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看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陶玉洁[1](2021)在《腾讯体育中国女排的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颖[2](2021)在《知识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Bilibili客户端英语学习类为例》文中提出移动终端设备不断普及,视频制作器材、流程等不断简化,相较于传统的图文内容,视频由于其丰富的内容跨度、广阔的信息空间以及具象的呈现方式等深受互联网群众的喜爱,互联网视频内容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不断替换原有的图文形式。技术的进步不断催生网红经济的发展,自媒体通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建立账号并分享知识、技能、新闻时事等创意视频,积累粉丝,最终实现电商、内容付费、独立品牌发展等变现方式。关于什么样的内容能在互联网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这个话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而随着近几年短视频内容的结构性调整,知识类短视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大平台知识类的用户生成内容和专业生成内容的逐渐增多,商业价值凸显。本文以英语学习类短视频为例,挖掘知识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短视频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由于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反馈与互动性的特点,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并不明显,两者之间互相交叉,共同作用于传播过程。本文通过从账号特征与视频特征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挖掘影响因素指标,并将其归纳为信源可信度、信息质量以及账号活跃行为等三个方面;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效果的三层阶梯模型的研究,选取观看数、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投币数、弹幕数等可视化的评价指标,并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因子得分等方式对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出最终的评价指标。在实证研究中,通过编写python脚本,采集Bilibili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引入的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处理、特征选择以及特征重要性排序。研究发现视频特征与账号特征中均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账号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加明显,其中账号的粉丝数、关注数、直播间播放量、历史投稿视频数量等指标均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从视频特征维度而言,标题长度在[15,30)区间内最优,对传播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时长的选择上,与泛娱乐化类型的短视频相比,网民对于知识类短视频有更有耐心,能接受的时长更长,15分钟以内均有很好的传播效果,这项发现高于预期的5分钟。
王志强,刘园园[3](2020)在《传媒化社会的传媒效应与“犯罪流”》文中研究指明犯罪现象的变化在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呈现一定的社会阶段性,故传媒与犯罪之间不能做简单的因果判定。在全媒体时代复杂的媒体与生活相融合的复杂语境中,传媒的犯罪流效应是生活个体、生活环境与传媒的互动在传媒化社会的反映。政府对我国当前传媒犯罪流效应的控制和监管,可着眼于我国全媒体社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注重生活个体、生活环境与传媒的一体化融合,考虑它们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
赵雪伶[4](2020)在《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霍州方言眼部嘴部两大概念域成员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也是一个重要的意义聚合类型。眼部嘴部概念域分别可以细分为四个和五个概念小域,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参以句法和语义理论等对各个小域用词进行描写分析,以揭示小域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与周边方言的用词成员进行比较,发现霍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整体上,对眼部嘴部词的词法和语义演变做出一些思考,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周边方言的相似度,试图对该片区域语言传播的路径进行构拟,以进一步分析佐证霍州方言与周边方言词语的影响关系。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霍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时沿革,霍州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系统和研究概述;(2)从汉语眼部嘴部名词、动词和与之联系紧密的修饰成分三方面整理论述了先前的研究成果;(3)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对眼部基本器官名词和眼部其他器官名词等成员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分析。并与周边五县市方言对比,揭示出其特点,如“眼坡”、“眼仁”是具有霍州特色的方言词。第三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嘴部基本器官名词“嘴”和嘴部其它器官名词共计9个。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其过渡性。第四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眼部一般动作和眼部视觉动作两个概念小域。眼部一般动作小域即是眼部一般动词,共有9个成员,分别为眼皮和眼珠的基本动词;眼部视觉动词有12个成员,分为一般看义、远看义、短暂看义和责备看义四类,分析各个成员的句式、句法功能和概念要素,得出“眼”为原型成员,并与周边二十九县市方言对比,以成员“照”为例显示出霍州方言典型过渡性特征。第五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嘴部一般动词、嘴部饮食动词和嘴部言说动词三个小域。每个小域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其中,言说动词最为丰富,可以分为一般类、闲聊类、夸耀类、反复类、欺骗类、责备类、争吵类、喊叫类、问答类等9小类,共计33个成员。与周边二十九个县市对比,如“絮”、“卡”、“并”等反复类、责备类和争吵类一些成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第六、七章是对眼部嘴部名词、动词的修饰成分进行研究。由于其内容庞大,且具有特色,故分两章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为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分别描写与眼部器官名词和视觉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然后在句法中对比分析,以揭示出与眼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的语义特点,尤其是ABB式的附加成分与其相搭配的对象间的语义关系。指出霍州方言与眼部器官名词搭配的核心典型成员为“大”、“圆”、“黑”。第七章为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描写与嘴部器官名词、饮食动词和言说动词相搭配的普遍成员,进一步通过句法语义及对称性分析,加之比较与周边方言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与嘴部器官名词搭配的典型成员为“大”和“薄”。第八章为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将二者的名词、动词和修饰成分分别进行对比小结。第九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探讨眼部嘴部词的词法模式和语义演变类型。运用GIS信息地理系统分析过渡区方言词的相似度为:洪洞方言>霍州方言>古县方言>汾西方言>灵石方言>沁源方言。再用GIS计算步行成本证明了本过渡区从相似度大的南部新兴方言向相似度小的北部古老方言分三条路径不同步传播,且三条路径的传播强度为:洪洞→霍州→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洪洞→古县→沁源。第十章为结语。归纳分析了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中221个成员用词特点,并比较与周边方言成员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在眼部嘴部词汇上表现为过渡性特征。
