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当下中国农村振兴的主旋律。在建设之初,需要切实做好规划设计,让建设切实可行,长远发展。但在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动辄冠以“特色小镇”的头衔,盲目做大建设规模,加大建设投资,其结果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江西鹰潭周塘村在建设规划之初,也存在同样问题。随着规划设计的不断深入,设计团队发现问题,与建设方多次沟通,通过反复论证,及时修正了“烘焙特色小镇”的建设定位,转而植入“美丽乡村”理念,通过合理规划“烘焙”特色产业,辅以该村特色红石文化、山水文化,并以水墨画手法串联全村,致力于打造涵盖旅游休闲、餐饮住宿、民俗文化、烘焙体验及培训为一体的烘焙特色村。变“镇”为“村”,将切实改善周塘民生放在第一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烘焙
周塘村现状航拍
正文:
一、项目背景解读
1.独特的自然文化条件和产业积淀
周塘村位于鹰潭市信江新区。东接鹰东大道,毗邻江西师专、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北接龙虎山大道、鹰潭北站;西接信江北大道,直通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信江新区土质特殊,为红土,有别与其他土壤,属于丹霞地貌。此地貌盛产红色砂岩,由于在鹰潭最多,故又叫鹰潭红石。鹰潭红石属于紫红、灰白色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红色砂岩所在的红石山绝大多数为裸露的寸草不生的红砂岩,岩层厚度超过2000米。抗压强度有10~35兆帕,可以做非框架式建筑或一般民房的墙体。当地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红石文化。周塘村尚保有一批红石老宅,有的仍在使用,具有一定的旅游观光价值。
交通区位
该村有500多年历史,现有农户305户,人口1126人,全村80%劳力从事烘焙产业。村民外出也多从事烘焙产业。事业有成之后,回乡投资家乡建设的意愿也较强烈,且主要集中在烘焙领域内。该村外出烘焙不仅仅是一种烹制食品,它还是一种象征着幸福、及各种美好感情的方式。烘焙食品比起中国传统正餐,更适合在社交场合分享,它们便捷、漂亮、香味诱人、让人感性。并且它们的产品造型越来越时尚化。
自然文化及产业条件
2.时代契机:江西省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新农村建设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
由此江西省提出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新型农村,依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结构,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其次是彰显特色文化,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标志。
在鹰潭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周塘村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基础深厚的烘焙特色产业,最具代表性及发展潜力。因此,发挥产业、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构建自我发展机制,进而引入“美丽乡村”理念,扩充观光旅游功能,完善产业结构,成为具有标杆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此次周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村庄现状评估
周塘村的现状遗存并不完好。红石文化的主要载体——红石民居,数量已不多,且多有损坏。此类建筑主要集中在规划范围东部,大多无人居住。目前村内民居主要为近年来村民新建现代样式居住小楼。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显得风格杂乱,参差不齐。老房与新房相互混杂在一起。但受当地红石建筑的影响,新建民居外墙色彩以红为多且搭配丰富。
本次周塘村规划范围内主要道路为331县道,沥青道路,由东北至西南贯穿整个规划区。沿着主道两边分散众多弯曲的乡村小道,多为水泥道路,部分为土路。小道多宽约2米左右,不能通车。零碎的道路将村内用地分割的较为零碎,且混杂无规划。村落建设呈现盲目性、自发性、无序性。村内现有公共设施破旧,卫生条件较差。村内人居环境较为脏乱差。
村内无明确的商业布局,无旅游服务功能严重缺失。虽然村民多外出从事烘焙产业,但村内较少烘焙主题的产业。其他业态也较为零散。周塘村沿鹰东大道对面为江西师专和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学生资源丰富,因此,该村部分村民针对学生经营饮食、网吧、休闲吧等第三产业创造收入。
以上现状可见,周塘村虽具有烘焙产业传统,但本村烘焙产业并不突显,村内特色文化载体保存一般。村内人居环境也欠理想,村民生活质量不高。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进而打造特色产业,并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最终促成村庄旅游的开发,形成完整的旅游配套服务系统,成为鹰潭乃至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消费目的地。
村庄现状照片
二、盲目乐观—理想化的规划初衷:特色小镇
1.远大的理想
