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APP之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商论文,AP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智能手机兴起的时代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手机功能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在苹果iOS系统还是谷歌的安卓系统上。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个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了,更是一个微型掌上电脑:上班途中我们在玩手机游戏,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机看新闻,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更会“搂”着手机入眠。而这里,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应用软件(Application,简称APP)。 然而,最近美国一家专业做APP调查、分析的公司Apptentive在一份调查中指出,90%的消费者会在半年后弃用原来使用的软件。而据中国有关机构调查,中国的零售企业APP的使用情况更是令人哀叹。 近九成的弃用之殇 在全渠道、O2O、无缝化营销等“新鲜”理念下,零售商们说,为什么我们不搞个应用软件给消费者们呢?要是消费者也能每天都打开我的软件,买点什么东西,那得赚多少?于是我国的百货店、超市纷纷花费巨资上马自己的APP,可惜结果近乎全军覆灭——要不没人下载,要不下载后很快就被删除,或者更好点,消费者从此就把这个软件置之高阁,再也没有打开过。而最好的呢,消费者用了几次,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就丢在一边了。 不过,这里面有句话叫“弃用”,这说明消费者还是“用过”这个软件的,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消费者从来都没有用过你的APP呢?所以你会发现,我国零售企业的APP之殇在于,当我们花费巨资为消费者制作一个APP后,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是不买账的,他们根本就不用。从数据上看更简单,你只要看看苹果商店(App Store)中有多少人为你的APP打分就可以了——你甚至不用去看平均分数、不用去后台看下载量、不用去卖场的系统中去看APP产生的订单金额。 2013年《中国IT网民APP使用行为调查报告》显示,44%的消费者手机中会有超过20个APP,不过可惜的是,总共有近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真正经常使用的软件不超过10个。而这10个软件通常是社交通讯类软件、系统工具类软件、影音视频类软件、游戏娱乐类软件和导航软件。我们发现,零售商们提供的APP根本就没进前五。 企业明明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可是为什么他们还不买单呢?原因很简单,艾瑞咨询近期一份报告就告诉了我们一切。首先,使用APP是要花费数据流量的,因此企业一般都会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WiFi),可怕的是居然有48.3%的消费者表示从没用过店内的无线网络,而在原因方面,有38.1%的顾客表示,根本就不知道店内有无线网络。要注意的是,很多店铺内的3G、4G信号是较为薄弱的,甚至手机信号都很差,如果没有一个速度尚可的无线网络,顾客使用APP的可能性会大为降低——因为此时APP将只会带来麻烦,而不是方便。 其次,当谈及APP的下载情况时,有近六成(58.3%)的消费者表示,“从没有下载、使用过任何百货店的APP”,其中几乎一半(49.5%)受访者表示根本就不知道企业提供了应用软件。至于希望APP提供什么功能,他们表示,最需要的分别为优惠券(57.5%)、送货上门(44.4%)和产品信息(43.5%)。 由此,对于我国的零售商们来说,如何做好APP,通过APP的有效营销最终获得收益,就是目标了。不过在赚到钱之前,零售商们必须至少先经过两道坎:其一,解决下载量低下的问题;其二,提高使用率的问题。 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你的推销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店内的流量。 难迈的两道坎 第一道坎是如何逆袭下载量之殇。 如果要提升下载量,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应用软件——就像要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微信公共号一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消费者看得到的地方,比如微博、网站、店内广告板等地方提供二维码,然而这只是“做”,而非“做到”:所谓“做到”,就是要让消费者真正地下载你的软件。 “做到”其实也不难,但可能会有些成本:一般可以分为“推”和“拉”两种方法。 所谓“推”,就是向服务人员下达相关任务:毕竟作为企业来说,其实真正和消费者进行接触的并非企业本身,而是带有企业标识的服务人员。其实任务并不难,例如可以要求服务人员每年带来100个会员,而每成功邀请1人,就奖励客户代表5元,而且当这个消费者通过APP购买后,服务人员依然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北京富基融通的董事长颜艳春先生提到,“你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你的推销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店内的流量。” 当然,在店内也可以进行“推”的业务:当消费者在店内排队购买时,由服务人员去找消费者,告知他们这个APP,邀请消费者连接店内的无限网络,通过二维码下载APP,这里客户代表只需要提供一张印有软件二维码的名片就可以了。而且,只要消费者完成这个“任务”,客户代表就可以赠送消费者一些产品小样、兑换券等等,通过一定的甜头留下这个消费者。 所谓“拉”,就是让消费者自愿下载,国内已经有不少不错的例子了:例如,笔者前一段时间在淘宝买东西时,发现某些产品标明,“用手机APP结算,立减10元”。如果零售商们也能做到这一点,不少消费者就会考虑使用下载APP在线下单了,此时如果还能配以店员的一些帮助,那么企业甚至可以介入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下单前让顾客再多买点什么。 在“拉”的方面,美国百货店Bergdorf Goodman曾经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来鼓励顾客下载APP,在限时活动中,只要消费者首次下载这个软件,企业就向慈善机构City Harvest捐5美元。当然,如果你能让整个下载过程更简单,那么消费者也会买账。