朱超[5](2020)在《网络游戏广告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和广告行业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游戏广告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广告都是符合标准、尽如人意的,网络游戏广告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广告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具体有哪些原因和表现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个回答,为网络游戏广告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从网络游戏广告诞生开始,学界和业界就对其有所关注,但关注点一般集中于它的创新和作用之上,对其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比较少。而且,之前对网络游戏广告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以网络游戏为媒介的广告”,对“网络游戏自身广告”研究甚少。有鉴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网络游戏自身的宣传广告”,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的论文、书籍、网络资料的研究,了解目前学界和业界对网络游戏广告问题的关注情况。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相关案例,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游戏广告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发放有关网络游戏广告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在广告受众眼中网络游戏广告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从传播者角度看,因为广告传播方存在利益至上、资金不足、水平不够等情况,导致在网络游戏广告的调研、制作、投放、效果评估等各个传播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受众角度看,网络游戏广告存在弹窗骚扰、内容低俗、出现频次太高、暴力内容过多、含有欺骗性信息、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孩子心理及身体健康等问题。从监管角度看,网络游戏广告存在规范性依据不足、监管责任主体缺位、广告平台自律性差等问题。在对网络游戏广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本文穿插提到了各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网络游戏广告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概括归纳为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社会心理问题、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等类别。矛盾、异化的存在和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是网络游戏广告问题存在的根源,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衡、充分发展,提升人的自律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王旭启[6](2020)在《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覆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目标的监测与跟踪。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具有低廉成本、低耗能、便于部署,位置独立感测能力,即使在有毒和人类无法接近的区域也能进行工作等诸多优点,使其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军事、工业、农业等领域中,而在这些应用研究中,节点定位和网络覆盖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两个研究热点。其中传感器节点自身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各种应用的基础,节点自身的正确定位是提供监测事件位置信息的前提;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覆盖决定,同时它还对网络的成本以及应用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No.2016YFC0801800)、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51674269)资助下,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煤矿井下精确定位算法及网络覆盖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在对国内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节点定位与网络覆盖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学习算法设计了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在网络覆盖方面,主要针对三维空间中、动态覆盖中基于虚拟力的覆盖算法做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3D-Voronoi划分的栅栏覆盖算法。论文紧跟国内国外研究主流,以期对现有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环境下,达到提高节点自身定位精度、提升节点能量、减小定位误差等目标。论文对使用模糊理论的节点定位算法、分布式压缩感知和约束等距性质等方面也开展了较深入研究,课题还探索性的对电磁超材料在矿井TOA定位中抑制多径效应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前期工作取得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分析了节点定位测距技术应用与矿井的影响因素,提炼出了 TOA定位方法在产生多径效应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想将电磁超材料应用于矿井TOA目标定位系统中,借助电磁超材料的磁负特性去改变所监测区域内的磁场分布,进而减小电磁波传播至矿井通道顶、底板及侧壁分量,达到抑制多径效应的目的。(2)针对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自然启发的启发式算法的节点定位方法来解决矿井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的全局最优问题,即基于蝴蝶优化算法(BOA)的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方法,利用三维质心定位算法对目标节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利用BOA对估计的目标节点的位置进行优化。(3)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三维空间应用场景中的目标事件覆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Voronoi划分下的WSN栅栏覆盖算法来保证整体网络的连通性和高覆盖率。(4)针对煤矿井下海量数据信息,运用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及约束等距性重点分析和研究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节点定位算法,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压缩感知收敛距离的定位技术。