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走向理论自觉的文化哲学(笔谈)——论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自觉论文,理论论文,笔谈论文,这个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文化哲学逐渐成为哲学研究当中的“热点”和“兴奋点”。无论是对人类自身理性的反思和检讨,还是对西方哲学史进程的总体把握,文化哲学理应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研究视域。因而,回顾和反思西方哲学史上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和发掘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和思想脉络,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文化哲学的内涵,审视和批判现代西方文化危机,重建人类现代化的价值理性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哲学思想,努力探求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全新视角和维度,从而为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
一、西方文化哲学演变的基本线索
文化哲学是现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向。在西方哲学史上,维柯、康德、新康德主义、哲学人类学、人类文化哲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文化哲学的研究主题。但是,19世纪以前,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追求普遍性知识为特征的思辨意识哲学。从新康德主义开始,以探求生命价值意义的文化哲学的理解范式才开始成为哲学的主题。文化哲学的形成在时间上晚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它的哲学转向与语言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思想流派的转向虽然同时进行,但并不是其中某一个流派独立完成的,甚至在其转向过程中,人们也并没有自觉地把“文化哲学”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述出来。在西方哲学史上,对文化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有如下几个思想流派:
1.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与黑格尔对文化概念的阐述,已经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蕴。在《判断力批判》与《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康德详细论述了文化与自然的对立,明确区分了“自然的人”与“文化的人”。他认为:人与文化是相互生成的关系,人自己创造物,就是文化。康德还提出了文化的三个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自我存在以及人类社会文化的实现途径,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分析,他突出强调了文化在人的主体建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张力问题。此外,康德区分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指出,“文明”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技术性的事物,而“文化”则是人类内在的、深层的本质力量的精神。与康德不同,黑格尔则把对文化的理解融入到理性绝对精神当中,绝对精神发展到每一个阶段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称为“文化”。在他的历史哲学当中,文化被规定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我们看到,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哲学还主要局限于阐释文化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区别和对立,从本质上而言,他们关于文化的强调是同其哲学体系对主体性的张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崇拜逻辑论证严密的思辨意识哲学仍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特征。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概念虽然没有对主体意识的根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它却为以后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的产生提供了问题域,同时,也为新康德主义文化哲学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前提。
2.如果说德国古典哲学只是提出了文化的概念,那么,以泰勒、摩尔根、本尼迪克特和马林诺夫斯基等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家以及以兰德曼、舍勒为代表的文化哲学人类学家,则通过对文化起源的挖掘和文化本质的界定,从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实证层面上,印证了文化哲学产生的必然。他们从文化的本质入手,寻找人类的存在的特征,重视文化在人之为人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文化作为区分人与非人的标准,提出“人是文化的创造物”。特别是,本尼迪克特和马林诺夫斯基,区别于早期文化人类学一般文化现象的研究,对具体的文化演进、文化模式、文化功能也进行了深入论述,认为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个体和民族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这样,文化人类学逐渐进入到文化类型、文化模式等哲学范式的研究层面上,开始触及到了文化哲学研究范式的主题。
3.在世界历史由地域时代向全球化时代转化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国家等地域文化相互作用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促使思想家们从文明更替、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和探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斯宾格勒、汤因比、雅斯贝尔斯、亨廷顿等。他们从文明(文化)划分和演变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及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强调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历史界定为文化有机体的兴衰更替。哲学家们认为,文化构成了各个民族生存结构内在的本质和基础,因此,不同结构的社会在群体组成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他们将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形式或文明形态归纳为不同的类型,或者将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依据地域、传统等分成不同类型,然后对这些不同的文明类型进行比较研究,从比较分析中对他们所推崇的文明类型或文化形式进行深层的文化批判,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前途。这种比较的研究方法,客观上要求哲学家们不仅要认真研究不同文明形态(或是文化形式)的具体差异,而且还要对整个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运行机理及其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剖析。可以说,这种研究方式区别于单纯对具体文化现象的研究,在历史哲学领域促成了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产生。
