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梁晋瑞论文_梁晋瑞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梁晋瑞论文_梁晋瑞

身份证号码:45082119890922159X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及现状,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深基础施工、逆向施工、预制模板、钢结构施工、泵送混凝土及高层建筑裂缝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增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文章结合广西桂林市彰泰城•兰乔圣菲多高层建筑,分析了高层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高层施工组织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施工要点

1.1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利用少量的空地,进行高形式、多空间的建设,高层建筑可以极大的节约用地,这在当前世界用地紧张这一问题来说实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高层建筑可以对市政道路、管道进行优化和缩短。在城市景观方面可以对街道进行美化,街道景观是由静态建筑物与动态车流、行人所组成的,矗立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物由于其体积庞大、突出等优点可以成为街景突出的主题部分,对丰富城市的形象以及天际轮廓线有着极为良好的作用。

1.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①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其施工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高空作业期间,对材料、工具、设备、人员的运输和活动要进行完善的处理解决。并要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用电、用水、通讯、防火等问题进行妥善安排,要严格控制高空物体坠落打击造成的安全事故。从当前我国建筑形式来看,高层建筑结构大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正向着钢与钢混结构发展,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和钢的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的一个特色,由于钢筋混凝土需要现浇,因此需着重对结构安装、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②对施工设备要求高。近年来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基于这一基础,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要求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造型都必须有新的突破,满足这样的条件除了具备良好的施工设计技术之外,还有就是对建筑施工设备有了新的要求。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2.1逆作法

逆作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先沿着高层建筑物体的支护结构或者地下室轴线,在建筑物的内部的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建立起支撑柱,以此作为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荷载以及在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的支撑点。然后浇注向下开挖的土方以及地下各层结构,一直持续到封底板为止。如此一来,楼的一层楼面结构便可顺利完成,同时可以继续以此为基础延续向上进行逐层的地上结构施工,这样地面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便可同时施工之至。

2.2建筑裂缝的控制技术

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划»GB50010-2002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但从施工控制来说,应以预防为主,等裂开了缝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施工技术: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选用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建筑裂缝施工措施方面:(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2)“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3.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3.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士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4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4.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4.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 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转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4.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5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投入较大,施工工期较长,且作业面较为狭窄,对施工技术要求亦高,极具特殊性,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广西桂林市彰泰城•兰乔圣菲多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做到认真、负责、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意识,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履行组织者的职责、总结经验,就能走出一条自身发展又能顺应市场的规范之路。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辅以激励机制,这样就能安全组织好高层综合楼的施工。

作者简介:

梁晋瑞(1989—),男,广东珠海人,专科,毕业于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与监理专业,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梁晋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梁晋瑞论文_梁晋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