该定位技术直接采用压缩感知信号对未知点进行定位,避免了一些距离定位技术中出现的误差叠加等问题,还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马斐[7](2019)在《基于相依网络理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与信息网结合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是一次电网与信息系统深度耦合而成的二元耦合系统。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大量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然而物理电网信息化在提升电力自动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给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带来了诸多隐患:电力系统或信息系统的故障有可能波及到对方网络,产生相互之间的连锁故障传播,从而严重影响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因此,研究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以及提升其鲁棒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相互依存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提升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性”为目标,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及其鲁棒性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相依网络理论在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对相依网络理论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针对其在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鲁棒性优化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分别做了细致的说明、总结及归纳。(2)主要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考虑到电力网络存在扩建等现实问题,研究受成本约束下如何增设站点从而优化负荷分布、改善系统的鲁棒性。采用华中地区某省电力网220kV网架的拓扑结构数据,构建了电力网与信息网部分一一对应的相依网络模型,并采用非线性负载-容量模型作为系统的级联失效模型。根据实际电网中超前规划新增厂站的现实情况,在已有电力信息-物理相依系统鲁棒性研究成果基础上,首次以增加节点的角度提出四种可能的增设电力节点及其信息设备对应的节点配置优化策略,并验证了四种节点配置策略分别对华中某省电力网和IEEE118节点系统对应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在优化负荷分布、改善系统鲁棒性方面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四种策略中,以配置的物理节点连接大电力负荷及小电力负荷节点为基准时,仅需配置较少的节点就能达到既定的优化度,且该策略的实施在实际电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及优势。本结论对于电力系统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将有限资源进行较优分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根据实际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各元件的部署规律,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式进行改进,并考虑实际电力系统“孤岛运行”现象,依据实际电力系统中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构建了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级联故障模型。将改进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级联故障模型与现有基于最大连通片的故障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研究表明:从攻击开始前至攻击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基于最大连通片的故障模型下系统的脆弱性远高于本文基于实际改进的级联故障模型,且在攻击的前阶段内,节点存活率的衰减速度差异较大。本文的级联故障模型更切合实际电力系统分层分区运行的运行方式:即使系统在拓扑不完整的情况下,只要保证连通子集的有功平衡即可维持该段连通子集的正常工作,面对攻击具有一定程度的鲁棒性。(4)在改进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式与级联失效模型下,通过分析实际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关键元件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度、介数及邻居信息的DB(Degree and Betweenness)攻击策略。研究表明:DB攻击策略比其他三种攻击策略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损坏度最高,显然DB策略比其他策略更能有效的识别出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实际中若重视与加强对高DB值节点的保护措施,将有助于避免系统的大规模失效,对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信息网的失效比电力网失效对系统造成的破坏性更为严重。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应加强对信息系统中重要节点的保护措施,避免由于重要节点的故障所引发的大规模级联故障,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的鲁棒性。
秦僮[8](2019)在《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 ——以2010-2018年新浪微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作为微博的传播元年,是微博技术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开端。随着微博的兴起与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其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发扬。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构建独特的传播机制,同时随着传播机制的创新变化,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微博话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新浪微博为资料收集平台,按一定标准筛选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相关理论和语言学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统计和分类,探讨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并研究传播机制下春节传统文化的话语呈现与变迁轨迹。本文由五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章,即绪论,全面梳理关于春节传统文化传播的研究、微博传播机制的研究以及话语变迁的研究相关的文献材料,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遵循怎样的传播机制,在这样的微博传播机制下,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话语影响和变迁进行分析讨论,以及阐述这一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第二章,是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微博传播机制和话语变迁进行理论性概述,首先是核心理论与本文相关研究的联系阐述,根据理论关系和研究需要确定研究标准,从微博平台中筛选研究样本,并对选择依据加以描述。第三章,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研究,探讨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特点,从传播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初步探究微博传播机制对春节话语的影响。第四章,微博传播机制下的春节传统文化话语变迁研究,探讨传播机制下春节传统文化的话语呈现,发现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的变迁轨迹。第五章,对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的反思,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和话语变迁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并尝试回答如何进行春节传统文化的微博传播建构和议程设置。第六章,文章结语。