4.面临西方现代科技理性的普遍化所带来的弊病,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以及萨特等则从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人的自由与责任出发,通过反思和批判理性化进程,把个体状态的人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和剖析,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工业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扭曲,形成独特的文化批判理论。例如弗洛伊德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的本能与文明的内在联系,而法兰克福学派则侧重批判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对人性的摧残。他们的文化哲学理论因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各具特色、相互影响,成为了西方文化哲学中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的组成部分。这种关注个体存在、生命价值意义的西方文化批判理论在内涵上印证了文化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的思维理解范式,它更是一种人之存在的应然状态。
5.除了反工业文明所带的社会和文化弊端以外,20世纪的思想家们也在积极探索导致技术异化与文化危机的深层原因。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里明确指出,文化的危机导致了欧洲的科学危机,欧洲文明的危机体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危机。只有将生活世界作为人之存在的意义基础,在文化危机中失去的人的价值才能复归,并提出“现象学还原”理论,对事物加以“本质直观”,以期达到对文化“根基”的重建。因此,“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使胡塞尔实现了对传统意识哲学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的彻底颠覆,他从深刻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出发去剖析欧洲科学危机,因此,对20世纪的文化哲学自觉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但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没有走向批判的文化哲学,他还是在用超验的方式去解决经验的问题,还是在意识哲学的思维范式里进行着形而上学的建构。
6.真正促进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生成的思想流派是新康德主义。西方近代理性化进程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文化科学的自然科学化,文化科学被实证科学所支配。针对这种情形,维柯、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卡西尔等思想家提出,现实的世界应该分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因而应当区分开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并且认识到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应该采取不同研究方法。他们主张恢复文化科学的合法性,消除哲学的自然科学化,把文化哲学从思辨意识哲学的理解范式中解放出来。特别是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把先验主体对于对象(包括自然和文化对象)的评价当作统一全部哲学的基础和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标准,把对文化历史事件的评价当作哲学的主要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思辨意识哲学的思维方式,否定了实证科学方法在人文科学的解释上的合法性。而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卡西尔则对文化哲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发,重新确定了哲学研究的主题,即各种符号形式——语言、神话、艺术、科学等等。通过对符号形式的哲学提升,卡西尔弥补了康德哲学中主体意识的无根基缺陷,把康德对人类的纯粹理性批判扩大到整个文化形式的批判,创立了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文化哲学体系。总的说来,如果说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类学与文化学的实证层面上触及到文化哲学的研究主题,那么新康德主义则是从人类哲学理性的内在分化出来的、通过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探寻开始自觉地推动哲学理解范式的转变。从新康德主义的文化哲学以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嬗变,由对本体论和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的纠缠转到了对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生活世界的关注,从而完成了从思辨意识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
由于篇幅所限,还有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没有涉及。另外,在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舒茨、哈贝马斯也对生活世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他们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推动了作为哲学理解范式的文化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二、西方文化哲学理论自觉的启示
通过研究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哲学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特征,但是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却始终贯穿着一条哲学理解范式转变的主线。
1.文化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解范式。尽管在哲学产生之初,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早已进入哲学家的视野,但是从古希腊哲学产生起,经过中世纪的宗教哲学、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哲学的研究范式一直为追求理性逻辑、绝对真理、普遍规律的形而上学的思辨的意识哲学所支配。这种无视人类生活意义,无视人类历史特殊性的意识哲学思维范式,势必会被关注人类生存、追寻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所代替。因此,在思维范式的层面上去理解文化哲学,就会看到,文化哲学不是部门哲学,它区别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等形形色色的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具体的文化理论和文化观点,同时,它也不应该是以人类的文化特质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哲学理论和思潮。文化哲学是我们进行哲学理解的一种思维范式。因为在哲学思考中,不仅研究对象是非常重要的,怎么研究、研究的思维方式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具体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文化哲学就是要研究内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领域中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
