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轨道论文,切实论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划,是紧紧抓住机遇,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重要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突出特点和灵魂。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建议》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建议》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六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基本保证,是制定和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
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要求。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不发达的经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特别是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所需要的增长,是长期平稳较快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快速增长,也不是波动幅度较大的增长。因此,增长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必须是适度的能够长期保持的快速增长。根据这一要求,《建议》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修改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比原先提出的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更高了。实现这一要求,今后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7.4%,这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采取过硬的综合性措施。要以自主创新带动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建议》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来实现,提出“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正是从转变增长方式出发提出的明确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十年来,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建设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建设新农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目的就在于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还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在国家的支持下,主要通过农民自己的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实际,《建议》提出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前提。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环境卫生等问题。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落脚点。努力保持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原因在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改变。如果继续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来支撑经济增长,那就必然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胡锦涛同志在五中全会闭幕式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八项措施,主要包括:(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生物产业,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结构调整对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3)以科技进步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4)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5)在投资、土地、财税、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广先进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7)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8)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企业等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认真落实这八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性进展。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也有条件以自主创新求发展。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近期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放在重要位置。胡锦涛同志在闭幕式讲话中明确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六个途径,主要包括:(1)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2)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推动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3)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4)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5)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对高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6)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央已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完整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一五”《建议》总结多年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市场”、“合作”、“互助”、“扶持”四个机制,明确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不仅提出了要“过河”这个目标,而且指明了如何过河的“桥”和“船”。市场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打破地区封锁,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合作机制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特别是大宗物资的交换,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互助机制是发挥先富帮后富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东部地区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要继续采取对口支援、干部交流等形式,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扶持机制是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通过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议》特别强调,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议》提出根据各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功能定位。对目前产业和人口密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要优化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条件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重点开发,充分发挥其经济增长潜力。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区域,要限制开发,特别是要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对于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等,要禁止开发,以保护环境、涵养生态为主。明确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是区域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央和各个省都将按照这一要求对所属区域发展作出规划。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区域发展的带动力量。《建议》总结改革以来推进城镇化的经验,提出了重点发展城市群的战略。所谓城市群,即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交通发达、产业密集、人口承载能力较强的城镇密集区域。经验证明,发展城市群,有利于节约土地和其他资源,发展专业化协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要继续发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其他各个地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规模较小的城市群,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建议》还强调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这是中央关于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部署,对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建议》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对“十一五”时期如何认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提高城镇就业率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实现分流人员转岗不下岗。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完善鼓励增加就业岗位的财税、信贷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障覆盖面。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七、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靠改革,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也要靠改革。《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点。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把中央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管理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围绕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改革财税体制,建设公共财政体系。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妥善解决好股权分置问题,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还存在体制不够完善、执法不严、漏洞较多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健全金融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外开放战略要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为此,《建议》提出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切实把发展重点从规模和速度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鼓励进口国内短缺资源和先进技术装备。在引进硬件的同时,要注重设计图纸、制造专利等软件的引进,重大技术装备引进要由用户、国内制造企业和设计研究单位联合引进,在引进的同时要制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实现国产化的方案。通过技术引进尽快提高国内装备制造水平。要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外包服务业和技术研发。鼓励企业“走出去”,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立国外稳定的能源资源供应渠道。要加强对海外投资的协调监管,引导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坚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伟大祖国的复兴指日可待!
标签:农村改革论文; 十六届五中全会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科学论文; 三农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十一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