吴娟[9](2019)在《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及传播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移动数据流量资费的降低以及媒介视觉化转向等因素,促进了网络表情符号这一新型非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网络表情符号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由字符、图像、文字等元素构成,在网络在线交流中能够传达情绪和建构意义的图像型非语言视觉符号。因其具有不同于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简便快捷、形象趣味等特点而被网络用户广泛使用,成为网络社交媒体交往中一种特殊的符号传播现象,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重视。本文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兴起及流行的原因,着力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能,并对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网络表情符号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界定,从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客观社会媒介表达的需要、媒介文化视觉化转向三个角度探究其兴起及发展的原因,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对其分类,分为五个阶段---字符式、图标式、图片式、视频式及自定义式网络表情符号,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其次,结合新闻学与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探讨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能,包含其传递信息功能、视觉表达功能、情感宣泄与身份建构功能、突显个性功能、象征修辞隐喻表达功能、模拟现实情境功能、经济文化价值功能等传播优势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传播隔阂、侵权、低俗化、滋生谣言、冲击文字语言等负面影响。在客观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趋势作了一定分析,并对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和使用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原则,在文中提出尊重传播规律,遵从传播规范、遵守法律法规,防止侵权行为、平台发挥“把关人”作用,落实事后追惩制度、用户提升自律意识,强化道德规范。网络表情符号还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进程中,在传播实践中还会出现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网络表情符号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赵敏[10](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渠道,同时也凭借着自身宽泛的媒介属性,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表达意见与情感的场域。随着民主发展的进程加快,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越来越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热点所在。鉴于媒介的更新换代,新媒体平台对于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以当下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媒介形象系统论、新闻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作为依托,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样数据的演绎、比较与统计分析。以陕西省内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为研究样本,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叙事模式、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修辞、叙事价值,并通过抽样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其各种叙事表征的变化。研究发现,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就是叙事的过程。通过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新媒体环境下的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更加灵活、立体、全面、深层次。在叙事目的上不再是单一的新闻播报,而是延续主线进行针对性的叙事。叙事结构方面也不再依托单一的官方主流媒体,而是融入自媒体与非官方新闻媒体,从平等视角下,进行形象叙事。以图片加文本的形式,依托网络平台同步共振社会舆论,以此延展叙事效应。既拓宽了社会公众对于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认知维度以及符号化解读,也推动了叙事文本的议题聚焦度,切实吻合公众的内生需求。但是,通过对样本数据与抽取案例的深入分析,鉴于新媒体媒介属性的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政治娱乐化倾向,造成领导干部形象解构。因此,应当优化叙事模式,加强平台管理,坚持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相统一的叙事规范,营造良性叙事环境,理性建构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当代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建构提供一定的策略指导,并对未来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反看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看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知识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Bilibili客户端英语学习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传播的概念 |
1.2.2 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 |
1.2.3 短视频传播的研究现状 |
1.2.4 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5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短视频相关概念 |
2.1.1 知识类短视频的概念 |
2.1.2 内容生产模式 |
2.1.3 网络传播模式 |
2.2 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 |
2.3 网络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
2.3.1 信源可信度 |
2.3.2 信息质量 |
2.3.3 账号活跃度 |
2.4 集成学习算法介绍 |
2.4.1 决策树的特征选择算法介绍 |
2.4.2 同质集成 |
2.4.3 异质集成 |
第3章 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数据采集与处理 |
3.1 数据源的选取 |
3.2 数据获取的技术路线 |
3.3 获取相关数据搜索的关键词 |
3.4 数据采集 |