在梅西百货的官方网站上,百货店告诉消费者,只要你用手机短信发送APP到62297,就可以得到一条短信回复,你只要点击其中的链接就可以直接下载了。这并非梅西百货的创举,事实上截止今年2月份,美国已经有30多个零售品牌这么做了。 通过这些方法,事实上就是提升了下载量,只有消费者先下载了你的软件,才有可能开始使用你的软件,不然他用的就都是他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比如到了你的店里拿出手机打开某电商的网站,开始比价。 第二道坎是如何提升打开率。 当这个软件成功地安装到手机中以后,企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使用。其实,“愿意使用”这四个字最简单的测量方法就是消费者的“打开频率”,你得让顾客常常打开这个软件。 这里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零售商如何定位自己的APP功能,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国外零售商的做法: 宜家:定制自己的家,并进行投票和分享; 星巴克:闹钟传播品牌,square合作提高支付效率; 沃尔玛:扫码比价,优惠信息,缺货时随意切换到商城购买,测试移动支付结算; 塔吉特:商品定位查找、手机购物车、扫码和优惠券; GAP:扫码购物、新品推荐、购物分享。 来自星巴克的启示 当我们确定了这个APP的功能之后,下面才是如何提高顾客打开率的问题。这里,如果只关注于国外顶尖零售商们的一些做法,都有些狭隘,因为最常见的都是提供兑换券,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一些纯手机APP上才有的限时优惠——在这方面大家差异是不大的。因此我们不如跳出来看看“休闲餐饮”星巴克的解决方法,它倒是可以给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的启示。 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将企业的应用软件营销称为,“重塑星巴克的体验”。而星巴克的首席数字官也提到,“应用软件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并让整个沟通更迅捷。”这里你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个应用软件的核心就是“体验”二字,通过“体验”和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联系开始营销,最终消费者得到“好体验”,而企业本身获得“好收益”。 星巴克这个APP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加速整个交易过程:你可以在路上就把订单下完并完成支付,而等你到了实体店后,你的咖啡已经好了。对零售商,这是有意义的,对于餐饮企业、便利店来说这更是有意义的。APP可以帮助企业抓住更多的消费者,而他们需要做的无非是在上卫生间时抄起手机边刷微博、朋友圈边下个单而已:毕竟每天中午、晚上的时候,楼下的便利店、连锁餐厅会人满成什么样子,每个人想起来都会心有余悸。由此可以发现,这种APP对消费者来说是巨大福音,因为消费者在体验中享受到了“方便”二字。 “随时随地下单”是方便,但是这仅仅是“方便”二字的冰山一角。 消费者可以在软件的导航下找到最近的星巴克,这是不是就更把“随时随地”四个字发挥到极致了呢?我们当然可以做得更多,尤其是便利店、餐饮连锁类的零售商可能会更受益,而且企业完全可以根据以往的消费数据设计一些“套餐”,套餐中可以附带一些新品,也是对新品的一个推广活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节省了购买时候排队等诸多问题了。 方便只是体验的第一步,也只是打开率的第一步而已,想要有更好的收益,就必须让消费者经常打开你的APP。 消费者打开APP一定是因为“利益”。可是,当你仔细去看我国零售商们的APP,你会发现,不少APP的核心功能是会员服务,比如查询积分和换购品等。所以,这类软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毫无新意、毫无体验。 利益可以是什么?尽管艾瑞咨询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是“优惠”,不过这份调查可没说企业该怎么去做“优惠”。 星巴克发现,对于一杯5美元的咖啡,即使你打个8折,这1美元的优惠是很少的,未必能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可是如果放在零售业,无论是8折还是9折,这个都会损失毛利的!况且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你早涨完价格了,这个8折或者9折本身就是我应该享受到的价格,本身就是原价!所以在零售业,这种折扣简直就是愚蠢的,没有体验的打折根本就是费力不讨好。 因此,在“优惠”二字上,星巴克反其道而行之,我送你别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的价格是确切可查的,并非一些企业为了推销而鼓吹的那种“价值X元的奖品”! 每周,星巴克的APP都会赠送一个兑换码,包括游戏的、音乐的,或者电子书的。从星巴克的角度说,通过0.99美元送你个游戏,这个投入和打折也差不多,但是这里面却会产生原来0.99个美元本身无法产生的价值和体验。 如果放在零售店,每周一个6块钱的游戏就能提升软件的打开率,这个成本有多低?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消费者为了这些软件一般就不会删除APP了——他会很期待每周的免费项目。这时候,企业每周再增加一次推送,例如最新产品、最新活动,甚至是一些APP专有活动,那就可以有效地送达消费者了,甚至不需要推送信息,只要软件上出现那个“红色的圆圈1”,消费者自己就会打开看。当打开率提高了,这时候下载量才会产生效力。 APP也要讲究差异化 最后,别忘了这种APP由于是针对个人的,事实上是可以体现出差异化的,比如生日时推送一个赠品、发个福利等,都可以让消费者和企业直接一对一的沟通。这可比仅仅给消费者发个祝福短信要强多了,而且消费者更容易将这个发到各种社交媒体上,这对于企业更是有效的口碑营销。 对于所有客群,更是如此。由于消费者会留下这个APP,并且常常登陆,事实上企业就可以很有效地推送相关活动,至于效果,由于顾客可以通过软件付费,那么这个销售数据就很容易找到了。 这款软件的一大特色是,它接入了消费者的整个购物旅程,用一种企业希望的购买途径、方式来让消费者购买,而不仅仅是让消费者用自己喜欢的途径、方式进行购买。更重要的是,软件可以一直为消费者带来好处,提醒消费者最新的活动、产品,而且还都是在消费者每天都要使用的设备上,所以,星巴克的成功是必然的。 而想复制这种成功也没有什么困难的,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然后消费者反过来也会给企业创造价值,这里面是有一定滞后性的。不然,一个产品搜索、对比软件哪里没有?消费者为什么要用你的呢?仅仅因为你是个知名零售商么?所以,零售商们不要想着上来就赚钱,上来要做的是提升消费者体验,当竞争对手能提供的体验都没你的好时,消费者自然都来你家花钱了。零售商之战应用_软件论文
零售商之战应用_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