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知识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_知识经济论文

营造知识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_知识经济论文

营造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氛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我们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必定以人才开发为其发展的动力,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则又是衡量人才的一个主要尺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培育人才的希望在于文化市场的开发,普遍成才的希望在于读书活动的开展,所以改善书市经营相当于启动第二个“希望工程”,实在轻视不得。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塑造社会民俗极具影响力,若能自觉运用大众文化传播的手段来整合大众休闲方式和娱乐活动,便有可能通过文化消费的市场管理,来培育知识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创型人才。营造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必须走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误区。目前的问题是,书市的高价位令平民百姓望而生畏。要求价位与档次相均衡,本是购物者的起码要求,如今读者却往往要冒时间上与金钱上双重的“投资风险”,这确有些强人所难。要知道,图书市场的经济效益,大头乃是在“书”外,而书市的疲软,则意味着切断了社会公众极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事关重大,它确实关系到现代文化人格的成长问题。

打个比方说,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现代文化人格,决不能像生产流水线上机械、被动的“零件”,因为被动的“追星族”永远是弱者。要知道,有了文化上的“追星”,就会有经济上的“追星”。从松下彩电到桑塔纳轿车,我们一次又一次引进生产线,但是十年一贯制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却总是任凭先进的东西在自己手中变得陈旧,于是便有了永远也追不上的“时髦”。在知识经济时代,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变得比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加重要。由于人才无价,知识无价,因而崇尚创新的文化心态变得举足轻重,并且模仿与重复已不复是时代精神之所在。唯其如此,知识经济也正意味着创造的精神与开拓的意识,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呼唤,对创意的追求,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迫切的一种社会需求了。

营造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具体到家庭和个人,主要是一个休闲模式与消费习惯问题。立足于自我完善的文化投资,乃是现代文化人格成长的重要条件。如今打开报纸,满眼都是教人如何投资的学问,从股市到利息,处处都有“风险”扑面而来!但是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于日常过日子的钱财得失,而在于子女的成长以及自我的完善。一个人若关心投资的学问,不妨从对学问进行“投资”开始。要知道,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

(二)

应试教育的误区,很能代表创造性文化氛围薄弱的症结所在。在现代文化人格的成长过程中,美育的作用决不亚于科普。唯其如此,应试教育中的弊端,集中表现在死板僵硬的填鸭式语文教学之中。增强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来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强调文学作品生动的美感,倒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变成了机械的教条模式。改善文化氛围当由语文教学入手,因为文学和教育同为文化环境的缩影之一。若要消除语文与文学的隔阂,我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从美育入手来改善语文教学模式,因为美育是重塑“国民性”的必要措施。

重塑“国民性”的手段,首先当推教育,语文课因其兼容智育和美育,易于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及人格的塑造,更加举足轻重。要培养出富于创造性、想象力的人才,“人类灵魂工程师”便不必师法工程学家的精确与刻板,而是需要活泼泼的灵感——让青少年以一种充满了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方式去进入社会角色。这样一来便成就了带有可塑性的文化人格,那可塑性,正是跨世纪人才所迫切需要的。其实,孩子们的文化心态,本来是最富于幻想能力的;可是古板僵化的教育方式,又往往束缚人们的个性。为了升学,他们抵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的文化氛围,就这样失落了。于是,随着美育被“淡化”,出现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弱化”。这确实是个事关知识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问题。

以美育为杠杆来提升综合国力,势必要培育一种充满艺术情调的文化氛围。就社会而言,图书市场是联结公众与诗意的中介;而就学生而言,作文课则是沟通语文与文学的桥梁。作家的写作,不外感悟人生、形象思维、文字表达这三样功夫。若能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十几岁的孩子理应学会观察与表达,从而进入真实的交流语境。若能注重美育,学生要掌握书面语也绝非天大的难事。陶冶性灵要从青少年开始,信非虚言。因为诗意与独立思考同在,也因为创造性想象力来自于追求理想的激情。要创造一种充满浪漫情调的文化氛围,我们或许可以从完善语文教学入手。

(三)

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鲁战略,不妨从营造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心态出发,培育一种充满艺术情调的文化氛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就得呼唤诗意,张扬民族传统的诗性精神。呼唤诗意,即追求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化心态。

回顾泱泱千年诗歌大国的鼎盛时代,往往会吻合了我国历史上发明创造的高峰期——如汉,如唐,如宋,又如充满浪漫情调的明朝。那“巧夺天工”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这是否出于偶然?有趣的是,欧美科学家的创造性灵感,亦多半与西方的酒神型文化传统有关。所以“巧夺天工”离不开浪漫的情调,而且想象往往表达了理想。意象往往寄托着意志——梦想可以成真的原因,也就在于创造性想象构成了追求的起点。在欧美有一种说法,称四平八稳的偏于严谨型的科学家为日神型科学家,而勇于探索的偏于创造型的科学家为酒神型科学家,许多重大的突破性成就都出自像爱因斯坦这样的酒神型科学家之手。酒神型科学家的创造心态颇近于诗人的灵感,因为探索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想象即是理想的进一步展开,谁有所追求,谁才会从事创造。所以诗意与科学相反而又相成,呼唤诗意实际上意味着陶冶灵性。

诗意产生于灵感,代表一种异乎寻常的精神状态。因此,写诗要有闲情,读诗也要有闲心。如何做好大众文化休闲这篇大文章,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休闲的时间,即要从事科普和美育活动的空间,而且大众休闲势必推动大众娱乐,“寓教于乐”意味着以游戏心态为中介,通过调节娱乐休闲模式和文化消费格调,促使社会公众逐渐适应知识经济(青少年如此,成年人亦不例外)。娱乐休闲提供了多样化的精神活动——对于现代人,工作是有秩序的,而休闲是自由多变的。一旦人们从工作中抽出身来,也就可以脱离工作环境单调的固有秩序,从而在多彩的娱乐中从事自由的游戏,超越其刻板活动方式的局限性,掌握支配自我行为的选择能力。游戏如诗,使真实与梦想不再成为不可弥合的两极,这时想象把期待虚拟为一片眼前的“风景”,便以诗意激发了生命的活力,引导我们面对自己多方面的潜能。在世纪之交,如何增强自己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个人在社会转型期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充分保持精神活力,积极把握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乃是重塑现代文化人格的关键所在。唯其如此,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文化消费的水平,而文明的文化消费和健康的休闲方式,又有可能激扬诗性精神,从而以想象力介入理解力。不断强化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通过美育的途径,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由于诗性精神代表了富于创造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必将有力地吸引众多人才,逐渐造就一种充满精神活力的文化空间,推动社会迅速地发展。

正所谓形势比人强,知识经济使创造型科学家成为天之骄子。当今世界冷战变商战,商战靠科技,科技靠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所在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心环节。是的,在一个需要激情的时代,在一个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国度(同时又是古老的诗的国度),诗意或许会成为新世纪起跳的文化“撑竿”,因为诗性精神毕竟是超越现状的精神动力,追求理想之路毕竟离不开想象与创造的参与。在世纪之交,我们呼唤不拘一格的创造者。

标签:;  

营造知识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