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科技模式_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主义是科技模式_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技术学的典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典范论文,科学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2)06-0001-05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理”义深意广。科学是理学的最高表现,科学技术在“理”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创立和发展自己学说的过程中,一刻也没有离开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评价,将科学技术的成就作为自己学说的科学论证依据,同时赋予它们应有的哲学含义和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技术学的典范。本文就此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 科学技术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暨重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科学技术的特殊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技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与之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关注,对科学技术力量的认识是前无古人的。恩格斯评价马克思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1]他又说,“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接着,恩格斯说:“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2]这段话出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演讲大约1300字,恩格斯在简要回顾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以后,却用了这样一大段话来概括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这里既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特殊感情,又说明了他们的科学技术观(这里指的是对整个科学技术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而且也是“科学巨匠”。马克思有专门的科技著作:《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恩格斯有自然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以及《反杜林论》中的相当部分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到处都有关于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史话、评价、例证等。马克思主义诞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评论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把科学技术当作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来看待和加以利用的。因而他们最尊重科学技术、提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崇高意识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首先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有特殊的感情,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深刻认识,也可从马克思主义与数学的特殊关系得知。马克思曾指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3]这是对科学必须走向数学化的科学预见。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数学和它的一切方法可以普遍地运用于任何一门科学。但是,数学是研究客观事物的高度抽象的科学,因此,一门科学的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阶段,科学抽象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具备运用数学的条件。随着各门科学本身的进步,任何现象,即使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们量的方面将越来越多地被阐明,运用数学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是这样的:开始是对事物进行定性的研究,然后再研究它们量的规律性,精确的定量研究使人们能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充分地运用了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化,现在已经是普遍熟悉的事情了。至于社会科学的数学化、决策的数学化,许多人尚不理解或不十分理解。其实,在19世纪,马克思就十分重视把数学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在《资本论》里,他就大量应用数学形式来描述和阐明经济规律。例如,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马克思不止一次地想运用数学方式得出危机的主要规律,他并且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经过检验的材料,这是可能的。马克思之所以这样重视运用数学知识,是因为数量分析是提高研究问题的严密性和精确度的可靠途径。(详见彭纳揆:《马克思主义与数学的特殊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自然辩证法》1995年第5期)

2.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日俱增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科学与哲学的结果就是辩证唯物主义”。[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结合的关键。

早期的佛教把自我和物质分别比喻为水流和“自生自灭的火焰”,认为一切就是永无休止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生和灭,存在就是不断地生成,恩格斯就这一观点进行了评价,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发的辩证思维。[5]

在古希腊人涉及到对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认识中,赫拉克利特把万物永不停息的变化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有过这样的名言:“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这显然比前人深刻得多。为此,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查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6]从这一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于科学技术的考察也是像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和人们自己的精神活动一样,是建立在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之上深思熟虑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很注意和敬重既懂哲学又在自然科学等方面有造诣的学者。恩格斯说:“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7]他们把德漠克利特称作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8]在德漠克利特约一百年以后,伊壁鸠鲁继续发展了原子论的思想。前者只说到原子有形状、大小的区别,而后者认为原子还有重量的不同,并且还认为原子不是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而只有“某些不同的大小”。据此,恩格斯曾说伊壁鸠鲁“已经按照自己的方式知道原子量和原子体积了”。[9]德漠克利特只说到原子由于自身的重量要直线下落,而伊壁鸠鲁则说到由于其内部的原因,原子也会“离开正路”不一定是直线下落,它们的运动除了必然性外,还有偶然性。马克思曾对伊壁鸠鲁的这些思想以很高的评价,指出其中包括了深刻的辩证法因素。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为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得以丰富和得到新的论证。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每个新的理论、新的定律、新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都不仅看到它们在各自领域、范围、学科中的意义,而且与自然观联系,认识到它们是向科学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所进行的冲击。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个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天体起源学说的。他在(1775年出版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批判了宇宙不变的思想,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假说。这个假说反映了康德早期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稍后的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与康德的假说类似。恩格斯对于这一假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如果地球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它一定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10]这就是说康德假说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它能够解释太阳系的全部力学特征,而在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宇宙中的天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演化来的,这一思想在18世纪僵硬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当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人工合成尿素这一成就出现时,恩格斯说:“从拉瓦锡以后,特别是从道尔顿以后,化学的惊人迅速的发展从另一方面向旧的自然观进行了攻击。”[11]马克思在谈到达尔文进化论对他的影响时说:“达尔文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12]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评论、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