3.5 数据预处理 |
3.5.1 数据清理 |
3.5.2 数据变换 |
3.5.3 数据降维 |
第4章 模型构建与验证 |
4.1 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
4.2 短视频传播的评价指标 |
4.3 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
4.3.1 账号特征 |
4.3.2 视频特征 |
4.4 模型构建与调参 |
4.4.1 基于SVR的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预测 |
4.4.2 基于GBR模型的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预测 |
4.4.3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预测 |
4.4.4 基于Stacking模型的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预测 |
4.4.5 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 |
4.5 结论分析 |
4.5.1 集成学习算法对于传播效果的预测更加准确 |
4.5.2 账号特征对于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分析 |
4.5.3 视频特征对于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3)传媒化社会的传媒效应与“犯罪流”(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媒化社会的传媒效应对犯罪的影响 |
(一)考察传媒影响社会现象的方法:传媒的“场效应” |
(二)在传媒效应中认识犯罪现象的视角———“犯罪流” |
二、传媒化社会的传媒的“犯罪流”效应 |
(一)传媒的“犯罪流”效应在犯罪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
(二)当前社会条件下传媒的“犯罪流”功能 |
三、犯罪治理中的传媒“犯罪流”效应的控制 |
(一)注重社会控制能力与传媒化社会的特点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传媒效应带来的易于被犯罪所利用的漏洞 |
(二)在构建多元化传媒共存的传媒化社会中突出传媒传播的公益性、有序性与有责性 |
(三)不同传媒接受者的媒介素养日不均衡,将预防犯罪意识与能力培养纳入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培育之中 |
(四)注重对传播过程的控制,构建与传媒环境相适应的专业性和社会性的犯罪控制环境 |
1.犯罪控制环境的专业性构建。 |
2.犯罪控制环境的社会性构建。 |
结语 |
(4)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霍州市概况 |
1.1.1 地理概况 |
1.1.2 历史沿革 |
1.2 霍州方言及其研究现状 |
1.2.1 内部分区 |
1.2.2 语音系统 |
1.2.3 研究概述 |
1.3 汉语眼部嘴部词研究现状 |
1.3.1 眼部嘴部名词研究现状 |
1.3.2 眼部嘴部动词研究现状 |
1.3.3 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论文涉及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 |
1.5.1 语言理论 |
1.5.2 研究方法 |
1.6 体例说明 |
第二章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分析 |
2.1 眼部基本器官名词 |
2.2 眼部其他器官名词 |
2.3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第三章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分析 |
3.1 嘴部基本器官名词 |
3.2 嘴部其他器官名词 |
3.3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第四章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分析 |
4.1 眼部一般动词 |
4.1.1 眼皮基本动词 |
4.1.2 眼珠基本动词 |
4.2 眼部视觉动词 |
4.2.1 一般看义动词 |
4.2.2 远看义动词 |
4.2.3 短暂看义动词 |
4.2.4 责备看义动词 |
4.3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4.3.1 霍州方言眼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4.3.2 霍州方言眼部视觉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第五章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分析 |
5.1 嘴部一般动词 |
5.1.1 双唇基本动词 |
5.1.2 双唇受情态方式限制的动词 |
5.1.3 喉咙基本动词 |
5.2 嘴部饮食动词 |
5.2.1 一般类动词 |
5.2.2 用牙类动词 |
5.2.3 用牙龈类动词 |
5.2.4 用舌头类动词 |
5.2.5 用喉咙类动词 |
5.3 嘴部言说动词 |
5.3.1 一般类动词 |
5.3.2 闲聊类动词 |
5.3.3 夸耀类动词 |
5.3.4 反复类动词 |
5.3.5 欺骗类动词 |
5.3.6 责备类动词 |
5.3.7 争吵类动词 |
5.3.8 喊叫类动词 |
5.3.9 问答类动词 |
5.4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5.4.1 嘴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5.4.2 嘴部饮食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5.4.3 嘴部言说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第六章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
6.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
6.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 |
6.3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6.3.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
6.3.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
第七章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
7.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
7.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 |
7.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 |
7.4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
7.4.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
7.4.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
7.4.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
第八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 |
8.1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名词比较 |
8.2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动词比较 |
8.2.1 眼部嘴部一般动词比较 |
8.2.2 眼部嘴部功能动词比较 |
8.3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的修饰成分比较 |
8.3.1 眼部嘴部器官的修饰成分比较 |
8.3.2 眼部嘴部功能的修饰成分比较 |
第九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 |
9.1 关于词法特点 |
9.1.1 复合 |
9.1.2 派生 |
9.2 关于词义演变的特点 |
9.2.1 沿用 |
9.2.2 引申 |
9.2.3 转化 |
9.3 从GIS地理信息系统看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
9.3.1 语言相似度考察 |
9.3.2 语言传播路径构拟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期刊 |
(三)学位论文 |
附录一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
(一)眼部词汇 |
