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论文_钱璐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650021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方式与护理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患儿。56例实验组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结果:56例实验组患儿中,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79%,远高于对照组的8.9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降低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护理干预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其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腹泻、呕吐等[1]。虽然这种病症的病程较短,但在婴幼儿中,可能会对患儿的肝肾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轮状病毒肠炎还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所致患儿猝死综合征有关[2]。因此,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避免患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了11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析了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方式与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11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56例实验组患儿,男患儿30例,女患儿26例,年龄在3个月~2岁,平均(1.24±0.23)岁;56例对照组患儿,男患儿29例,女患儿27例,年龄在4个月~3岁,平均(1.79±0.58)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基本资料与实验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合适的方式稳定患儿的情绪;(2)注意患儿的饮食护理,保持患儿的营养充足;(3)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宣教,并嘱咐家属注意患儿的卫生。

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加强消毒与隔离工作:保持患儿病房内的卫生,同时保证患儿衣物与皮肤的卫生。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定时使用84消毒液与紫外线进行消毒,并使用多功能动态消毒剂对空气进行净化。对于传了轮状病毒肠炎症状的患儿进行隔离;(2)加强宣教意识:为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有关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其缓解不安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预防,并鼓励家属让患儿使用一次性尿裤;(3)饮食护理:鼓励患儿进食,并对患儿暂停母乳喂养,使用去乳奶粉或米粥。对于呕吐情况严重的患儿应当禁水、禁食12h,待情况好转后恢复饮食;(4)严密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若是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或呼吸沉重急促等酸中毒症状,或是出现心律失常、腹胀等低血钾症状,则需要立刻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s)描述。

2 结果

56例实验组患儿中,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79%(1/56);56例对照组患儿中,共有7例患儿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2.50%(7/56);由此可见,对照组患儿的感染率远高于实验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为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肠道后产生的一种腹泻并,这种病症多发于6~24个月的患儿中,且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携带病毒的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通常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粪便中会有着大量的病毒颗粒,病毒会在手上存留数小时[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咽喉部位的分泌物中含有病毒特异性IgA,在呼吸道分泌物中能够检测出特异性抗体。而轮状病毒肠炎在医学中不属于法定的传染病,因此对于此类患儿,通常都会收治于儿科病房,而相对来说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较多,若是在消毒与隔离工作中没有做到位,便很容易出现医院内的感染高发。据相关统计[4],轮状病毒肠炎的感染率为19.6%,此外在儿科的治疗中,通常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患儿肠道菌群失调,黏膜屏障的功能下降,也是引起患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在儿科的病房中做好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将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此来预防和避免患儿出现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情况发生[5]。在此次研究中:56例实验组患儿中,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79%(1/56);56例对照组患儿中,共有7例患儿出现了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2.50%(7/56);由此可见,对照组患儿的感染率远高于实验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降低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剑红.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5,33(05):794-795.

[2]杨梅.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J].北方医学,2016,08(01):122-123.

[3]江小莹.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05(6A):124-125.

[4]赵翠芬.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5,09(06):28.

[5]张小娣.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小儿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32):229-230.

论文作者:钱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论文_钱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