目前学界有许多研究还是把文化哲学视为各种具体部门哲学中的一种,或是西方现代哲学发展进程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类似于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法哲学、价值哲学的理论分支,认为文化哲学主要是对人类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从这种层面上理解的文化哲学仅仅局限于研究精神、观念、艺术、宗教等文化现象领域,而没有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研究和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没有从总体上去把握人类的文化现象,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反思和整体把握。“文化哲学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其他哲学学科或分支领域的特殊的哲学研究领域,而是贯穿于或渗透于其他哲学领域之中的哲学视野或哲学境界。因此,不仅在传统哲学中不存在独立的文化哲学形态,即使在20世纪,文化哲学也是贯穿于存在主义、哲学人类学、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之中的哲学视野和哲学活动”[1] (P20)。因而,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来界定的文化哲学与各种具体的“部门哲学”不一样,它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去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探讨人文现象的内在运行机制,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今后哲学研究的价值切入点,即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历史,回归体现人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生活世界之中。
2.文化哲学与生活世界。从德国古典哲学以后,西方现代哲学诸流派致力于从不同的理论研究层次上打破基于自然科学理性化运动所建构“齐一化”与“标准化”的世界图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世界保留空间。传统的意识哲学思维范式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样狭小的领域当中,这势必会导致西方科学主义思潮泛滥的世界图景的片面化和单调化。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开始反思为什么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自身的处境会每况愈下?西方的思想家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危机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丧失,实际上来源于旧的意识哲学范式所造成的自然科学化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理论范式完全支配了传统思辨意识哲学的思维范式,完全否认了人的存在的特殊性,忽视了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所以,人类存在要重新恢复意义,消除文化危机,就需要一种超越追求普遍真理的、意识哲学的思维范式,摆脱人文科学、人类生活的自然科学化,在“人的文化图景的总体性的大环境中另辟蹊径”[2] (P7)。因而,作为新的哲学思维范式的文化哲学,其价值取向是回归到人类生存其中的、鲜活的生活世界。把生活世界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人的社会结构在其中得以生成的意义结构和文化结构,只有把哲学的研究基点立足于生活世界,人的存在意义、价值的结构才能确立起来,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自由维度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哲学……代表着理性向生活世界的自觉的回归,它把研究的目光从理性的逻辑和人的意识领域转向人之生存的意义世界、价值世界、人文世界,揭示文化作为人的行为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建立起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理解范式和一种以文化模式的演进为深层机制的历史解释模式。因此,文化哲学不是‘高处不胜寒’的思辨的理性王国,而是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1] (P2)总之,文化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不仅突破了传统意识哲学思维范式的牢笼,而且也为我们深刻开展20世纪的西方理性文化危机的批判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3.当下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反思。中国的哲学思维,一直具有比较明显的人文特征,但是,严格来讲,在中国哲学史上尚未出现西方哲学史上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这与中西方所处的大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在西方哲学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论是意识哲学还是文化哲学哪一种哲学范式占据主导地位,它们都处于具有历史感的(斯宾格勒)、理性主义的文化背景之下,哲学范式的转化,也体现了人类理性不断深化、自觉的必然阶段。而中国的文化背景则是以主张“天人合一”的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非历史感的、自然主义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中西方对文化哲学理解的不同。与西方的文化哲学相比,在研究对象上,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价值选择,在文化冲突与选择中,他们更多地去论证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例如,对文化哲学论述较多的现代新儒家侧重于中西文化的比较。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把文化界定为“生活的样法”,在比较了中国、印度、西方三种文化模式之后,指出未来的文化走向是中国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到对人的生存和历史演进本质性维度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哲学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但是,文化哲学不是作为研究范式,而是作为部门哲学首先在国内兴起。关于文化哲学,国内大部分学者还是把它界定为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思考,甚至是对文化现象的简单描述。由于思维范式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意识哲学范围内,所以,对于西方借鉴过来的理论以及国内新兴的哲学领域,许多哲学阐释仍然会陷于抽象的理论描述,脱离开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赋予历史以文化内涵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应自觉地实现哲学理解范式的文化哲学转向,以此来反思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和历史进步奠定人文主义精神基础。
标签: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文化哲学论文; 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科学思维论文; 哲学家论文; 康德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范式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