周塘村优厚的地理交通和产业文化条件,是不可多得的新农村建设资源。这极大的刺激了建设方在规划之初,奔着“烘焙特色小镇”的目标,罗列了一系列高大上的开发项目,规模巨大,投资高昂。这其中包括:烘焙工厂、烘焙博物馆、烘焙会展中心、烘焙培训学校、红石文化广场、民俗风情一条街、农家乐及民宿旅游、大学生双创基地、新周塘中学、周塘幼儿园、信江卫生院、周塘村基础设施改造等。如此众多项目,以烘焙产业为核心,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方方面面,看似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产业、文化体系。但所有这些,忽略了周塘村本身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水平较低、村庄人居环境较差的内在制约条件。在建设方的相关立项文件中,对规划原则、操作模式、管理主体等诸多细节都有阐述,唯独没有对周塘村现状条件做必要的分析调研,为盲目过大过多规划开发埋下伏笔。
2.初始规划——《鹰潭市周塘村烘焙文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设计之初,根据建设方的强烈要求,规划目标即定位周塘村为“鹰潭烘焙温馨小镇”。要把周塘建设成为促进烘焙产业发展、传承发扬烘焙文化、提升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特色小镇。形成以烘焙产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为核心,涵盖烘焙文化体验、烘焙主题美食、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新的烘焙+旅游+文化的生态圈。将周塘村打造成为“一个沉淀烘焙文化和红石文化兼容并蓄的烘焙智慧小城”;“一片四季妖娆绿野丰富休闲舒适的乡村旅游小镇”,“一个传承和发展本土产业与时俱进的中国桃酥之乡”。
由此,为能在此轮规划成果中,找到足够的设计支撑,设计团队特意在第一环节设置了基础篇与策划篇。试图从基础条件研究以及项目的通盘策划两个层面,将“烘焙特色小镇”在理念架构的层面做到自圆其说。在策划篇则专项设置了“核心产业研究分析”、“小镇体系构建”、“分期开发建议”等章节,通过将众多项目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分解,以期实现滚动开发,产投平衡。但正是因为引入这些章节,反而更加暴露了“烘焙特色小镇”诸多不切实际的规划设计内容:
1)规划范围过大:本次规划范围位于鹰潭市信江新区的周塘村,东临鹰东大道,西临信江北路,北边临近龙虎山北大道,南至规划北三路,总面积约1300亩左右。以特色小镇概念来看,范围并不大,但其中周塘村实际村域范围仅为东北部约500亩,其余均为周边待开发用地。特色小镇的主要项目,多规划在此。其中有多个项目要求在首轮开发中就予以落实,却与周塘村本村建设缺乏实际联系。
2)规划目标过大:打造中国烘焙之都。如此大的目标,必须有足够的项目。因此在规划总图布局中,规划了诸如国际烘焙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工作街区、国际烘焙风情小镇、烘焙培训学校及实训基地等,以及高端商务酒店、主题酒店等公共配套设施,均规划在周边待开发用地内。周塘村虽以烘焙为主要产业,但多在外地从事,本村烘焙产业基础反而很薄弱,缺乏足够的产业人口,很难支撑众多的产业项目。且项目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对周塘产业优化做出实质性贡献。
3)设计规模和投入过大:除了烘焙产业的项目,此轮规划为求大求全,规划了大量的第三产业衍生项目。包括艺术家公社、特色民宿、烘焙主题乐园、面包工坊、亲子牧场等。此类项目多集中在旅游产业中,设计规模和投入巨大,产出见效周期长,运营维护成本高昂。而政府投入杯水车薪,社会融资渠道狭窄,村集体投入有限,使得大部分项目成为了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的基础。
《鹰潭市周塘村烘焙文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规划总平面图
三、理性回归:多轮规划,反复论证,变“特色小镇”为“美丽乡村”
1.多轮规划,反复论证,大幅调整
首轮规划设计中,设计团队在基础研究及策划中,已充分意识到,项目的前设目标过于宏大。仅靠周塘村现状条件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开发建设。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就与建设方进行了必要沟通,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得到建设方的积极相应。带着自我否定的觉悟,设计团队最终完成了首轮规划,尽可能将“烘焙特色小镇”的规划目标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规划成果提交后,建设方也予以高度重视,不仅安排了领导汇报会,也邀请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讨论交流。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设计团队除将设计内容充分呈现之外,更主动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特色小镇”设计目标不具备可持续操作的条件;应结合周塘村现状,以“美丽乡村”为设计出发点,先切实做好乡村建设,再充分发掘周塘自身特点,引入相关产业,谋求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意见指导下,设计团队与建设方充分沟通,并听取各方具体修改意见,经过多轮修改,反复论证,将“美丽乡村”的设计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落到实处。最终完成了全新思路的规划设计成果。
2.最终成果——《鹰潭市周塘村烘焙文化特色村规划设计》