二 马克思主义普遍地、联系地、发展地研究和评价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自身很高的科技含量

1.对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科学技术成就的研究和评价

首先,人类是怎样认识自然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认识自然界,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又进一步提高自己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人类得以发展,社会得以区别。这就是说,人类认识自然,是越来越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这就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13]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却又辩证地看待人对自然界的支配,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4]这就是说,人类不仅要利用自然界,而且要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人一旦断绝与外界(首先是自然界)的信息交流,就会陷入空幻乃至错误之中。马克思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具有“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5]无论是非污染性的环境破坏,还是污染性的环境破坏,都是与人类有意识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界暨可持续发展相悖的,它是人类耗散结构的一种“熵”。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使人们耳目一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感倍增。

至于关于社会与思维认识和研究的成就,人们是熟悉的,不言而喻,已有历史的认定。

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每一项发现、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都不是就事论事地评说,而是深入加以研究,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及比较前后同类的各种科技成果的作用进行考察,不单是指出其意义,而且还预测它的发展;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作出评述和论定。例如,弓箭在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发明,恩格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16]这里恩格斯既是对发明箭的评价,又是一种研究,因为弓箭的制作涉及到多种材料的配合和应用,对弹力和箭体飞行的一定认识。又如在研究了古代人类取火的发明后,恩格斯指出:“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气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进一步把人和动物分开。”[17]这就是说取火方法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再如恩格斯对铁器的应用曾作过这样的评价:“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和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18]这里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研究了非铁质作原料的器具,并把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连在一起论证。马克思在谈到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时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这里,马克思把“三大发明”放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从整体上看待它们的意义。

当18世纪瑞典著名生物学家林耐承认杂交能够产生新种时,恩格斯指出:“当林耐承认往往由杂交可能产生新种的时候,这已经是作了很大的让步了。”[20]这里恩格斯表现了深刻的预见性,及对于杂交的重大意义和对于林耐《自然系统》的高度评价。的确如此,林耐的这部著作是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特别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关于生命的起源,自然科学到目前为止所能肯定的只是: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21]这里讲的“化学的途径”就是化学进化。恩格斯的这一观点,已为现代生物化学和基因学说的成果所证明。虽然,恩格斯并非通过实验手段发现生命的起源是化学途径,但他从当时的科学成果中肯定地指出了这一点,即得出这一真理性结论,确实是不易的。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而且科学地回答了“鸡与蛋的问题”。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坚实的科学技术依据。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于1803年引入化学元素原子量的概念,使得现代原子论真正建立起来;之后,他抓住化学中的化合和化分这一核心问题,用原子的结合和分解来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定律间的内在联系,对当时所了解到的化学变化的材料进行了一次大的综合、整理,因而使当时的一些化学定律得到了合理解释。他所提出的原子量的概念很快为化学界所接受。他的学说经过不断完善,终于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对化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是这样,恩格斯对道尔顿的原子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成就就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的发现。”[22]并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2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非常注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区别。恩格斯在总结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时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的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24]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近代自然科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差别和它在人类认识史上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生物和化学发展的深刻认识上。

1843年,法国化学家热拉尔提出了“同系列”的概念,并且指出,在同系列中,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而同系列的概念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也是论证辩证法关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一个化学方面的根据。为此,恩格斯说:“最初由沙·热拉耳在1843年命名的碳氢化合物的‘同系列’,其中每一个系列都有自己的代数组成式,例如烷氢系列是C[,n]H[,2n-2]……等。在上面的例子中,CH[,2]在分子式中单纯的量的增加,每次都形成一个不同质的物体。”[25]

德国化学家维勒于1928年首先从无机物氰酸氨制成了尿素,并“毫无疑问”确定尿素是有机化合物。尿素的人工合成,是有机化学发展中一大突破,它使生命力论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此后,人们又合成了许许多多有机化合物,彻底批驳了生命力学说。为此,恩格斯评价说:“新创立的有机化学,它一个跟一个地从无机物创造出所谓有机化合物,从而扫除了这些所谓有机化合物的神秘性的残余”,[26]并且“它就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起来了。”[27]