(二)嘴部词汇 |
附录二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相关复合词简表 |
(一)眼部相关复合词 |
(二)嘴部相关复合词 |
附录三 周边五县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
(一)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名词 |
(二)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动词 |
(三)周边五县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 |
附录四 发音人简况 |
(一)霍州及周边五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
(二)周边另外二十四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一)论文 |
(二)着作 |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5)网络游戏广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1 选题背景 |
1.2.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 |
1.3.2 国外文献 |
1.3.3 总结评价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网络游戏广告概况 |
2.1 网络游戏概述 |
2.2 网络游戏广告的定义 |
2.3 网络游戏广告的分类 |
2.4 网络游戏广告的发展 |
第3章 从传播者角度看网络游戏广告存在的问题 |
3.1 广告调研阶段 |
3.2 广告制作阶段 |
3.2.1 多个主体之间存在分歧 |
3.2.2 广告内容粗制滥造 |
3.3 广告投放阶段 |
3.4 广告效果评估阶段 |
第4章 从受众角度看网络游戏广告存在的问题 |
4.1 受调查者基本信息分析 |
4.2 对社会大众而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
4.2.1 弹窗骚扰问题 |
4.2.2 广告出现频次太高 |
4.2.3 广告内容低俗 |
4.2.4 有的广告内容太过暴力 |
4.2.5 广告含有欺骗性信息 |
4.3 影响学生的学习 |
4.4 对孩子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
第5章 网络游戏广告存在的监管问题 |
5.1 国内网络游戏广告监管现状 |
5.1.1 网络游戏广告监管的法律基础 |
5.1.2 网络游戏广告监管主体 |
5.1.3 网络游戏广告监管模式 |
5.2 国外网络游戏广告监管现状 |
5.3 我国网络游戏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
5.3.1 规范性依据不足 |
5.3.2 监管责任主体缺位 |
5.3.3 广告平台自律性差 |
第6章 网络游戏广告存在问题根源分析和解决办法 |
6.1 网络游戏广告存在问题归类 |
6.2 网络游戏广告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
6.3 网络游戏广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有关网络游戏广告问题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覆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主要工作及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需求分析 |
2.1 矿井WSN应用环境分析 |
2.2 矿井WSN定位需求分析 |
2.2.1 矿井定位存在的问题 |
2.2.2 集中式定位系统和分布式定位系统 |
2.2.3 矿井无线传感网的主要功能 |
2.3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3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TOA定位误差抑制 |
3.1 节点定位技术概述 |
3.1.1 节点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3.1.2 基本概念及定义 |
3.1.3 节点定位计算方法 |
3.2 定位算法分类 |
3.2.1 测距定位算法 |
3.2.2 免测距定位算法 |
3.3 衡量定位算法的性能指标 |
3.4 节点定位测距技术应用于矿井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矩形巷道电磁波衰减分析 |
3.4.2 形状因子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
3.4.3 仿真分析 |
3.5 矿井TOA定位多径效应抑制 |
3.5.1 煤矿井下多径效应 |
3.5.2 矿井磁负超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
3.5.3 矿井TOA定位多径效应抑制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蝴蝶优化的矿井WSN节点三维定位方法 |
4.1 引言 |
4.2 相关理论 |
4.2.1 蝴蝶优化算法 |
4.2.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4.2.3 遗传算法 |
4.3 蝴蝶优化的WSN节点三维定位方法 |
4.3.1 BOA优化定位算法 |
4.3.2 矿井下三维空间节点定位模型 |
4.4 性能分析 |
4.4.1 时延分析 |
4.4.2 能耗分析 |
4.5 实验仿真 |
4.5.1 本文定位方法性能分析 |
4.5.2 本文定位方法与其他算法性能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3D-Voronoi划分的WSN栅栏覆盖算法 |
5.1 引言 |
5.1.1 栅栏覆盖 |
5.1.2 节点覆盖模型 |
5.1.3 覆盖性能评价指标 |
5.2 网络模型与定义 |
5.2.1 网络模型 |
5.2.2 问题描述 |
5.2.3 相关定义 |
5.2.4 3D-Voronoi模型 |
5.3 算法设计与步骤 |
5.3.1 虚拟力相关定义 |
5.3.2 虚拟力分析 |
5.3.3 节点之间相互作用力 |
5.3.4 目标事件对节点引力 |
5.3.5 边界障碍物与节点间斥力 |
5.3.6 基于3D-Voronoi的WSN栅栏覆盖算法 |
5.4 算法与性能分析 |
5.4.1 覆盖度分析 |
5.4.2 能耗分析 |
5.5 实验仿真及分析 |
5.5.1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 |
5.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3 相关算法实验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6 压缩感知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
6.1 压缩感知基本理论 |
6.2 分布式压缩感知基础 |
6.3 压缩感知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方法 |
6.3.1 压缩感知约束等距模型构建原理 |
6.3.2 基于约束等距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模型 |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4.1 模拟仿真测试 |
6.4.2 误差特性分析 |
6.4.3 算法定位性能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相依网络理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复杂网络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1.2.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的研究现状 |
1.2.3 相依网络理论视角下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性优化的研究现状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编排 |
第二章 相依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的应用 |
2.1 相依网络的研究现状 |
2.1.1 相依网络的发展 |
2.1.2 渗流理论 |
2.1.3 相依网络的子网络 |
2.1.4 相依网络的相依边 |
2.1.5 相依网络的组合方式 |
2.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 |
2.2.1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 |
2.2.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模型 |
2.3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鲁棒性优化研究 |