回归实际,并不是全面否定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内容,而是在充分调研周塘村的现状基础上,将特色小镇的的规划目标,放到可持续操作的层面,重新梳理,剔除掉华而不实的项目,同时将保留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通过分期实施,渐进性完成。
最终成果的主要思路,是紧扣“美丽乡村”的设计目标,将村庄建筑改造和环境整治作为抓手,充分打造一个宜居的现代农村。文本除了必要的项目背景及现状解读,将原有的规划策划内容合并,减少比重,简要将周塘村的开发诉求,规划愿景,规划定位交代清楚,然后将“烘焙”特色产业的相关设计内容精简,按开发期限加以分类,融入到村庄产业布局中去。最后再在村庄面貌整治以及产业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规划“旅游”产品,让周塘村真正成为鹰潭市民周末度假出游的目的地。同时滚动开发,逐渐实现周塘村的升级改造。成果的主要内容集中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操作上,主要是建筑专项规划和景观环境专项规划。
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规划定位:将周塘村定位为“烘焙文化特色村”:村庄建筑外立面整治,突显红石文化特色,做到宜居;将周塘富有特色的中式糕点烘焙技艺适度包装和利用,作为激发村庄产业调整的切入点,做到宜作;充分提升环境品质,打造自然文化景点,做到宜游。提出近期规划目标:鹰潭市民节假游玩目的地,远期规划目标:周边县市2小时车程旅游消费目的地。提出本次规划的基本诉求:村庄环境美化、农民人均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壮大。
2)引入合理标准:设计团队在浙江完成了众多乡村建设项目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规划设计经验,总结出江浙一带新农村建设应有的建制内容及要求。以此作为借鉴,在文本中设置了“村庄自评分析”章节,引入“村庄自评标准”,为周塘村量身打造建设标准,将整个村庄的项目策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纳入到标准体系中。标准体系包括品牌识别、业态布局、游览空间、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旅游消费六大板块,并细化到可操作的具体内容条款。
3)可操作的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300亩规划用地中,将建设的重心放放在周塘村的500亩实际范围上,作为近期建设用地。以村庄现状建筑为基础,结合水塘景观,红石老宅,适度引入烘焙业态,打造具有烘焙特色体验和良好人居环境,能承载一定民宿需求量的“美丽乡村”核心区。远期则在近期核心区启动后,通过滚动开发,向周边延伸出与“烘焙”上下游产业连接的,或具有旅游效益的乡村田园旅游产品,最终打造一个能够提一站式完整需求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鹰潭市周塘村烘焙文化特色村规划设计》规划总平面图
鸟瞰效果图 祠堂效果图
4)详尽的专项规划:建筑专项规划充分分析了周塘村建筑的性质、功能、高度、层数、色彩、风格等,从中提取建筑元素,确立设计原则,制定不同的策略,将村内建筑改建或整治,有效改善了建筑外观。景观专项规划则是通过保留基址大部分的现状生态环境,加以适当的改造和提升,表现自然演进和文化渐进的过程,并通过巧妙的场地环境设计,提升具有烘焙特色氛围和人居环境,引导游客去欣赏真实而富有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景观,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除此之外,将配套设施进行有效规划,打造统一的风格,力图体现周塘红石特色文化,如导览牌、路标、城市家具等,增强了周塘村的品牌识别性。
最终文本提交后,受到建设方及主管单位的一致认可,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建筑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解析
环境提升改造前后对比
四、结语
鹰潭市周塘村的规划建设,从最初丰满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回归到尊重现实,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中间着实经历一番坎坷。无论是建设方还是设计团队,将“镇”变为“村”,都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好在设计团队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到了从现实出发,主动暴露问题,寻求最理想的解决途径,引起了各方足够的关注和认同,才将规划拉回到可持续性建设的轨道上来。最终形成的成果,是为周塘村量身打造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通过这次设计经历,设计团队再次认识到,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谨小慎微,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设计,踏踏实实做建设,才能为千万个像周塘村一样亟待改善的农村,送去福祉。
作者简介:
王立峰 浙江树人大学 高级工程师
姜颖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工程师
论文作者:王立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特色论文; 产业论文; 小镇论文; 鹰潭市论文; 文化论文; 鹰潭论文; 乡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