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州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患者中应用牙周整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进行口腔修复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按照常规口腔修复术的程序进行口腔修复,未进行牙周整复术,观察组36例患者应用常规修复术联合牙周整复术,经不同方法治疗后1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牙龈萎缩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牙龈萎缩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观满意度(96.1±7.8)明显高于对照组(75.4±6.9),观察组的功能满意度(94.8±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6±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术,能明显提高修复治疗效果,解决牙龈萎缩问题,改善美观,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牙周整复术;口腔修复;应用效果
口腔修复是应用人工材料对损伤的颌面组织、牙周组织进行修复,以及治疗缺损或缺失牙齿,恢复正常口腔生理功能[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目的不在局限于恢复咀嚼功能,更多患者追求外观美丽[2]。美学修复、种植修复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口腔修复技术水平,牙周整复术通过修正牙龈、牙槽嵴,有效修复牙周、固定修复组织,达到外标美观的效果[3]。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进行口腔修复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口腔修复患者中应用牙周整复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进行口腔修复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范围是20~55岁,平均年龄(36.1±6.4)岁,其中25例患者前牙错位和牙龈颈缘不协调,11例缓冲出现牙槽嵴异常或是缺损;观察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范围是21~58岁,平均年龄(36.4±6.7)岁,其中27例患者前牙错位和牙龈颈缘不协调,9例患者出现牙槽嵴异常或是缺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入选患者经口腔检查,各项指征均符合口腔修复手术治疗,且患者自愿接受口腔手术;临床资料完整;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进行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辅助检查工作。排除各项手术禁忌后,对照组进行口腔修复手术。
观察组:在口腔修复手术之前进行牙周整复手术,对于牙龈颈缘较低患者,需先修整牙龈和牙槽嵴,具体步骤: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后,用染料对牙龈需切除的部位进行标记,应用高频电刀进行切除,修整牙槽嵴和牙龈颈缘,将其当做临时冠,而后切开翻瓣,应用涡轮机对牙槽嵴进行清理,并在牙槽嵴与金属烤瓷间留出一条长约3mm的缝隙,完全刮除牙周膜上的纤维,进行冲洗复位,最后进行缝合,应用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手术完成后进行漱口。术后1周拆线,观察牙龈颈缘的恢复状况,恢复良好的话,整复术后1个月进行口腔修复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
1.4 指标观察
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恢复良好:牙周恢复正常,各项口腔症状明显改善,牙龈恢复至正常;反之表明无效,出现牙龈萎缩。
应用调查问卷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功能评分包括:口腔咀嚼能力、咬合情况;外观评分包括:牙齿形态及颜色,评分高表明患者满意度高。
1.5 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借助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时为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牙龈萎缩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3.讨论
口腔修复通过各种辅助材料将缺失的牙齿和缺损牙周组织进行修复,逐步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原本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经口腔修复后,牙龈颈缘较低患者,口腔外观会受部分影响,甚至患者可能会面临对牙组织进行再次修复,不仅影响患者整个牙周或是牙龈美观,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
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高频电刀逐渐应用于口腔修复术中。通过术前进行牙周整复术,能将颈缘较低的牙龈进行适当修整,这样既能有效治疗牙周病,同时能修复并稳定辅助组织[6]。传统的口腔修复中应用手术刀或是龈切刀进行牙龈修复,该方法创伤较大,出血量多,术后易发生感染,延长术后恢复所需时间。应用高频电刀修整牙槽嵴和牙龈颈缘,高频电刀的主机发射高频率无线电波,将能量聚集在电刀尖端,由于电阻抗效应而产生高热,因此在电刀接触牙龈组织的过程中快速将细胞中水分蒸干,蛋白质凝固,快速止血[7]。应用高频电刀对牙槽嵴和牙龈颈缘修复,具有定位准、创伤小等特点,该操作简单,能快速完成修复,治疗效果明显,牙周整复术能提高牙龈缘边界清晰度,得到较好的牙槽嵴形态[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牙龈萎缩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观满意度(96.1±7.8)明显高于对照组(75.4±6.9),观察组的功能满意度(94.8±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6±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患者中,牙齿错位、牙槽嵴和牙龈颈缘较低等异常现象与牙周的美观和修复后出现牙龈萎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9]。通过牙周整复术,根据患者牙齿的长短,针对患者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口腔修复后的美观,有效降低术后萎缩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术,能进一步修复和稳定牙槽嵴和牙龈,能明显提高修复治疗效果,解决牙龈萎缩问题,改善美观,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媛媛.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6(21):3227-3228.
[2]晏勇,罗琨,廖国文.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9):89-90.
[3]张红玉.口腔修复患者中牙周整复术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6,3(1):84-85.
[4]王雨新.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133-134.
[5]王瑞莉.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6,12(3):181-182.
[6]陈敏慜,张波,钟圣纯,等.应用口腔修复膜整复颊部黏膜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47-149.
[7]王涛,赵永兴,林建能,等.预成纤维桩对口腔修复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4(05):138-138.
[8]王宏岩,唐晓琳,司伟,等.胶原基骨在慢性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3,33(08):516-519.
[9]郭霞.观察冠修复术前行牙周整复术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3):1768-1769,1779.
[10]杜兵,曹卫彬,刘杨,等.265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984-986.
论文作者:沈宣江1,应于康2,林肖南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口腔论文; 患者论文; 牙龈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