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213000
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质量就是最核心的要素,因为其直接关乎到行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质量隐患,因此我没有必要对公路路基质量采用针对性的检测技术。为了全面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以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公路路基质量检测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更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地质雷达;公路路基;质量检测
引言: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速公路也频繁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是由于不同的路基质量问题而引发危害层出不穷,对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非常不利。而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检测方法,应用在公路路基质量检验中能够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质量的检测精度。本文主要用于这种技术在公路路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1、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检测应用流程
1.1前期判断
在应用地址雷达检测技术对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前,首先要正确判断出对检测公路是否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同时要详细记录公路工程质量破损问题。比如,公路路基所出现的破损是否对正常行车有严重影响,路基是否存在裂缝或比较严重的断板问题,是否在地板上面出现脱空质量问题等。经过仔细检查,假如出现上述所说的相关质量问题,那么为了全面防范质量隐患问题的爆发,就有必要及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1.2选择测点
经过对上述公路路基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公路情况应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合理检测。比如,针对道路面板存在的脱空问题,检测其地面在遇到大荷载客车时是否会出现面板翘起、晃动以及某些建造材料出现脱落的现象等。如果公路路面板上出现脱空问题,根据相关实践事实经验和基本理论知识可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路面常年遭受雨水的腐蚀或者行车超重而造成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就要选择在路面板的联接部位处作为检测重点。
1.3调整参数
如果中心频率的高低值在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时候一直保持正常,此时我们并不能认为相应的雷达探测深度非常正确,还要对所获得的全部检测结果进行合理比较,探测深度要从这些结果中选出最佳贴合实际的结果。此外,要把各个地质层中的地质信息,包括振幅特性和时频特征等进行详细记录。为了全面保障实际探测结果非常准确与可靠,在选择地质雷达检测设备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4数据分析
在选用合适的地质雷达检测器取得所需要的探测数据之后,对其进行有效计算处理就要借助于GSSI等软件。同时也需要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对所得结果进行再次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同时也确保了两次数据处理的统一性,更好实现对公路工程路面状况的有效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检测公路路面厚度
在实际中我们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在路面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施工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要求规定的路面厚度进行操作,这对公路路面施工质量影响非常不利。因为在现行公路质量评定中,路面厚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合理检测公路路面厚度。例如,在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某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进行检测时,采用1G空气耦合天线,在宽度为80米的行车道剖面上选择三个取芯,并标定出其中一个钻芯样的本身厚度与雷达传播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出另外两个的厚度。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出的两个钻芯雷达波检测厚度和实测厚度误差非常小,那么证明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与相关要求与规范非常符合。
2.2检测公路路面病害
通常在公路工程进行通车运行后,公路路面的长时间使用、超负荷的汽车以及日益增加的通车数量,都会使公路路面出现不同的质量病害。而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不仅可以为改扩建施工和公路路面养护施工提供必要依据,还可以对公路病害的原因及具体位置进行有效探明。例如,某段公路在某高速公路上正常通车运行之后,路面上出现了许多隐患,在对这些病害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之后,发现该段公路为沥青层+水泥混凝土板+基层的面层结构。再用雷达图像处理和分析,把该段公路的具体病害归纳如下:①基层顶面松散质量病害,如果选择了压力都不足且选配不合理的公路基层材料进行对路面施工时,就很容易使公路基层顶面在受到行车挤压或者遭受雨水侵袭时,使混凝土底板出现漏空或公路基层顶面出现松散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在左右副行车道中发生的非常多;②公路结构层或者基层出现滑移现象。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公路局部地段在行车高荷载作用下,进一步加剧了已经出现基层沉降或路基沉降问题,使得整个公路路面的结构层发生了整体滑移现象;③公路路基沉陷问题。由于在整条公路的局部路段出现了路基沉陷问题,这些问题使路基基层顶面出现较大的起伏,从而导致公路基层存在坍落问题对实际公路路基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3、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检测误差分析
3.1反射信号时间误差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对该技术的实际检测应用中存在的误差进行详细分析与处理。那么有必要让相应检测人员记录好检测的起始时间点,同时时间起点为雷达反射信号的实际触发点,对反射时间差记录结果准确性进行确定,这样才能确保该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全面确保反射信号时间测定质量,需要应用适宜方法进行零点标定,这样才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标定公路结构介电常数
通常,电磁波传播的实际传播速率往往受到公路结构介电常数的直接影响。因此测量人员要采用钻芯厚度标定法、反射波推导标定法以及数据计算模型标定法等,对其做好标定工作以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相应介电常数的正确率。此外,因为公路施工材料的纵坡或者均匀度会随着介电常数的标定法而发生相应改变,为了全面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的质量,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4、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工程中常用的无损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为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其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准确判明公路质量的病害,同时也可以对工程中质量缺陷快速发现,为公路病害防治提供相关参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有必要结合实际公路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确保该检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帆,王琼.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运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85-86.
[2]达明.试析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7(05):62-63.
论文作者: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公路论文; 地质论文; 路基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路面论文; 质量论文; 病害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