、发病、停搏及死亡四个阶段[2]。针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可采用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可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心电、呼吸、血压等指标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小儿心脏骤停患者在停止呼吸3min后,将会对其脑细胞造成无法挽救的损伤,若骤停时间达到10min以上,患儿极有可能出现脑死亡现象,因此此次研究中,复苏开始时间越长的患儿,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越低[3]。因此,在对心脏骤停患儿进行急救护理时,应当尽可能争取复苏开始时间[4]。通过对患儿的心电、呼吸、血压等生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能够有效评估患儿的复苏效果[5]。虽然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所承受的心肌损伤程度较高,但是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内环境紊乱程度较高,难以实现自主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因此,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较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借助于心肺复苏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儿的临床表现,并起到良好的预后效果。相比较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儿,心源性心脏骤停组能够更快的恢复自主循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随着复苏开始时间的提前,心脏骤停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将显著增高。因此在对心脏骤停患儿进行急救时,应当尽可能争取复苏时间。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张亚丽.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8(62):12173-12174.
[2]潘勇莉,夏金明,周林琼.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42-145.
[3]焦洋,黄海燕.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1):116-119.
[4]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20):185-186.
[5]王瑞红,李金博,蒋俊霞.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3(23):161-162.
论文作者:肖艳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患儿论文; 心脏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效果论文; 对其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