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辉1,赵龙奎2
1.新疆霍城县中医医院, 835200
2.新疆布尔津县人民医院,8366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规律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方案对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其中痉挛性偏瘫28例,弛缓性偏瘫24例,总结选穴规律,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总有效43例,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主要选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与其他经穴相配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不同分类患者部分经穴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选穴
脑卒中即中医学中风症状,该类病症诱发原因复杂,以脑动脉系统或静脉系统病理变化为表现特征,多见于老年人群,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感觉、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其中中风所致偏瘫给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促进偏瘫康复,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近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针灸方案治疗该类病症的效果获得了临床的广泛认可,治疗效果以肌张力是否恢复,肌力是否正常,偏瘫步态矫正情况,患者自觉的酸麻胀痛感是否减轻,患者活动时是否较前省力等为标准。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针灸治疗该类病症的选穴规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52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为脑卒中,为血管性病变引起,且符合中医所致偏瘫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患者视听觉均正常,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由其他原因所致偏瘫患者予以排除。根据所处阶段,痉挛性偏瘫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为55~78岁,平均为(61.4±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6例,糖尿病?(添加几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病12例,(是否可以删除)高血脂3例;弛缓性偏瘫2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为55~79岁,平均为(61.5±3.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4例,冠心病6例,脑血管病10例,高血脂2例。两类患者基线资料对照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制定针灸治疗方案,对两类患者进行辩证施治,痉挛性偏瘫患者选穴以十四经穴为主,即取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随后对肩髃、曲池、阳陵泉、合谷、外关、三阴交、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干预;弛缓性偏瘫患者选穴以十四经穴为主,随后对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外关、环跳等穴位进行干预。对两类患者针灸穴位选择情况和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3统计学处理
所获资料均用SPSS14.5软件包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对其进行定性分析,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标准,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本组52例中风偏瘫患者,经针灸治疗,显效11例,有效32例,无效9,总有效率为82.7%,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5/28),选穴情况见表1;弛缓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为75.0%(18/24),选穴情况见表2。两类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选穴种类及频次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
表1 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频率在30%以上的穴位统计
3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机制与人体脏器功能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均有一定关联,中风所致偏瘫的主因则为风、虚、火、瘀,从经络学分析,病位由经络涉及五脏六腑,选取配方应着眼于经络,作为人体经络的主体,十四经脉在针灸治疗中起到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可选择循经取穴、辩证取穴等方法,同时又要坚持“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2-3]。随着病情的进展,中风患者肢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失调状态,针灸选穴也有有所侧重,明确选穴规律,更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本组研究中,选取的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根据经历阶段将其分为痉挛性偏瘫(28例)和弛缓性偏瘫(24例),均给予针灸治疗,选穴结果显示,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其中痉挛性偏瘫主要选用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阳经,弛缓性偏瘫主要选用同时辅以肩髃、曲池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和督脉,与其他经穴配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治疗结果显示,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提示针灸治疗中风所致偏瘫的效果较为显著,其中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更为理想,在这方面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如晁储然[4]在同类研究中得出,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的有效率为81.3%,治疗中风所致迟缓性偏瘫的有效率为75.0%,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为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还有待扩大研究样本。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理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应从中风发病机制入手,着眼于整体,对痉挛期和弛缓行软瘫期两个阶段的患者,循经选穴,辩证施治,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荣,许能贵.针灸治疗中风选穴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2(4):819-823.
[2]张义,任玉兰,王兴丽,等.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9):61-64.
[3]吴粮葶,李瑛,任玉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J].中国针灸,2013,10(2):125-130.
[4]晁储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规律的研究分析[J].临床与转化医学,2015,2(8):87-88.
论文作者:田建辉1,赵龙奎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弛缓论文; 痉挛性论文; 规律论文; 曲池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