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61
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在对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改善对策,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及环境因素,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处理对策
血液净化中心主要收治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作为特殊的治疗场所,在对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护理安全是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考虑的头等大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好坏的标志,也是衡量血液净化中心管理水平的标准[1]。在护理过程中,一些极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9.4±2.3)岁。并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38.3±2.2)岁。对照组1年一共透析7150次,观察组为7230次。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可得均P>0.05,即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安全因素
①护理人员自身问题。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低年资人员,对于技术的掌握、护理经验、工作责任心、协作能力等均较缺乏,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容易与患者发生摩擦,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大力发展,新技术与新设备逐渐进入我院,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学习能力差,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导致护理安全问题频发。部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的了解不全面,经常在不注意责任书内容的前提下盲目签字,导致最终发生意外时需承担极大的法律责任。②护患沟通与交流不畅。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性格较为冲动,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容易因为很小的细节发生口角,最终使事态恶化为护患纠纷。年老的护理人员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量大,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较为冷漠,导致患者频繁投诉。而对于患者而言,发生疾病后其身心均存在变化,心理承受能力相应变差,对于疾病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与护理人员交流时语气激烈,甚至产生怀疑医生、护士、医疗行为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加强设备管理:医院应该依据血液净化中心的实际需求将完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加大力度强化管理透析设备及水电防护,同时将稳压器配置上。对于集中供液设备,应该设置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保持透析室地面的干燥、清洁等。②加强人员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培训临床医护人员的力度,定期将医护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从而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和丰富,护理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坚持无菌操作,从而对患者发生感染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2]。③加强饮食护理: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切实加强指导患者饮食的力度,同时还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将患者每天的出入量详细记录下来,临床依据该记录对患者的进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对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及水肿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安全事故的出现例数,计算出两组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完整导入表格中,并利用SPSS 16.0软件予以统一处理,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如果经过比较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即P<0.05的时候,即认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在对照组的7150次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一共发生了63次护理安全事故,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0.88%;在观察组的7230次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一共发生了25次护理安全事故,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0.35%。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不良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在实施了全方位安全管理之后,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安全事故显著减少。
3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的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诸多疾病的方式,但在护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安全事故。例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点渗血、滑针等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易致严重后果。因此,临床需要积极的做好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安全管理,以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3],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床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通过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规范化操作、建立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加强行血滤期间的液体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对入组的128例观察组患者,即实施了全方位的护理安全管理。首先,对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围绕具体的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0.88%;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0.35%。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不良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提示,针对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护理工作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延琴,韩超,薛照辉.血液净化操作状况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人民军医,2012,51(6):348.
[2]庞宝珍,李林雪.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317.
[3]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应对策略[J].上海护理,2011,10(1):36-38.
论文作者:李樱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率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