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索分娩镇痛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24 例产妇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静脉麻醉组(142 例,静脉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组(182例,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 静脉麻醉组产妇的NRS 评分、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泌乳素水平、产后出血、腰背痛发生率及 Bromage 评分均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新生儿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NACS 评分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结论 静脉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椎管内麻醉,能缓解疼痛,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娩镇痛;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
分娩疼痛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时子宫阵发性收缩、胎儿娩出时压迫产道对宫颈、会阴部等部位造成的牵拉及产妇的不良情绪等[1]。因此,为了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改善分娩结局,临床在分娩时多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2]。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有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但具体应用仍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方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临床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提供可靠依据,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 2017年6月医院产科收治的 324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静脉麻醉组(142 例)和椎管内麻醉组(182 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单胎足月妊娠;均为初产妇;未合并其他产科疾病;无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相关禁忌证;自愿要求采用分娩镇痛。排除标准:双胎、多胎妊娠者;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不适合阴道分娩者;对本次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有腰椎手术史者、腰椎和盆骨带区骨折、脊柱畸形等腰背疾病者及不愿意配合本研究者。静脉麻醉组产妇年龄 25~38 岁,平均(32.1±4.6)岁;孕周39~41周,平均(39.4±6.2)周。椎管内麻醉组产妇年龄26~37岁,平均(31.8±4.2)岁;孕周 38~42 周,平均(39.7±5.8)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椎管内麻醉组镇痛方法。于第一产程活跃初期对产妇进行镇痛干预。从 L3~4 间隙进行穿刺,按照先硬膜外腔、后蛛网膜下腔的顺序进行穿刺,待有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成功。然后置入导管,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 0.1%罗哌卡因(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03636)+硬膜外腔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厂家: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23298)0.5 μg/mL。在此过程中注意控制麻醉平面,微量泵控制流速为 5~10 mL/h;且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调整用量,直至镇痛效果满意。宫口 全开后停止注射药物,在胎儿分娩后继续给药,直至第三产 程结束。全程注意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
1.2.2 静脉麻醉组镇痛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静脉麻醉组镇痛干预开始时间与 椎管内麻醉组相同。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并对产妇进行鼻导管 吸氧。然后开始静脉用药,采用自控输注泵输注盐酸瑞芬太尼(厂家: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23423)1 mg/mL,输注速度为 5~10 mL/h,负荷量为 3 mL,锁定时间 5 min,于每次宫缩前控制给药。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调整用量,直至镇痛效果满意。宫口全开后停止注射药物,在胎儿分娩后继续给药,直至第三产程结束。全程注意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包括疼痛评分、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采用 11 点数字评分法(NRS)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其中“0”点为无痛,“10”点 为剧烈疼痛。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产后 24 h 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 1 个月腰背痛发生情况及运动功能。采用罗氏 cobase 411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出血标准:产后 24 h 内出血量超过 500 mL。腰背痛发生情况根据产妇自述进行统计。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romage 评分进行评价,0 分为无运动神经阻滞,1 分为不能抬腿,2 分为不能弯曲膝部,3 分为不能弯曲踝关节[3]。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心动过缓、窒息、窘迫发生率及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ACS 评分),评分包括 20 项,满分为 40 分,>35 分为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均经过相应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比较 静脉麻醉组产妇的 NRS 评分低于椎管内麻醉组,镇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均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产后出血、腰背痛发生率及 Bromage 评分均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
2.2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静脉麻醉组新生儿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NACS 评分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的过度疼痛会对产妇本身及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分娩疼痛主要是来自于子宫阵发性收缩、宫颈及会阴部等部位过度扩张等。目前,临床多通过实施镇痛来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进而提高母婴结局[2]。分娩疼痛会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且可激活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抑制血清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减少乳汁分泌[4]。因此,需选择有效的镇痛方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临床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主要考虑以下方面:对母婴结局影响较小、用药量少而效果明显、避免过度抑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尽管椎管内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单一腰麻或硬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摆放合适的体位,会增加产妇的疼痛感;另外该麻醉方式需反复穿刺、多点穿刺,会引起产妇的应激反应[5]。静脉麻醉通常采用瑞芬太尼,其镇痛作用较强,在机体中可被迅速水解,起效时间快,而控制较低流速、持续用药可延长其作用时间,且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不会在机体内蓄积[6]。虽有研究报道,静脉注射更易对新生儿造成影响,但是只要控制好流速及用量,即可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7]。另有研究发现,椎管内麻醉的反复穿刺会增加产后腰背痛的发生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麻醉组产妇的 NRS 评分低于椎管内麻醉组,镇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均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高于椎管内麻醉组,产后出血、腰背痛发生率及 Bromage 评分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新生儿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NACS 评分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提示静脉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母婴结局。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未对分娩过程中不同产程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改进试验方案,更加详细地进行对比研究,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静脉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腰硬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观察及护理212 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1):186.
[2]李媚娟,徐琼,李妹燕.分娩疼痛机制与常用分娩镇痛方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2):125-129.
[3]周菲.相同剂量 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2%盐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甘肃医药,2014,33(1):11-14.
[4]孙建玲,张宝林,沈卫红.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68-169.
[5]高敏.剖腹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正中穿刺与侧入穿刺术后应激状态 和腰痛发生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88-89.
[6]杨云萍.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36-2737.
[7]周毅峦.椎管内麻醉在产科手术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3):119-120.
[8]姚娟,孙建良.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预防与处理[J].国际麻醉学 与复苏杂志,2013,34(7):651-654
论文作者:王勇,赵爱兵※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椎管论文; 产妇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评分论文; 产后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