2.3.1 增设自治节点 |
2.3.2 故障恢复 |
2.3.3 调整单侧结构、依存边 |
2.3.4 保护脆弱节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节点配置优化设计 |
3.1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 |
3.1.1 物理层建模 |
3.1.2 信息层建模 |
3.1.3 相依关系建模 |
3.1.4 研究的假设说明 |
3.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级联失效模型 |
3.2.1 非线性负载容量模型 |
3.2.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 |
3.3 节点配置优化策略 |
3.3.1 节点配置比例 |
3.3.2 连边方式分析 |
3.3.3 节点配置优化策略 |
3.4 节点配置策略在华中某省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的仿真分析 |
3.4.1 电力负荷优化 |
3.4.2 系统鲁棒性优化 |
3.5 节点配置策略在IEEE118 节点系统中的仿真分析 |
3.5.1 电力负荷优化 |
3.5.2 系统鲁棒性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进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式与脆弱性分析 |
4.1 基于实际部署规律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式 |
4.1.1 电力网建模 |
4.1.2 信息网建模 |
4.1.3 电力网与信息网相依关系建模 |
4.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级联故障模型 |
4.2.1 电力网的节点故障 |
4.2.2 信息网的节点故障 |
4.3 DB(Degree and Betweenness)攻击函数 |
4.4 脆弱性分析 |
4.4.1 脆弱性测度 |
4.4.2 脆弱性分析流程 |
4.5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5.1 不同故障模型的对比 |
4.5.2 不同攻击策略的效果对比 |
4.5.3 攻击不同子网络的效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 ——以2010-2018年新浪微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春节文化的传播研究 |
二、微博的传播机制研究 |
三、微博传播中的话语变迁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微博中的春节传统文化传播机制和话语变迁概述 |
第一节 春节传统文化微博传播的主题 |
一、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元素 |
二、春节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二节 春节传统文化的微博传播机制概述 |
一、微博传播机制的定义 |
二、微博传播机制要素 |
第三节 春节传统文化的话语变迁 |
一、话语与话语的理论 |
二、春节传统文化话语变迁研究概述 |
第三章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研究对象选择 |
第二节 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播主体 |
一、微博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
二、意见领袖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播 |
三、官方话语场和民间话语场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播 |
第三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内容分析 |
一、春节传统文化内容传播文本分析 |
二、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内容变化 |
三、春节传统文化的微博符号化传播 |
四、春节传统文化传播内容趋于娱乐化、碎片化 |
五、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社交性 |
第四节 微博作为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分析 |
一、春节传统文化多样化信息发布方式 |
二、春节传统文化的裂变式传播途径 |
第五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受众群 |
一、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弱关系”传播 |
二、微博受众的群体性 |
三、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全民狂欢景象 |
第六节 微博传播对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的影响 |
一、微博传播机制对春节传统文化官方和民间话语的影响 |
二、微博传播机制对春节传统文化话语宏观呈现的影响 |
第四章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话语变迁研究 |
第一节 样本选取说明 |
一、样本选取依据 |
二、样本选取范围 |
第二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话语变迁宏观呈现 |
一、2010 年-2012 年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话语的初期发展 |
二、2013 年-2015 年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话语的发展和变化 |
三、2016 年-2018 年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话语的传承和创新 |
第三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话语变迁分析 |
一、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的微博传播特征变化 |
二、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的宏观结构变迁 |
三、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空间变化 |
第四节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话语变迁原因分析 |
一、社会历史原因 |
二、微博环境原因 |
三、网民个人原因 |
第五章 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反思 |
第一节 微博传播机制下的春节传统文化话语传播机遇 |
一、春节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
二、春节集体记忆的话语实时记录与分享 |
三、微博对春节传统文化传播符号的创新发展 |
四、微博传播机制下春节传统文化传播的年俗观念改变 |
第二节 微博传播机制下的春节传统文化话语传播挑战 |
一、传统的春节文化话语被弱化 |
二、春节传统文化话语在微博中的仪式消解 |
三、微博传播机制下春节话语的内涵流逝 |
四、外来文化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冲击 |
第三节 对微博传播机制下的春节传统文化话语的建构反思 |
一、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传播中的议题创新 |
二、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建构中的调适 |
三、春节传统文化与微博新民俗文化的互动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9)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及传播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内容及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五) 论文创新点 |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一) 网络表情符号 |
(二) 表情包 |
(三) 虚拟语境 |
(四) 符号化生存 |
(五) 符号互动理论 |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及发展现状 |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 |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现状 |
1. 第一代:字符式表情符号 |
2. 第二代:图标式表情符号 |
