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对于治疗哮喘且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支气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哮喘伴COPD患者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2.86%(29/3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4.29%(33/35),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震颤3,心悸、头痛、口干者各1例,总不良反应6例(17.14%);观察组有震颤2例、心悸3例、头痛及口干者各1例,总不良反应7例(20.00%)。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置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哮喘伴COPD患者支气管痉挛具体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同时具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69-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且气道高反应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较为常见[1],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哮喘和COPD 在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较为相似。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抗氧化剂等药物来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异丙托溴铵是临床常用的支气管平滑肌高效性的抗胆碱药物,有助于帮助患者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同时能有效扩张支气管,对COPD加重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2-3]。已有研究表明[4],应用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伴哮喘能减轻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托溴铵对COPD伴有哮喘患者支气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伴COPD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男性男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7~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7±6.25)岁,哮喘病程(4.72±0.75)年,COPD病程(14.38±2.66)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5±6.40)岁,哮喘病程(4.65±0.78)年,COPD病程(14.67±2.73) 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性别等各类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及《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6]关于COPD 及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同时符合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充分卧床休息、氧疗及营养支持,对症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镇咳、化痰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剂量为40μg/次,每日3次,采用吸入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半年。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患者治疗前后选择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当中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判断:显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如:咳嗽、咳痰、喘息等),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得到十分显著改善,且自身气道炎症反应均消失;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好转,肺通气功能较治疗之前有一定程度提高,且自身的气道炎症反应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情况,肺通气功能及气道炎症反应并未发现好转迹象。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2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并进行比较。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统计,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2.86%(29/3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4.29%(33/35),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震颤3,心悸、头痛、口干者各1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6例(17.14%);观察组则出现有震颤2例、心悸3例、头痛及口干者各1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7例(20.00%)。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显示两组患者的所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症状均十分轻微,未经特殊处置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与COPD属于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气流受限所致,当前时期自然环境日趋严峻,加之患者本身的吸烟史,使得该病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关系密切,气道阻塞呈可逆性[7]。在老年患者中,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哮喘与COPD合并出现也屡见不鲜,对其生活治疗及预后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哮喘伴COPD的治疗应当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阻力以及改善肺功能等为基本原则,而临床上主要是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炎,β2受体激动剂舒张支气管,从而达到缓解气流受限的目的,也是治疗本病的原则所在。研究显示,异丙托溴铵属于支气管舒张剂,药物的起效较慢,本身属于非脂溶性季铵类药物,该药物可以通过竞争性地与支气管平滑肌M 胆碱受体相结合,从而达到抑制乙酰胆碱平滑肌收缩的目的,不但有助于促进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帮助患者体内痰液排出,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8]。除此之外,该药物对呼吸道腺体以及心血管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如支气管哮喘、伴发肺气肿的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并没有毒副作用的相关报道。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临床治疗有效方面,对照组常规治疗后为82.86%(29/35),而观察组使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后则达到了94.29%(33/35),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例数为6例,包括震颤3,心悸、头痛、口干者各1例,占17.14%);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例数为7例,与对照组相差无几,占有20.00%。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置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不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哮喘伴COPD患者支气管痉挛具体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同时具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竹,刘建英.上皮-间充质转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695-697.
[2]潘亦林,朱燕亭,李满祥.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6):97-100.
[3]罗雅玲,程仕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缺氧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12(5):287-291.
[4]盛芬,黄茂,张添威,异丙托溴铵对哮喘伴COPD 患者支气管痉挛的治疗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2):107-110.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基层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7]何薇,宋康,陈芳,等.肺功能在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3):1003-1005.
[8]朱时宝,朱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受限部位的差异[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46-49.
论文作者:华玮,戴晓勇,居培红,浦清,李铮,周季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哮喘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