在细胞学说诞生后,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它的意义。它与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一起,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具有决定意义的、打破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般的生物学书籍中往往只把细胞学说看成有机体构造的学说,而恩格斯在谈到细胞学说时,突出地强调了它是关于机体发育的学说。恩格斯明确指出:细胞是“差不多一切生物发展的基本形式”。[28]恩格斯的论点不仅符合细胞学说创立者的意愿,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估价细胞学说的历史意义。达尔文于1859年11月正式出版了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这一著作刚发表就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恩格斯在1859年12月12日致马克思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正在读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29]马克思在1860年12月1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在我经受折磨的时期——最近一个月——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自然史的基础。”[30]生物学在19世纪达尔文等人奠定的基础上,在20世纪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达尔文以后之所以推动生物学继续向前发展,对生命的历史发展过程给出了更加深刻的科学说明,这就是孟德尔等科学家深入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问题。这正是恩格斯在谈到达尔文时曾经指出的:“当达尔文说到自然选择时,并没有考虑到引起个别个体变异的原因,他首先说明这种个别的偏离怎样逐渐成为一个品种、变种和种的特征。在达尔文看来,问题首先与其说是在于找出这些原因……,而宁可说是在于找出一种使它们的作用固定下来并获得久远意义的合理形式。”[31]这里,可看出,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自然选择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又指出了其中需要继续发展的地方。

在19世纪化学工业蓬勃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看到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本身的发展,而且看到化学工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1856年英国有机化学家柏琴用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苯胺合成了苯胺紫,得到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染料,此后,又陆续合成了多种染料。这些染料成本低,性能好,逐渐代替了天然原料。以后,又从煤焦油出发,合成了香料、糖精、炸药以及多种药品。马克思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说:“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3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总是从整体上去认识每一项科学技术成就的作用和意义,既反映了他们科学技术知识之广,评价之深,无论是数、理、化、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每一项成就,还是技术上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不是从一点上或一个方面去认识的;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与日俱增。对于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们不断在长期的实践中被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每一个新的定律、新的理论、新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是看待它们自身的意义,即在各自领域、范围、学科中的意义,而且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科学地考察评价。他们对每一项科学技术的成就都是评价得那样确切,这说明他们不仅对这些科技成就有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而且自己就是科学家。人们不由地想到:科学家们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更伟大,他们身兼两职,既是伟大的哲学家,又是科学巨匠。

2.用系统论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

凡是天间、地间、人间的科学技术及其成就,马克思主义都涉及到,他们是用系统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的。马克思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3]这是对系统方法中过程与体系方法的最佳理论阐述,说明了过程与体系相统一的方法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一种根本方法,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即系统方法中的过程与体系方法。恩格斯指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34]这就是说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的成就实质上就是关于物质及其运动在时间和空间的最佳表现的内涵和形式。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不仅从根本上改造了经典物理学,而且证实了恩格斯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用科学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看待世界的一切,整个世界是统一的,如果说世界的统一性,那么就是他们所指出的,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物质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结合的关键。

恩格斯关于“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及其他科技成就的整体评价是马克思主义用系统论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的典型说明,恩格斯非常深刻地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35]这就是建立在19世纪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整体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总是寻找世界统一性的理论依据暨科学说明。这里系统的观点是理论依据之一。前面提到的关于自然界的辩证认识,可以说是系统论观点。

三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整体评价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历史地位,就是其他理论的不可替代性。科学技术的每一项成就只是为科学的理论提供成立的依据和证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来代替。关于这一点,前面的论述中已有例证。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社会的科学化,也同样注重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有效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重视每一项科学技术成就的社会效应,它们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恩格斯在总结工业革命的意义时指出:“蒸气机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36]马克思主义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的力量暨作用,不是从科学技术的每一项成果来认识和把握,由此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结论,并且这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生产方式时,考察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对科学技术力量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和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极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37]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是从科学技术的某一点来谈,他们列举的是科学技术多方面的,从科学技术的整体与每一项科学技术成就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表现评价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功能,肯定和赞誉整个科学技术的力量。这段话明白地告诉人们:近代科学技术是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土壤中扎根、成长的,经济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科学技术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经济需要的“驱使”和“指挥”,它反作用于生产,指导社会改革,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又是一种现实的巨大的生产力。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有多处可以见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他反复指出了资本的发展、资本家不费分文得到的一种生产力是科学的力量;资产阶级正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禁锢的黑暗,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实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的转换。马克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进一步作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人们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正值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那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远没有现在这样强烈和认同,他们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变革作用,而且指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首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科学技术事业本身的考察、研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放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浩大工程中评述,发挥了杰出的才智和能力,他们围绕科学技术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巨大作用,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在立意、创意、新意上有机结合,既看到他们的发展现状,又能预测未来,提出了丰富和卓越的见解,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请参考彭纳揆:湖南《高教战线》1996年第7期文章“增强培养科学技术学专门人才的紧迫感”。)

【收稿日期】2002-01-23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是科技模式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