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梅 罗江蓉生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 618507
【摘 要】目的:浅析无痛性穿刺在招募采集供血浆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 年2 月份200 例招募采集供血浆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穿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痛性穿刺的静脉穿刺方式,观察组为无痛性穿刺的静脉穿刺方式,比较两组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仅为2.00%,对照组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为26.00%,观察组无痛性比率为98.00%,对照组无痛性比率为29.00%,观察组无痛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穿刺在招募采集供血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为招募采集血浆工作带来良好效率。
【关键词】无痛性穿刺;供血浆者:疼痛指标【中图分类号】R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061-01
静脉穿刺是招募采集供血浆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通常是决定供血浆者是否能再次献浆的关键因素。而无痛性穿刺作为一种人性化的静脉穿刺方法,能够有效稳定血源,提高单采血浆站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潜移默化供血浆者周边群体,加入到捐献血浆这一阳光队伍中来[1]。
然而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选取2015 年2 月份200 例招募采集供血浆者,通过静脉痛性和无痛性穿刺,研究其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2 月份200 例招募采集供血浆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穿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 例,男23 例,女76 例,年龄39~45 岁,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100 例,男31例,女69 例,年龄40~51 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为痛性穿刺的静脉穿刺方式,观察组为无痛性穿刺的静脉穿刺方式,所有供血浆者均为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其中新登供血浆者57 例,固定供血浆者143 例。两组供血浆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痛性穿刺,在供血浆者穿刺部位上方10cm 处,扎绑止血带,进行常规的消毒后,供血浆者握紧拳头,采浆护士将针头与皮肤呈20°的角度刺入供血浆者的皮下组织,沿静脉方向进入,有回血现象出现时,针头进入1cm,后将针头固定,进行采血。
观察组给予无痛性穿刺,使供血浆者的手臂自然放置,扎绑止血带,经过常规消毒后,与供血浆者进行轻松的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放松心情,将针头以斜面向左的方向从血管正中位置快速刺入,尽量减少针头对皮下组织的撕拉和切割,出现回血现象时,针头进入1cm,后将针头固定,进行采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指标,其中疼痛程度分为III 级,①I 级疼痛为无痛,②II 级疼痛为微痛,③III 级疼痛为疼痛。无痛性比率=(①+②)/(①+②+③)*100%。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由表1 数据显示可知,观察组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仅为2.00%,对照组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为26.00%,观察组无痛性比率为98.00%,对照组无痛性比率为29.00%,观察组无痛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I 级疼痛 II 级疼痛 III 级疼痛 无痛性比率
观察组 100 82(82.00) 16(16.00) 2(2.00) 98(98.00)
对照组 100 36(36.00) 38(38.00) 26(26.00)29(29.00)
43.73708 12.27803 23.92026 23.92026
0.00000 0.00046 0.00001 0.00001
3 讨论
3.1 对供血浆者注意力的影响在穿刺的过程中,采浆耗材的针头为常规的16 号针头,供血浆者对针头的紧张情绪通常会导致肌肉紧张,使血管受到压迫甚至出现痉挛的现象,增强肌肉的紧绷感,从而减缓针头穿刺的速度,延长供血浆者的疼痛时间和程度。进行无痛性穿刺时,采浆护士通过在穿刺的过程中,与供血浆者进行轻松愉快的交谈,从而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放松拳头,使肌肉保持松软的状态,使其血管以充盈的状态,进而提高采浆护士的穿刺速度和成功率,减少疼痛感[2]。
3.2 进针角度对疼痛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常规的进针角度为倾斜20°左右,但观察发现,针对不同血管情况的供血浆者来说,合理调整进针角度,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对于血管充盈的供血浆者,可以选择进针角度在15°~20°之间,对于显而易见的血管的供血浆者,选择进针角度为30°左右,针对血管隐藏较深,通过触摸才能感受到血管的供血浆者,选择进针角度为45°。通过不同角度的进针,能够有效减缓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
3.3 穿刺部位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经研究发现,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在穿刺的过程中的疼痛感最轻,具有不易滚针的优点,但腕部的静脉由于皮肤的敏感程度有关,其疼痛感较为明显,极易造成针头滚动的现象,使供血浆者的疼痛感增加,穿刺的成功率较低。
本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穿刺方式,结果显示,采用无痛性穿刺方式献浆的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为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仅为2.00%,采用痛性穿刺方式的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为III 级疼痛程度的占比为26.00%,采用无痛性穿刺方式献浆的无痛性比率为98.00%,采用痛性穿刺方式的无痛性比率为29.00%,观察组无痛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痛性穿刺在招募采集供血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供血浆者的疼痛程度,为招募采集血浆工作带来良好效率。
参考文献:[1]野丽娟.人性化护理在临床静脉注射及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5(34):335-336.[2]任慧文.浅析无痛性穿刺在招募采集供血浆者过程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4(10):1801-1804.[3]费哲颖,孙莉群,王军.探讨回访在血浆检疫期管理和发展供血浆者中的重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14,10(02):193-194.
论文作者:钱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血浆论文; 疼痛论文; 程度论文; 无痛性论文; 针头论文; 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