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江启冬

试述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江启冬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11

摘要:城市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整体布局逐渐开始紧张。因此,必须要针对于城市在高密度环境之下的建筑工程的相关问题,综合城市的有效利用空间,并且不断的结合建筑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综合的改造。从不断的建筑学角度实施对建筑空间、实体和功能等相关的方式进行综合的选择和改进。使得在建筑学的结合角度之下,城市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得到协调,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城市的用地提供一定的保障,确保城市高密度环境之下建筑工程可以有效的被全面的利用。本文以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生活生产空间塑造为出发点,提出缩微化城市建筑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学

1 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内涵及其相关性

1.1 密度和知觉密度

密度,是一个物理学范畴内的概念,表示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而所谓的知觉密度,是人们通过对空间利用和组织的观察,对在既定的空间内的人数做出的主观估计,是一种自我感知的密度。空间特征在知觉密度的感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同环境的互动则是一个更加关键的考虑因素,个人的认知属性和社会文化标准也会影响对这种互动产生影响。

然而,知觉密度不仅仅是对个体和空间的关系有所研究,更对空间的个体有所分析。假设,有两个密度为3m2/人的空间,一个周围都是熟人的俱乐部,而另一个却全部都是不认识的走廊,虽然两者的物理密度都是一样的,而知觉密度却很明显不同。因此,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方面的知觉密度,我们引入了空闻密度和社会密度的概念。

1.2 空间密度和社会密度

空间密度更多的是和高度、面积、交接方法等空间元素相联系,高空间密度跟环境质量有关,意味着空间围合度更高,更加的复杂并且活动频率更高,而这些因素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摄取量,从而对我们的感知产生影响。

社会密度叙述的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和人类的不同感知模式有关,影响交往水平的机制包括:面积、物质元素、土地边界、等级制度、人群种类和数量、人群中是否同类和他们的行为等。也就是说,导致空间密度高的原因是空间太过狭小以至于不能容纳更多的活动,而社会密度高更多的是由于在一定的空间环境内不能有过多的人群。

因此,知觉密度是主观的,它考虑到个体的理解,但他又是中性的,因为它不带有任何个人的预计和判断。

1.3 基于透镜模型的知觉密度分析

知觉密度属于环境知觉的一部分,通过对Brunswik(1956)透镜论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密度和知觉密度之间的联系。 在Brunswik的理论中,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实际上是经过从间接线索到直接线索的过渡才形成最后的评价。就密度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密度只能由诸如空间的大小、建筑物的数量、空间的开敞程度等这类具体而又可测量的事物被我们感知,我们称之为“直接线索”,而实际环境和直接线索之间的吻合程度则是生态效度。然而,这些直接线索并不会百分之百的进入我们的意识中形成最后的有效知觉,而是被观察者部分的权衡,也就是图中所示的线索利用,以达到最后的实现,形成我们最后的“知觉密度”。

如果观察者对于密度的解读,也就是知觉密度和密度高度实现的话,Brunsewik认为要能够符合三个条件:

(1)密度能够在现实中如实的被表示出来。

(2)间接线索和直接线索高度吻合。

(3)直接线索真正的被人们所应用到知觉密度的判断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学角度的对策思考

2.1 秉承既经济又生态的原则

政府在进行市政建筑的规划时,应秉承经济高效而环保生态的原则。一方面,各类建筑群应最大程度上利用城市土地与空间,参差错落的道路层叠的空间感让整个城市不仅整齐有序,而且干净整洁。建筑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应该尽可能的方便人们的出行与居住,只有空间感大了,人们才会增加对这个城市的好感度。另一方面,在进行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以及生物资源,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只有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才能科学舒适。

2.2 有效的使用城市空间

在高密度的环境下,连续化的建筑物给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带来直接缩小的影响,进行密集空间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落实可利用空间的范围,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保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谓的有效地利用空间就是指高密度空间内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能够在同一栋建筑的垂直度上进行分层的混合累叠,为城市节省空间用地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加舒适的城市空间也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填充和缝合策略在城市的高密度空间规划中能够形成针对性的效果,比方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如果做到见缝插针。因为填充和缝合能够通过较小的修补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联系,逐渐使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填充和缝合策略能够将已有的建筑结构、功能设施和在建的建筑形成连续的架构,促进建筑空间的改造更加的具有完善性,从而将相互独立或者分散的各个局部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3 减少城市密度增加建筑高度

减少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有效方法还有就是加高建筑物,将更多的人口集中在同一建筑物上,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将人口密度转变为高层建筑上来,并在节省的空地上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提高密度环境给人的舒适度,而且在集中的高层建筑中更加的能够突显出城市的和谐美。

2.4 注重城市绿地建设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感觉到拥挤不仅仅出行时的交通拥堵,更大可能是少了活动的绿地空间。有学者说应该把草地建设成网格状的绿地,增加草地的生命力与利用价值。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按照这种思路,绿地应该放在人们不能触手可及的地方,增加植被的垂直高度,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在城市高密度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绿地形式怎么变化,随处可见的绿地依然是提高人们居住舒适度的关键。这不仅增加建筑的美感,改变了建筑的周边环境,而且可以舒缓压力,让整个人都放松下来,绿地建设有了双重效果。

3 结论

总而言之,城市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建筑学的头脑,结合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经济和生态两手抓。通过对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建筑学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为人们打造出更加适宜居住、更加节能、环保、低碳的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1]方波.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门窗,2014,06:422.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 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未来: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J].中国房地产业,2014,10:100-103.

[4]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5]吴恩融(Edward Ng).香港的高密度和环境可持续――一个关于未来的个人设想[J].世界建筑,2010,5(11):132~133.

[6]方振宁. MVRDV:建筑设计需要乌托邦――北京访谈威尼・马斯[OL][J].当代建筑论坛,2011,3(6):104~105.

论文作者:江启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试述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江启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