3. 第三代:图片式表情符号 |
4. 第四代:视频式表情符号 |
5. 第五代:自定义表情符号 |
三、网络表情符号流行及原因分析 |
(一) 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1. 调查问卷设计 |
2. 数据收集结果 |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 |
1. 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表现 |
2.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分析 |
(三) 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
1. 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
2. 客观社会媒介表达的需要 |
3. 媒介文化视觉化转向 |
四、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能与负面影响 |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能 |
1. 传递信息功能:编码解码过程简单易懂 |
2. 视觉表达功能:读图时代满足娱乐诉求 |
3. 情感宣泄功能:娱乐狂欢及身份的建构 |
4. 突显个性功能:对主流文化温和式对抗 |
5. 象征修辞功能:传达表征意义隐喻作用 |
6. 模拟现实功能:在虚拟空间中搭建情境 |
7. 经济文化功能:具备潜在的及附加价值 |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负面影响 |
1. 产生传播隔阂 |
2. 冲击文字表达 |
3. 趋向低俗冗余 |
4. 出现道德滑坡 |
5. 造成侵权行为 |
五、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前景与规范原则 |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前景 |
(二) 网络表情符号的规范原则 |
1. 尊重传播规律,遵从传播规范 |
2. 遵守法律法规,防止侵权行为 |
3. 平台发挥“把关人”作用,落实事后追惩制度 |
4. 用户提升自律意识,强化道德规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媒体的选择 |
1.5.2 研究主体的范围界定 |
1.5.3 研究样本总量与采集方法 |
2 叙事理论下的领导干部媒介形象概述 |
2.1 叙事理论与媒介形象叙事 |
2.2 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本质 |
2.2.1 公共性的社会形象 |
2.2.2 物理形象与人格形象的统一 |
2.3 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结构模式 |
2.3.1 言语与非言语的符号叙事 |
2.3.2 拟态环境的立体叙事 |
2.3.3 外在形象的视觉叙事 |
2.3.4 媒介传播的多元叙事 |
2.4 传统媒体下的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 |
2.4.1 官方限知视角与新闻视角协同叙事 |
2.4.2 主流新闻媒体的单向叙事 |
2.4.3 以视听画面为场景依托的叙事情境 |
2.4.4 叙事风格通稿化,结构固化单一 |
2.5 本章小结 |
3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分析 |
3.1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叙事目的 |
3.1.1 立体建构真实干部形象 |
3.1.2 客观体现领导干部行政效能 |
3.1.3 着重强调传播内容与价值 |
3.1.4 传播政见与党政思想 |
3.2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叙事视角 |
3.2.1 多元化与多维度相互协同 |
3.2.2 高度迎合新媒体媒介仪式感 |
3.2.3 拟态平等视角下的新闻叙事 |
3.2.4 切实吻合公众内生需求 |
3.2.5 情感色彩浓厚的主观叙事 |
3.3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叙事结构 |
3.3.1 以图片+文本为主的叙事语境 |
3.3.2 依托网络平台同步共振社会舆论的叙事情境 |
3.3.3 把握中心脉络的叙事模式 |
3.3.4 政治层面与社会层面双重结合的叙事原则 |
3.3.5 传播内容密集性重复交叉的叙事文本 |
3.4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叙事修辞 |
3.4.1 延续主流媒体真实客观的事实型修辞 |
3.4.2 借助大数据技术立体叙事的功能型修辞 |
3.4.3 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模态叙事的符号型修辞 |
3.5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价值体现 |
3.5.1 拓宽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认知维度 |
3.5.2 推动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符号化解读 |
3.5.3 加强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议题聚焦度 |
4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反思与展望 |
4.1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反思 |
4.1.1 叙事风格个性化易导致政治娱乐化 |
4.1.2 人情味浓厚易导致叙事语言失衡 |
4.1.3 媒介属性宽泛易造成形象“解构” |
4.1.4 新媒体叙事环境易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被歪曲受损 |
4.2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叙事的展望 |
4.2.1 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叙事模式,满足受众需求 |
4.2.2 加强新媒体平台管理,营造理性叙事环境 |
4.2.3 坚持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相统一的叙事规范 |
4.2.4 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丰富叙事内容 |
4.2.5 领导干部应树立能力本位意识,提升媒商素养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陕西省领导干部微博平台检索结果部分样本呈现 |
附录B: 陕西省领导干部微信平台检索结果部分样本呈现 |
附录C: 西安市领导干部微博平台检索结果部分样本呈现 |
附录D: 西安市领导干部微信平台检索结果部分样本呈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反看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腾讯体育中国女排的传播策略研究[D]. 陶玉洁.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知识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Bilibili客户端英语学习类为例[D]. 张颖.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传媒化社会的传媒效应与“犯罪流”[J]. 王志强,刘园园.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9)
- [4]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D]. 赵雪伶. 山西大学, 2020(12)
- [5]网络游戏广告问题研究[D]. 朱超. 新疆大学, 2020(07)
- [6]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覆盖研究[D]. 王旭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
- [7]基于相依网络理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鲁棒性优化研究[D]. 马斐.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8]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 ——以2010-2018年新浪微博为例[D]. 秦僮.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及传播功能研究[D]. 吴娟. 长安大学, 2019(01)
- [10]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叙事研究[D]. 赵敏.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