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_高中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高中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的教学总是从对话开始,而对话通常由教师的问题引出。提问不仅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好的课堂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有助于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笔者从自身教学的反思和对他人课堂的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度不够,时常能听到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提问,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仔细审视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不难发现这样一些常见问题。

      1.课堂提问过多,缺乏主次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故很多教师就误认为没有提问或很少提问的教学就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而提问多,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则是启发式教学,所以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中往往可以看到满堂问的情况。例如:一位教师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曾提出了30多个问题,如:笛卡儿有怎样的观点?从他的观点中你可以看出什么重要信息?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呀?……教师所提的这么多问题,让人难辨主次。其实很多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都不是很高,只是识记型的。在这短短的一堂课中,学生被这么多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机械地忙着回答和应付,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知识灌输。长期下去,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不愿意主动思考,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2.课堂提问过难,缺乏梯度

      在某些物理课堂中,教师常常会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一片茫然,最终冷场,教师也只能自问自答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高估了学生的水平,梯度把握不恰当。(2)认为问题过于简单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笔者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一课中,我在没有任何知识铺垫的情况下直接提问:“长木板为什么要垫高呢?”学生不是回答不出来,就是回答出减小摩擦力、增加下滑速度等各种错误答案。在没有任何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很突然,不知从何回答。这样下去,不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而且挫伤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自然也达不到能力培养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失去学习兴趣。

      3.课堂提问过简,缺乏深度

      提问过于简单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复习课教学中,纯粹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很多问题是对该记的知识点提问的,例如:“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这个公式对不对呀?”这样的提问收效甚微,可以说是无效的提问。

      以上这些问题皆表明了目前高中物理课堂的这样一个现状:提问不少,但缺少有效提问。这就要求新课程实验中的物理教师加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通过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方式要呈现多样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若提问方式单一,只是针对某个特定小群体或某几个学生进行提问,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或不知不觉就走神了,课堂效果自然比较差。若要使学生参与率较高,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教师提问方式必须多样化,并根据学生表现随时调整。对于较简单的概念、规律,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式”提问;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长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采取“点名式”提问,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些猜想、探究型的问题,可以采取“讨论式”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采取“质疑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曾听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样的一堂课,在解决“长木板为什么要垫高”这个问题时采取了如下设计:

      [问题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当θ增大时,其加速度如何变化?(集体式)

      [问题2]图1中,物体A在下滑过程中受哪些力作用?当θ增大时,其受力如何变化?(点名式)

      思考与猜想(讨论式):

      

      [问题3]如图2,物体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其加速度跟哪些因素(物理量)有关?

      [问题4]现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设计实验方案?

      [问题5]车与木板间有摩擦力,它如何解决?(质疑式)

      

      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中有简单的,有难的,也有探究性的,甚至还质疑学生!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问题带动下,一步一步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更好地完成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提问难度要呈现层次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层次性问题是为了解决总问题而服务的,其目的在于降低思维难度,给学生铺设阶梯。故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符合学生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跳一跳,够得到”的适当程度。

      笔者曾经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某位老师讲授选修3-1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一节新课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时,采用如下设计:

      师:水平进入偏转电场的带电粒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重力、电场力。

      师:在重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电场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生:互相垂直。

      师:从初速度和受力情况看,这种运动形式与必修2中哪一种非常的相似?

      生:平抛运动。

      师:平抛运动的特点?

      生:只受重力,初速度水平。

      师: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常见的处理方法?

      生: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规律:a=g;

      

      师:水平进入偏转电场的带电粒子的运动与之类似,称为类平抛运动。那么这种运动又该如何处理呢?

      生: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铺设“子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思维难度,由易入难,学生在层层深入中积极思考,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向终点,最终顺利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传授“水到渠成”。

      3.提问过程要呈现技巧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巧妙的提问如同适时的好雨,会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着并快乐着,能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进而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笔者曾听过名师的一节“动量复习”课,采用如下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景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恒力F的作用,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从

增到

,运动了距离s(如图3所示),试用一个物理表达式建立起这五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二]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恒力F的作用,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从

增到

,所需时间为t(如图4所示),试用一个物理表达式建立起这五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师:为什么从同样高处自由下落的鸡蛋,掉在石板上易碎,而掉在海绵上不易碎?

      生:海绵有缓冲作用,从接触到停下所需的时间长,故受到的力小,所以不易碎。

      师:上述鸡蛋质量为m,下落高度为h,与海绵接触后在t时间内速度减为零,求海绵对鸡蛋的平均作用力?

      [某一学生的解答]

      解:设鸡蛋与海绵刚接触的速度为v,海绵对鸡蛋的平均作用力为F。

      

      取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0-mv。

      所以

      生:不对,还要考虑到重力,应该为(mg-F)t=0-mv。

      师:在这里,动量定理表达式

中的F除了可以是变力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F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师:沿光滑水平面同一直线运动的两球相互作用,碰撞前后如图5所示。求(1)

的冲量?

      

      师:这两个冲量有什么关系?

      

      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合外力(内力远大于外力)作用。

      这位名师在复习时,不是简单地问公式的适用条件,而是通过具体的情景,具体的例题,由始至终围绕动量定理

这条主线进行提问,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的知识是自己一步一步分析得到的,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本章中涉及的概念、公式、规律全复习了。如此巧妙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问内容要呈现针对性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曾经听过高一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的一节校内公开课,开课老师设计如下(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设计):

      问题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自由”两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问题2:猜一猜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

      问题3:现在有铁架台、打点计时器、重锤、纸带这些仪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问题4:纸带上打下的点代表着物体的运动情况,那你是如何分析这些点的运动情况呢?

      问题5:如何用图象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6: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以上问题,都是针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设计的。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不够全面,也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反而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1.学生应该是课堂有效提问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主体的主动性。若学生主观上缺乏能动性,教师的提问哪怕再精彩也是无效的,故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即激发学生逐步成为提问的主体,因为只有学生才真正明确自身的疑惑在何处,该提怎样的问题来消除疑惑,这样的提问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教师提问引导或交流,引发学生敞开心中疑惑,成为提问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教学将更加有效。

      2.提问后优化提问的评价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评价非常注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自我知觉,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这就意味着一个肯定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及时适度评价学生的回答,让提问更为有效。但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千万不能出现伤学生自尊心的评语。

      (2)对学生的回答不要轻易下“不对”“错误的”等结论,应鼓励学生讲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有效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功的课堂来源于有效提问。当然,若我们能在提问前后更好地加以延伸,我们的课堂将更加精彩。

标签:;  

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_高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